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莉
摘要:随着新医改的进一步推进,如何在医疗卫生领域进行供给侧改革,实现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提高医疗资源有效供给,是现阶段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课题。为了深入了解医疗卫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本文主要分析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医疗卫生行业的運用及效果,并从财务管理视角进一步提出了医疗卫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旨在为新医改的顺利推进提供借鉴。
关键词:财务视角 供给侧 医疗卫生行业 改革
一、供给侧改革在医疗卫生行业的运用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医改中涌现的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如果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看,其症结会呈现得更加清晰。例如本来是供给不足造成的问题,可偏偏从需求侧找原因,拿分级诊疗问题来说,通过合理引导实现患者的分级诊疗和有序就医固然正确,但导致患者流向大医院的医疗资源配置“倒三角”状态,更是政府管制的结果。因此,现阶段医药行业供给侧改革要积极推进医药产业创新和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具体来说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下的医改、老龄化社会下推进医养结合服务、维持医疗保险的持续性将是医疗卫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个方向。其中,对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下的医改而言,分级诊疗是其改革的重点,提高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是其需要攻克的难点。此外,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和发挥医保控费作用相呼应,医疗行业的“控费”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到两次,由此可见,医疗行业供给端改革还需解决质价相符的问题。
二、医疗卫生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未来方向
(一)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试点
现阶段加强医联体建设实现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和资源的双下沉,是提升基层能力,促进分级诊疗的有效途径。今年各地都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试点建设。按照各地的实践经验,医联体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在城市建设医疗集团,二是在县域内建设医供体,三是跨省域组建专科联盟,四是边远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各地结合实际建立有效的分级诊疗模式。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
(二)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
医务人员是医改的主力军,薪酬制度涉及每个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所思、所患、所想。
(三)加强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公立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体系的主题,要利用好绩效考评这个指挥棒切实把公立医疗机构管好。
(四)推动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
加快推进互联互通,今年要实现国家与32个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对接,促进健康医疗数据跨区域的共享共用,同时以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为基础,推进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广泛应用,建立起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接口,实现互联互通,来带动和引领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三、从财务视角看医疗卫生行业改革的关键环节
医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其财务管理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因此,新形势下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将成为医疗卫生行业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健全预算管理体制
有预算做,没预算不能做或推迟做,这是全面预算管理推出时希望达到的目标。把主要的经济活动纳入到预算的范围内,真正做到心中有数,量入为出,全面预算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医院预算管理需要结合医院管理水平的现状和资金的使用状况,根据其阶段性管理目标,编制业务收支计划、投资计划等预算,并设定相关的考核指标,依此对医院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预算的编制可以对医院的经济活动产生重要的控制和约束功能。医院管理层要树立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对医院进行目标管理的观念,确定医院经营发展目标。财务人员运用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经过规划、分析并量化来编制预算,使预算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控性,对于后续预算的执行进行严格控制,最终是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完善等环节真正形成闭环。
(二)加强全成本核算
全成本核算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对医院各项业务成本进行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在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要以医院的长远目标为中心,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杜绝浪费行为,这是医院经济效益提高的保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按项目付费也逐渐在铺开。一个项目医院能够获得多少收入,不再根据各家医院的自选动作定,而是参照临床路径,根据规定动作来确定。与此同时,每个规定动作应该与之匹配多少成本支出,哪些支出是必须,哪些是多余动作,需要财务人员与医疗密切配合。部分医院推行成本核算,但没有从成本核算的基本功能出发,成本归集不完整,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成本考核与成本分析效果欠佳,事后监督不力。医院应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借鉴企业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从医院医疗成本业务的实际出发,制订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建立成本责任考核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和成本信息反馈体系,实现各项成本的规范化管理。
(三)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公立医院前进的道路上,既需要强劲的发动机保证动力,也需要有力的刹车保障安全。一方面,公立医院多属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上级主管部门对医院的日常运营干涉不多,医院在基本建设、药品及物资采购、设备采购、人事任命、资金运行等方面均有较大的自主权;另一方面,医院作为传统的事业单位,在现代化治理以及精细化管理等方面与企业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2012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最终推出,也把完善内控推到了实质性的执行阶段。就现在内控的建立以及执行的情况看,基本的三级医院都建立了内控小组,对医院的主要岗位与风险点进行分析,建立起自己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因此,医院内控某种程度上正从会计内部控制往医院整体的内控方向发展。
(四)优化薪酬改革结构,合理确定薪酬水平
优化薪酬改革结构,合理确定薪酬水平。对于特殊人群,如“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的人员,专款专用,在考核到位的前提下,提高人员待遇,鼓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最终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郭玉霞.新医改背景下论公立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政策和建议[J].时代金融旬刊,2014,(10):226-228.
[2]江雷,杨梓桢,刘勤.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6,(9):82-84.
[3]李相国.基于财务视角谈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J].会计之友,2009,(9):11-13.
[4]刘文洲,朱云飞.从财政视角看河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13,(52):15-19.
[5]许刚.从财务管理角度看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5):3-4.
(作者单位:杭州市儿童医院“公立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实践与提升”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