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是党建创新的试验地

2017-05-20 08:01李明
人民论坛 2017年13期
关键词:城中村基层党建城市化

李明

【摘要】“城中村”党组织是“城中村”治理的领导力量和核心推动者,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因此,必须以创新“城中村”党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实现农村基层党建向城市社区党建的转型,引领“城中村”改造和治理沿着健康科学的道路发展。

【关键词】“城中村” 城市化 基层党建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城中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城中村”改造是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矛盾集中区和问题多发地,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必经的历史阶段。以创新“城中村”党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破解城市化难题,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既是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加强和创新“城中村”党建,在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政治意义

“城中村”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行,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形成的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历史现象,是由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城乡对立向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必然出现的,这种反映城市与农村二元对立或农村向城市转化过渡,以及“镶嵌”在城市中的农村村落,被人们称作“都市里的村庄”。15年前中国社科院李培林研究员对广州“城中村”调研,描述“城中村”是“一个由亲缘、地缘、宗族、民间信仰、乡规民约等深层社会网络连结的村落乡土社会,其终结问题不是非农化和工业化就能解决的”,断言“村落终结过程中的裂变和新生,也并不是轻松欢快的旅行,它不仅充满利益的摩擦和文化的碰撞,而且伴随着巨变的失落和超越的艰难”。

近年来,引起社会关注的一些强拆事件,以及小官巨贪问题,很大一部分都和“城中村”问题及改造有关。一般认为,“城中村”改造根据主体不同有三种主要模式:政府主导型、村集体主导型和开发商主导型。当前,“城中村”改造已经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大规模展开,“城中村”改造和“城中村”治理也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和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考察“城中村”发展历史及改造治理情況可以发现,人们对“城中村”的认识也发生很大变化。早期人们主观上认为“城中村”积弊丛生,而改造中因为认识片面所采取的种种方式,也容易招致一些批评与诟病。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城中村”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农”问题的表现,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独特的历史现象,也是必须应对的发展难题。解决这个难题,必须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保证正确方向,必须以创新“城中村”党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实现农村基层党建向城市社区党建的转型,引领“城中村”改造和治理沿着健康科学的道路发展。

以加强“城中村”党建为核心,将基层党建与基层自治结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我们要改善乡村治理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要把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和创新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功能作为重要任务。

“城中村”党组织是“城中村”治理的领导力量和核心推动者。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基层自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不仅事关国家长治久安,而且关系农村社会全面发展。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在农村基层党建创新实践中,逐步探索出“1+X”、“小支部、大党建”模式,通过与企业、学校、专业合作社、群团组织、其他社会组织等的互动,实现区域联合、资源共享,使村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村域内实现全覆盖、全互动、全运转和全响应,形成完整的村域党建工作体系。从而把握核心作用、拓展组织功能、全面动员村域内各方力量广泛参与,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以创新“城中村”党建体制机制为基础,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各项村级民主管理制度。”解决“城中村”问题,必然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城中村”党建创新。通过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建设认识上的深化。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是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组织保证。

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就是专指党在领导农村工作过程中,所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村党的建设工作的组织体系和职能,以及这一组织体系围绕党在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开展工作所确立的基本方式、运行规则。主要包括:领导体制、组织结构、功能定位、运行制度、活动载体、配套措施等基本要素。有学者指出,“城乡结合部在其发展演进的不同阶段通常有三种路径可供选择,即延续先前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向城市社区党组织设置模式靠拢,开创有别于农村党组织和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全新设置模式”。“城中村”党建体制机制有很大创新空间,实践创新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成为“城中村”党建创新的入口和亮点。

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构建“城中村”党建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快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紧密结合进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城中村”党建创新的抓手,也是实现由农村党建向社区党建转型的突破口。

“城中村”是农村社会转型的过程性问题,具有过渡型社区的特点。过渡型社区是指在工业化与城镇化过程中,在地方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形成的兼具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双重特征的新型社区形态,是由传统农村社区向现代城市社区演变的一种过渡形式。过渡型社区在社区党组织设置、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和社区党建服务体系构建等方面都对传统的社区党建带来了巨大挑战。江苏省江阴市在过渡型社区党建领域积极探索,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方式,形成了网格化组织体系;创新社区党组织运行机制,形成了科学化管理体系;创新社区党组织服务形式,建立了多元化服务体系;为过渡型社区党建模式转型的路径选择提供了有益参照。山东省诸城市进行农村社区化管理改革探索,按照“建组织、育骨干、顺机制、强服务、促发展”的“五位一体”工作思路,创新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构建区域资源共享、管理服务高效的社区化农村党建新格局。

以加强“城中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关键,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干部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抓好“城中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城中村”党建工作的关键,直接影响着“城中村”党建的效果,影响着“城中村”改造和治理的成效。进一步完善“两推一选”制度,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充实到“城中村”领导班子中。拓宽“城中村”党员干部来源,从在村知识青年、退伍军人、集体企业骨干、两新组织的优秀分子中发展和培养党员干部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相结合。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建设一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具有科学发展视野和能力的“城中村”干部队伍。

围绕“城中村”改造和治理的工作重点,紧密结合城市化的具体要求,加强和改进“城中村”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加强和改進“城中村”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党员的能力素质、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真正解决“城中村”党组织中存在的软弱涣散问题,推动广大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探索形成“四措并举”活化党员教育新模式,通过“活化‘实训内容,让基层党员就业有保障,引导党员用技术技能发家致富,凭借资源优势和技能培训平台,把一技之长发挥好、发挥出来,真正成为致富发家的能手、带头人,努力使村党员成为致富能手、实用人才、创业先锋”;“活化‘职务体系,让在职党员作用有发挥,利用农村老党员基层经验丰富、德高望重、责任心强等特点,结合老党员的个体特点、兴趣特长等情况,分别设定了政策宣传、帮困扶贫、矛盾调解、廉政监督等多种岗位,让老党员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为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各项事务、解决农村基层问题、构建和谐村街发挥积极作用”;“活化‘帮扶方式,让贫困党员生活有信心”;“活化‘服务机制,让流动党员活动有组织,建立流动党员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学习意识,提升基层党员队伍素质。

确保“城中村”党建创新的正确方向,促进“城中村”集体经济发展、文化品位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城中村”现象是我国现代化历程中的过程性存在,虽然它最终要由农村社会过渡到城市社会,但在相当长的一个发展时期它以农村社会形态存在。“城中村”现象呈现极其复杂的特点,大量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流动人口汇聚到“城中村”,出现利益格局多元、社会群体多元、社会价值多元、社会矛盾叠加等问题,特别是“城中村”由于长期发展中的保守封闭和个人利益“原子化”,矛盾纠葛严重,社区组织化程度较低,使“城中村”改造和治理的过程面临着巨大挑战,也对“城中村”党建提出严峻挑战。因此,“城中村”党建要具有战略思维,坚持正确方向。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带领农村全面改革、农民集体致富的核心力量,是党的农村政策实施者、落实者,是党建最基础、最敏感的“神经末梢”。“城中村”绝不能成为党的政策的“盲点”和党建“飞地”,而是党建创新的“开发区”和“试验地”。在新的历史时期,以“城中村”党建创新引领“城中村”的改造和治理,解决“城中村”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严重问题,发扬党管农村的优良传统和发挥党组织农民的独特优势,促进“城中村”集体经济发展、文化品位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提高,走共享共富发展道路,是“城中村”党建创新的基本出发点,也为“城中村”党建创新确定了发展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项目编号:2017RW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李培林:《巨变:村落的终结》,《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②陈涛、刘洋:《“以人为本”的“城中村”改造模式研究》,《学术论坛》,2011年第9期。

③万银锋:《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建:特点、困境与路径》,《中州学刊》,2016年第1期。

④鲍雪松、马桂萍:《城乡结合部基层党建的特点及创新》,《求实》,2008年第8期。

⑤邢久强:《“小支部大党建”:张家湾镇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4年第4期。

⑥《武汉最大“村转社区”抓党建促转型成功变身》,《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1日。

⑦王乃波:《农村基层党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年。

责编/肖晗题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城中村基层党建城市化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践行两学一做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拱墅:融资300亿元推动城中村改造
从一个村到一座城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