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17-05-20 08:00
上海艺术评论 2017年2期

01西班牙事务所爆冷获得2017年普利兹克奖

3月1日,普利兹克奖官方网站宣布,将本年度的这一建筑大奖授予来自西班牙的拉斐尔·阿兰达(Rafael Aranda)、卡米·皮格姆(Carme Pigem)和拉蒙·比拉尔塔(Ramon Vilalta)。这是该奖历史上首次有三位共同获奖者,也是第二次有西班牙建筑师获此殊荣。

今年这三位组成的建筑事务所RCR Arquitectes在此前鲜为人知。据悉,该事务所位于加泰罗尼亚地区的赫罗纳(Girona),1988年成立,较为知名的作品包括在家乡奥洛特(Olot)进行的实践,以及里波河(Ripoll)的La Lira剧院、法国南部的Soulages博物馆等。

RCR Arquitectes的作品从传统日本建筑理念中汲取灵感,特别关注建筑所在地环境,也常使用可循环利用的钢材、塑料等来完成。评委会在公布奖项时表示:“我们居住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依赖着国家间的互相影响、贸易,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害怕当地的价值观、家乡艺术和风俗流失。而这三位建筑师则用自己的作品传达了一种兼而有之的方式。”也有评委称,这是一种“诗意、立场坚定的建筑语言,既尊重伟大的过去,又让人清晰地看到现在和未来”。

02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宣布辞职

3月1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托马斯·P.坎贝尔(Thomas P. Campbell)正式宣布辞职。《纽约时报》称,这一消息事出突然,连博物馆董事会都是直到当天下午才得知消息。董事会主席丹尼尔·布洛德斯基(Daniel Brodsky)主持了电话会议,坎贝尔在他的开场白后,以“颤抖的声音”念完了辞职信。

在这一令人震惊的事件发生前,大都会就已经遭到了来自外界的严酷拷问。《纽约时报》曾刊文质疑,尽管屡次打破参观人数纪录,这座美术馆是否是一个正在走下坡路的庞大机构:大都会去年的“手工×机器”(Manus x Machina)时尚展吸引了超过75万名观众,成为该馆有史以来参观人数最多的展览之一;同样是去年,大都会成为仅次于卢浮宫之后全球范围内在Instagram上曝光最多的博物馆。然而,这片繁荣也掩盖不了的事实是,每况愈下的财务状况已经成为了致命的困扰;除了数百万美元的赤字,去年当全新的大都会布劳耶當代艺术分馆(Met Breuer)开幕时,却有几十名员工遭到解雇,给人留下岌岌可危的印象。

坎贝尔自1996年起就以策展人及挂毯艺术专家的身份加入了大都会,董事会在声明中也肯定了他的贡献,但从此前任命丹尼尔·H.韦斯(Daniel H. Weiss)为总裁来看,就有弥补坎贝尔管理经验方面欠缺的意向。据悉,韦斯将与坎贝尔一起制定过渡期的策展及行政管理方案。

03英国艺术家翠西·艾敏为难民成立奖学金

日前,英国艺术家翠西·艾敏(Tracey Emin)决定与其他四名捐赠者一起,向柏林巴德学院(Bard College Berlin)提供全额的四年期奖学金,以帮助来自叙利亚或其他相关国家的难民学生。

艾敏在采访中表示:“我想提供帮助,让事情变得更好,当然是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如果有一名学生能够顺利地毕业,并且能有所成就,对我而言就足够了。我热爱艺术家的身份,热爱我的工作,每当看到世界上出现暴行,我都会意识到自己多么幸运。”她与其他捐赠者一道,各自投入了8万欧元,而位于纽约的巴德学院将会出资12万美元,共同来保证受捐者四年的大学学习。在毕业之后,学生还将获得美国和德国的双学士学位。

秋季学期奖学金申请者必须拥有难民身份,确实需要经济援助,并且要求学习成绩优良,英语流利。根据学校的要求,他们还“被期望与社区关系紧密,并且有着清晰的,在学习和将来的工作生活中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意愿”。

巴德学院校长利昂·波特斯坦恩(Leon Botstein)在声明中说:“巴德学院在帮助难民方面有着悠久又令人骄傲的历史,我相信我们还会继续信守这份承诺,并且不带任何种族、信仰或者国籍的区别来看待问题。”

04《土耳其暗杀》获2017年荷赛奖年度图片大奖

2月13日,第60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即“荷赛"奖)宣布,土耳其摄影师伯恩·奥兹比力奇(Burhan Ozbilici)拍摄的《土耳其暗杀》获得年度图片大奖。照片拍摄于2016年12月19日,记录了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卡洛夫(Andrei Karlov)在土耳其安卡拉参加艺术展活动时遭枪击身亡的场景。评委会称,这张摄影作品反映了“当今普遍存在的一种恨意”。

一年一度的荷赛奖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主办,该基金会成立于1955年。荷赛奖被认为是国际上最权威的新闻摄影比赛之一。这位来自伊斯坦布尔的摄影师将获得1万欧元的现金奖金,以及一系列由佳能提供的摄影器材。这张照片将与其他在比赛中获奖的作品一道,在45个国家举行巡展。

据悉,奥兹比力奇是美联社的一名摄影记者,当时他正在参加名为“土耳其人眼中的俄罗斯”展览开幕式,没想到具有讽刺意味的一幕发生了:一名22岁的青年男子掏出手枪,在大使卡洛夫发表讲演时向他射击。在现场的摄影师虽然感到震惊恐惧,但还是继续拍照:“我尽快拍下了那个瞬间,当他面对着那些十分绝望的,仿佛被俘虏的观众们。”他还表示,自己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即使受伤或者被射杀这个身份始终不会改变:“我必须做自己的工作,我可以不拍照而跑掉……当别人问起‘你为什么没拍照时,我是无法自圆其说的。”

今年的荷赛奖收到了来自125个国家、5034名摄影师提交的80408张图片,其中中国摄影师王铁军的《汗水铸就中国梦》获得了日常生活类单幅二等奖。他的照片描绘了中国徐州的一所体操学校里四个小女孩辛苦训练的场景。

05伦敦极右翼画廊在抗议声中关闭

英国东伦敦画廊LD50日前由于支持法西斯主义和极右翼政治活动,遭到了来自民间的激烈抗议,最后不得不关门歇业。

这次冲突源于去年夏天,LD50一个名为“新对策研讨会"(Neoreaction Conference)的、有着亲右翼色彩的系列講座。参与者中,有不少公开支持白人至上主义和反对友好移民政策的知名人士。画廊还在活动期间举办了名为“美国(Amerika)”的展览,展出了与三K党和希特勒相关的,带有各种种族主义符号的作品,以及特朗普的纸板人像。

LD50的主人露西亚·蒂亚戈(Lucia Diego)一再否认对这一活动的指责,表示这些讲座的目的是“在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之间建立对话”,而这些讲座的观众是“非常自由”的;但据《卫报》报道,一份讲座的录音则显示,观众们十分赞同演讲者的观点,其中一人甚至表达了对三K党前领导者、否认纳粹集中营事实的大卫·杜克(David Duke)的支持。

当被询问有关画廊关门的问题时,LD50在电子邮件中回复媒体称:“我们不会用假新闻来回应虚假的指责。到目前为止,真正的新闻是:画廊自从受到‘宽容左派的抗议后就一直遭受攻击。我们到现在已经向警察报案四次。谢谢。”在随后的电话采访中,蒂亚戈也表示关闭画廊是出于安保原因,他们并未像反对者所称的那样被扫地出门。

06美国国家肖像画廊“总统厅”暂时关闭进行修缮

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美国国家肖像馆(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自2月26日起,暂时关闭正在进行的展览“总统厅”(The Hall of Presidents),进行为期7个月的修缮升级工作。

据《华盛顿邮报》称,这里展出的是除白宫收藏之外全美国唯一的完整总统肖像收藏。这个从2006年开始的展览是这里最受欢迎的内容之一,今后将改名为“美国总统"(America`s Presidents)。在展厅维修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总统”将会在博物馆二楼临时展出。9月22日重新开幕时,吉尔伯特·斯图尔特(Gilbert Stuart)1796年为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绘制的一幅最重要的肖像,也将会在18个月的维护保养之后再度回归大众视野。

报道称,这次修缮工程包括了更换地毯、照明系统,并新增互动高科技装置,让观众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美国领导人的历史。观众们还可以使用触屏系统,浏览博物馆没有展出的珍贵照片及相关文献。展品方面,升级的展览将会扩充华盛顿、杰克逊、林肯、罗斯福、里根等人的部分。“我们讲述的是关于个人以及社会历史的复杂故事,”资深历史学家大卫·沃德(David Ward)对《华盛顿邮报》说,“我们想要呈现更多史料,比如林肯与共和国的危机,罗斯福新政,总统制的历史与国家的关系,总统执行权的兴衰等等。”

总统执政期间都会委托博物馆创作一幅新肖像,并在他们的任期完成之后进行展出。在前总统奥巴马官方肖像完成之前,展出的一直是恰克·克罗斯(Chuck Close)2013年使用凹版印刷为其创作的肖像。

07华东师大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项目2017 话面×画题

将“画”和“话”两个词对调,日常化的语言就会产生陌生感。此次展览希望通过视听的“混淆”使观众得到新的理解。画面是万物的草图,体现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而话题是交流的前提,其能更好地阐释主题。视觉是传达作者潜意识的一种方式,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群体里更有效地传达消息,单单只用视觉是不全面的。如若将视觉与语言融合,用语言阐述画面;用画面传达语言,最终达到观者与听者的重合。

展览的“视”与“听”正呼应了工作室“学”与“术”的教学理念。展览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每位艺术家对各自选题的阐述;第二个部分是艺术家的作品展示。活动通过两个不同的维度会给观众提供更好的交流机会。

展览的总策划为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远,展览于3月18日开幕,持续至3月28日。

08漫画寓生:馆藏华君武作品

3月9日起,漫画寓生:馆藏华君武作品展在中华艺术宫17号展厅对外开放。华君武先生是中国著名美术活动家、漫画家。他的作品多以毛笔创作,表现方式也吸收了中国写意的一些表现手法,落笔前精心酝酿,故形至则神出,妙意匠心,使人生世相、生活百态无不融入笔端,让人在一笑之间领悟到既有幽默又有教益的美感。除了当下时政,古典诗词、神话传说、民间谚语故事、戏曲故事也常常成为创作的题材,可以说,华君武的漫画无论从立意构思到画面形象,甚至解说词都体现了一个艺术家对传统文化和中国人心理的把握,信手拈来,自成一格。

09镜中魅影——中华艺术宫馆藏人物摄影作品展

3月11日起,又一场摄影艺术展亮相中华艺术宫。15、16号展厅的“镜中魅影——中华艺术宫馆藏人物摄影作品展”精选了中华艺术宫馆藏的72件蔡斯民摄影作品和64件逄小威摄影作品。两位摄影师都非常善于拍摄人物类摄影作品,善于用静态来展现“动态之美”。而镜头中的老艺术家们、社会名绅又或是影视明星,无不表达出两位摄影师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看法。这次展览让观众随着大师的镜头再次回溯历史、一起回忆那些感动的瞬间。展现了摄影艺术不仅仅是需要付出大量体力与耐心,更多的是需要倾注作者对于艺术、对于美的执着追求。

10贺天健绘画展

3月11日起,中华艺术宫33米以全新面貌亮相——整整一层共四个展厅将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贺天健绘画展”,以“汲古开今、与时俱进”,“造化为师,熔铸风骨”等不同时代划分为线索,逐层展开。贺天健少时于无锡受沈文、四王影响,继而转习石涛。定居海上后,受其时海上风气及复兴五代宋元绘画之影响,注重写生,以“笔墨当随时代”之精神,“师法五代两宋山水画的法度与精神,为今日创作的路径”,逐渐形成雄健醇厚的个性画风。新中国成立后,贺天健以其敏锐的把握时代气息的天性,响应“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之号召,极具激情地投入到主题创作中,他的作品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宝贵的历史见证和艺术文献。

11公益微电影创作会议在奉贤举行

3月25-26日,由中国微电影研究会举办的“中国首届公益微电影百校联席研讨会”在上海奉贤举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名誉会长章柏青,中国电影集团原党委书记窦春起,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微电影研究会会长李建强,上海电影集团艺委会副主任王天云,以及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微电影创作者参加会议。近年来我国微电影的生产呈现“井喷”状态,每年生产的微电影作品已经破万,每年发表的研究文章有数百篇之多。近5年来,每年全国各地举行的微电影活动达到100多项,2016年更高达230多项。但对公益微电影的理论研究和探讨还不尽如人意。本次会议围绕电影促进法和微电影创作、公益微电影创作的文化政策环境、公益微电影生产如何跨界融合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大家一致认为,公益微电影在塑造民族精神、弘扬正气、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新兴的微电影在发展中创造和积累的新的思想技法,将大大丰富电影艺术思想方法技术的宝库,进而带动整个“审美把握”和“审美创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开创人类影像认知和艺术生产的新的生面。会上,还举行了《我国微电影的发展与研究》一书的首发式。

12 Leo Xu Projects群展: 《请系好安全带,我们正经过气流颠簸》

《请系好安全带,我们正经过气流颠簸》探究了大范围内各种不同的审美角度如何反映、折射、并见证当下全球事务的不确定状态。参展艺术家包括:凯瑟琳·安德鲁斯(Kathryn Andrews)、安德里亚·布特纳(Andrea Büttner)、陈维、张奕满(Heman Chong)、山姆·格连(Sam Gilliam)、扎克·哈里斯(Zach Harris)、伊万·哈罗威(Evan Holloway)、拉希德·约翰逊(Rashid Johnson)、加布里埃尔·莱斯特(Gabriel Lester)、李青、廖逸君(Pixy Liao)、乔纳斯·隆德(Jonas Lund)、刘诗园、达拉·马达尼(Tala Madani)、克里斯·马丁(Chris Martin)、托比永·罗兰德(Tor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