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博密卷:律师的岗前模拟

2017-05-20 18:45
少年博览·初中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委托人庭审正义

“律师是个很难的职业吗?”

“难!”

李律师告诉我们,这个“难”不仅体现在职业的门槛上,还体现在律师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的构建上。所以,在专业律师的指导下,我们精心准备了几道职业模拟题,想做律师的你,准备好接招了吗?

第一题:假如你是一个律师,你认为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

A.庭前准备

B.庭审现场

C.法院判决后的后续工作

选择C的同学,显然重视“售后”服务。

在一般的民事案件中,律师的常规工作截止到法院宣判后。如果委托人想上诉,或想与法院对接,可以选择是否继续委托律师代理。

选择B的同学,你觉得庭审现场会是以下场景吗?

律师先用几个T内存的大脑,存储砖头厚的法典内容。庭审现场,他一定口若悬河,犀利的质问让对方无从招架。直到被告认罪后,律师挥一挥衣袖,深藏功与名。

但是,我们想说,以上场景可能是一场“假庭审”!

误区1:律师都要打官司。

律师分为诉讼律师和非诉讼律师两种。非诉讼律师多为公司建立、证券上市等经济活动提供法律服务,一般不上庭。而诉讼律师就是“打官司”的律师,主要面向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那些法庭上激烈的交锋,可都是诉讼律师的“拿手绝活”。

误区2:庭审中,律师是主导人物,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还可以使用“催泪”语言主导气氛。

看电影里的庭审戏,有些律师巧舌如簧,说到激动处声泪俱下;有些律师为了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故意在庭内走来走去;有些律师可以随意打断对方陈述,控制庭审节奏。

但事实是,在我们大陆的庭审环境下,律师不能有这么多“小动作”。

首先,法庭是个庄严肃穆的场合,不允许随意走动。其次,法庭中有固定的程序——比如原告和被告的陈述、答辩、指证和质证等等。再次,律师的措辞要谨慎凝练,多用专业术语,需要将己方的证据和法律依据陈述清楚,并指出对方辩词中的漏洞。

误区3:砖头厚的法典都被深深地印在律师的脑海里。

法律的典籍浩如烟海,律师想要出师,光了解法条的细枝末节是不够的。为了一场庭审,他们要事先准备好几个星期,从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到自己的每一条论据都要考虑得清清楚楚。所有涉及到的法条更要勾显出来,方便自己在庭审中信手拈来。

所以,选择A的同学,祝贺你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可是,律师接到的委托并不是都在正义方。小编曾在电影中看过两位律师:一位律师,从不挑剔自己的委托人,无论站在正义方还是非正义方,都竭尽全力打赢官司;另一位律师为了正义,和检察官一起设下陷阱,把自己的委托人(犯罪嫌疑人)送进了监狱。

这时,我们就需要解开——

第二题:当律师接到非正义方的委托时,应该怎么做?

A.合法地争取委托人的最大利益

B.公平正义是律师唯一的追求,就算是委托人,也不能改变

C.在公平正义和职业道德中努力寻找平衡

老实说,乍看选项A,怎么都不如选项B有“正气”。

不过,李律师告诉我们,在不歪曲事实,不触犯法律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维护委托人的利益,恰恰是一名律师的职业道德。虽然很多人踏入法律界,是为了追求公正,但实现正义依靠的不是单个律师的行为,而是整个司法制度的顺利运转。

李律师处理的多是经济纠纷案件。当她身处非正义一方时,总会努力促成庭前和解。她说,如果委托人能在对簿公堂前道歉,承诺做出弥补,对方也愿意接受,就是最好的结果。

看着干练严谨的李律师,我们钦佩万分,也不由得想知道,当律师还不是律师,只是一名学生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呢?

第三题:中学阶段,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做律师?

A.语文好

B.数学好

C.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选项A:一眼望去,它最像答案,毕竟律师以语言做武器,语文不好还像话?不过,就像律师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对于其他的选项,你是不是也该看一看呢?

选项B:三角函数、勾股定理似乎和律师的工作没有什么瓜葛——谁见过律师在庭审中掏出圆规和三角板?

但对律师来说,工作中需要逻辑思维、逆向思维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的相互协作,而这点恰与理科中推理论证的思维、忠于事实的逻辑不谋而合。李律师笑谈,中学时代,她学得最好的科目就是数学,还拿过数学竞赛的奖项。

选项C:律师这个职业,并非封闭在书案间,它需要律师广泛地与人接触,从委托人、证人、其他当事人到法官,都要保证沟通顺畅。

总而言之,只有获得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拥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论证方式,避开片面、狭隘的心理陷阱,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昂首挺胸地走在法律的常青树下。

而你,也许就会成为这样的律师呢!

题外话:

有的国家本科只设法律预科,到了研究生階段,才设置法律专业,例如美国。这样可以帮助大家在进入法律专业前,有足够时间了解其他学科,积累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猜你喜欢
委托人庭审正义
找到那间格格不入的房间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委托人介入权的制度困局与破解
民事庭审优质化的标准
跟单托收委托人与代收行法律关系的界定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自动到案后仅在庭审时如实供述能否认定自首
行政公益诉讼庭审应对的探索
言语主体与庭审转述行为主体的多元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