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那么多公开课,为何依然上不好一节课?

2017-05-20 17:58李艳平
湖南教育·B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一堂课一节课公开课

李艳平

这些年,听课现象蔚然成风。遇到名师课堂或者各种类型的赛课活动,很多一线教师不辞辛劳,千里赴约。听完名师的课后,无不生出恍然大悟的赞叹。如贾志敏、王崧舟、盛新凤的课,就给听者耳目一新、过目难忘的感觉。可是,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听的课越多,内心越迷茫,到后来悲哀地发现:听过这么多公开课,却依然上不好一节课。

为什么会这样?笔者以为,需要厘清的一个问题是,“听的课多,就一定上得好课吗?”非也。笔者身边的一位同事就非常喜欢听课。同事的课、校外老师的课、名师的课,只要有机会,他都去听。可以说,他的进取心是十分强烈的。可同事们听他的课,却发现他的课堂还是在原地踏步。类似的案例绝不在少数,背后的原因还是没有活学活用,没有取彼之长来补己短。

除了没有活学活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反思。听课时,很多老师只顾欣赏对方的美好,却没有习惯深入思考。名师在上课时只能告诉你怎么做,却不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如果只听几节课,就能让自己的课堂变好,那名师也就不是名师了。实际上,最该学名师的是其成为名师的方法、习惯,了解名师课堂精彩的真正原因,再用在自己身上,才算是学到一些门道。

听完名师的课后,一些教师深受感染,回到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之后跃跃欲试,也照搬名师课堂,却发现上着上着就上不下去了。此种结果或许出于学生素质原因,或出于自己教学智慧不多,但更多的还是理念上的差距。

名师的课堂自有精彩。为何精彩,需要深入思考。名师们的导课艺术含有哪些精妙之处?在课堂的问题设计上有什么独特技巧?在与学生的互动问答中含有什么样的智慧?在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中,名师是如何做的?他们是如何使用评价语的?又是如何巧妙地处理课程生成的?我们不仅要看到名师的教学设计,更要看到名师课堂中所含的设计理念和教育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知道名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不等于可以拿来即用,毕竟将这一理念转换为实际操作能力,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看别人讲易,做好自己难。作为教者,是否有行动力并一以贯之,对上好课而言是十分关键的。上好一堂课要求的能力有许多,大至把握教材、文本细读、关注学生整体、反馈信息的能力,小至板书、做课件的能力等,每一项都不是易事。如果教师把每一堂课当作练兵场,持之以恒,直至成为一种习惯,再辅以听名师讲课,学到真经,那么离上好课也就不远了。

(作者单位:常德市经开区乾明路小学)

猜你喜欢
一堂课一节课公开课
申庆玉:处处留心,让每一堂课都精彩无限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怎样写好“一堂课”?
最后一堂课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