浅谈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举措

2017-05-20 07:09于苗
经营者 2017年4期
关键词:就业服务

摘 要 面对2017年毕业大军的井喷,为了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原则、目标,论述了为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所做的努力和举措,其中更不乏实例佐证,以期与兄弟院校一起创新、探索和推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 就业教育 就业服务 就业需求跟踪 就业需求反馈

目前就业形势,给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实际,阐述了本校就业工作的几点新举措,供兄弟院校相互探讨,取长补短,以期共同进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举措与成效:

一、多途径、全方位构建起大学生就业教育保障体系

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项组织管理制度,保证了人财物到位,构建起了一个高效简洁的综合服务体系,全力推进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开展。

(一)人员经费场地办公设施充足

设有由淘宝网培训认证和KAB认证的专职指导教师,辅导员队伍大都具有人社部认证的国家高级、中级职业指导师资格。对专职指导人员和辅导员实行就业指导目标责任制,并直接与晋级和津贴挂钩。每年度根据毕业生人数设立不低于14万元专项经费,档案室、洽谈室等面积可保证使用。

(二)成立就业教育研究会

设立专门用于就业教育研究的科研立项10万元,每学期组织学术研讨交流活动5~7次,开展相关学术讲座15次左右,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研究体系。理论研究成果显著,《财经类高等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于实施》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论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制思考》获教育部思政司优秀论文三等奖。

二、分层次、重实效,搭建大学生就业教育服务体系

围绕“六个一”,以教育、实践、技能、市场为中心开展服务工作。

“一支队伍”:形成了外聘兼职教授、校内指导教师和大学生社团组织三个层次。一是学生工作队伍,组织参加了人社厅组织的职业导师培训考试,有2名具有国家高级、12名具有国家中级资格的职业指导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聘请专家、校友作为课程的兼职教师,主要为二、三年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等得讲座和企业现场参观,现在每学期都有不小于10场的讲座和5次参观。三是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根据就业指导课开展相关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知识学习、职业素质测评等活动。三个层次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形成了全方位覆盖。

“一套书”:包括法律基础、大学生诚信修养和就创业实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创新与实践》荣膺国家二等奖,实现了建校以来国家级奖励零的突破;组织编写出版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实务》教材,据了解这是国内第一部由一线辅导员编著的教材,由于该书针对学生就业中各类问题编写的实务,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

“一个模拟实训基地”:按照“重实践、分层次、模块化、柔性化、个性化及系统化”的要求,学院投资400多万建成了一所的包括管理模拟、国际商务等8个综合现代化、功能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实验教学中心),含:专业基础实验、单元实验、课程实验和专业实验四个层次,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同步进行。平台建设以来学院整合了经管类学科相关专业实验教学师资力量开展综合创新实验项目,组织学生参加了综合创新实验模拟企业成立、经营的全过程,取得了一批综合实验教学成果,包括企业设立阶段的可行性分析、生产与经营阶段的绩效考核及薪酬管理办法、破产清算阶段的工商登记注销申请表等十几个实验报告,学生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2010年6月份实验教学中心被团省委授予省级大学生就创业实训基地,这也是我省第一个在校内挂牌的实训基地。

“一个实践基地”: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专业实训基地。按照互利双赢原则,先后聘请企业家和政界人士多名担任学院兼职教授,由此与山东省邮政储蓄银行、滨州开发区、鲁银集团等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基地八处,由基地和学院共同颁发实训经历证书,保证了1/3的毕业生在基地按企业和学院共同设计的实训计划进行实训体验,同时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十余次。第二,社会实践基地,改革现行暑假社会实践模式,施行“教习融合”模式,将学生社会实践按“一年级开展以国情、省情、民情调研为主的认识实践、二年级以开展专业课教师设定调研题目,学生自选题目的调研实践、三年级专业实训、四年级就业实践”分类管理,四年至少积累三个月的实训经验。

“一本职业技能证书”:鼓励考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注册会计师、理财规划师等资格证书,2007年初在当时的省劳动厅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施行了大学生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制度。学校还制定了《本科生社会实践活动学分制管理实施细则》,对考取的职业技能证书或从业资格证书给予学分认定。到2017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在校生参加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的达14000多人次。“一个就业大市场”:第一,强化信息,毕业生获取信息主要渠道是网络,由于网络信息共享性,学生获取信息往往具有滞后和不准确性,为给学生提供实时信息,一方面通过实践基地建设培育潜在就业市场,另一方面加大与各地市人才市场的合作,在与济南市人才市场合作的基础上,又与烟台、潍坊、淄博等地人才市场建立了联系,仅2016年初至今实时传达省内地市招聘会信息36次。第二,大规模校园招聘会与小型化专业化双选相结合的模式已经成型成熟,三年来,每年保证两场大型校园招聘会,40场专业小型双选会,保证了每个学生不少于4次面对面的双选机会,特困生5次以上,现正在建立与省人才市场、济南市人保局人才服务局供求信息即时共享系统。第三,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目前山东财经大学已与18个国家的数十所大学建有合作办学、交换生、短期游学等合作项目,学院的学生可以依托母体学校搭建的留学平台,2008届以来毕业生中已有90余名同学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学校留学或访。

三、根据三个需求,做好跟踪调查和反馈

一是毕业生需求,二是企业需求,三是学校需求。通过构建就业社会评价反馈机制,加强三个主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動,最终实现三方互赢。

制定了评价反馈调研制度,每年通过走访调研、问卷等方式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包括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历和学科的要求、人才需求量的变化、选才时间及渠道等。二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包括毕业生的综合知识储备情况、毕业生在知识应用和能力等各方面的表现、已毕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人格完善水平和综合素质各方面的评价等。三是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及就业工作情况:包括专业设置情况、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面的改革、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工作的满意度、用人单位获取信息的渠道、学院在就业指导方面应给予学生的指导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为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作者简介:于苗,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

参考文献

[1] 姜纳新.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2] 张颖.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对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报,2000(6).

[3] 徐思义.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5(1).

猜你喜欢
就业服务
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就业服务的理性思考
建立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系统为就业服务的探索
浅谈中职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几点思考
创新高校就业服务与指导体系建设分析
构建与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与跟踪体系
需求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问题的探究
推进就业服务提档升级,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推进就业服务提档升级,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