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晖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问题。在小学智力训练题中,关于“鸡兔同笼”以及由“鸡兔同笼”演变而来的问题比较常见。笔者结合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的课堂实践,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用笨拙的方法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渗透问题解决的策略思想。立足上述观点,我设计了“自主尝试”教学环节。
出示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十二头,下有四十足,问雉兔各几只?
师:如果你已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了,那么老师希望你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很多同学还不会解决个问题,我想同学们可以尝试着解决。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完后学生交流与反馈。
在问题的展开过程中,学生有的用列表格在凑数,有的在画图,个别学生束手无策。很显然,他们不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尽管列表、画图这样的方法对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而言并不是上策,但是不可否认这些直观、朴素的方法是学习中下游的学生最易理解、接受的方法。所以教学中应肯定他们的方法,并引导他们发现隐藏在直观背后的一些抽象算式。同时,我们如果跳出“鸡兔同笼”问题,即当列表、画图等直观的方法应用到别的问题上时,未必就不是上策了,至少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对此束手无策的孩子。
二、注重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学习数学要经过三个阶段:实物表象、图像表象、符号表象。“鸡兔同笼”问题正好可以让学生经历这3个阶段。当画图、列表、假设、方程等方法都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我们很自然地要问一个问题:这些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在课堂中,当学生用各种方法解决了问题,我设计了“总结沟通方法”环节。
师:同学们,这里有列表法、假设法、画图法,还有方程法。对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用了4种方法来解决。如果要給这4种方法找找联系,你认为哪一种和哪一种比较接近?为什么?
生1:画图法和假设法比较接近,画图的时候就是假设都是鸡,然后都画鸡,或者假设都是兔子,然后都画兔子。
生2:画图法和列表法都是一个一个凑的。
生3:列表法和方程法比较接近,因为列表中兔子是8只,那么鸡就是4只。用方程法时,如果设兔子是x,那么鸡就是(12-x)只。
生4:列表法和假设法比较接近。因为在列表的时候,我们就是利用的假设鸡有几只,然后知道兔子有几只。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些方法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画图、列表的时候有着假设的思想,在假设的时候有着方程的思想。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是用假设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应该说假设法是解答“鸡兔同笼”问题常用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那假设法的本质又是什么呢?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随意地假设鸡、兔的只数又会怎么样呢?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了列表法和假设法之间的内在关系。现在我们就来随意假设鸡有6只,兔子有6只,这样可以往下做吗?
生:可以,这样就有6×2+6×4=36(脚),40-36=4(只),少了4只脚。
师:接下来该怎么办?
生:4+2=2(只)。少了4只脚,只要把2只鸡转化成2只兔子就补上4只脚了。
师:说得真好,把2只鸡转化成兔子,兔子总共就是6+2=8(只),鸡就是6-2=4(只)。像这样假设也可以,那么如果我们假设鸡有9只,兔子有3只,你们能解决吗?
学生集体尝试、反馈交流。
师:看样子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既可以全假设也可以随意假设。但是不管如何假设,假设之后都会出现脚的相差数。我们就是根据脚的相差数解决问题的。
有了理解假设法本质的这一过程,孩子对于“鸡兔同笼”问题,关注的是不管如何去假设,假设完了之后都会出现一个相差数,而这个相差数就是进行鸡、兔只数调整的关键。学生深刻感受了思考的过程,很自然地沟通了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学生再次遇到这类问题时,也能尝试着用这些方法解决。
引导学生在图像、符号的基础上建立这类数学问题的解决模式,并感悟问题解决的策略思想,在成功中领略数学的乐趣,这也是我们数学课一直所要追求的成功。
(作者单位:长沙市开福区三角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