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弃“语文”的语文课要不得

2017-05-20 18:39唐志荣��
关键词:人文精神模式方法

唐志荣��

摘 要: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区别于社会、品德、科学、历史等其他学科的显著种差。那么我们语文课该如何坚持语文的学科本位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语文课中不能缺失“语文味儿”。

关键词:模式;方法;主体精神;人文精神;学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14-1

丢弃“语文”的语文课,是指丢弃了“人文关怀”的语文教学,是“物化的”而非“物我两全”的语文课。综观现在常见的语文教学,在内容方面,很大程度上成为单纯的技能训练课,过分强调语言训练,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语文的主体精神在不断萎缩;教师不能发现有个性有才华的学生,学生缺少发挥个性的空间和平台;在方法上,刻意追求方式繁多,方法新颖。对教材条块分割式的教学思路严重抹杀了作品的人文内涵,回避语文课的“个体人性化”,减损了语文课的“主体性张扬”。由此导致了整个语文教学丢弃了人文关怀,轻视创新能力、个性发展的培育,培养出有知无能、有智无德的单面畸形人才。

语文课是怎样丢失“语文”的呢?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语文教学,似乎是在广袤无边的草原里漫步,在奇山异水和繁花似锦中,丢失了前进的方向。语文课变着法子搞理性分析,热衷于语言和文章之外的模式与方法,原本鲜活的文本大多成了诠释与印证某个知识点或某项读写技能的范例。原本血肉丰满、文质兼美的文章被肢解,被拆成散装“零件”。文章的写作技巧、表达方式、选材、布局、语言特色、重点语段、重点词句、修辞方法等等的知识点替代了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在语文课上,学生不是在阅读,而是在做“学问”;不是和作者对话,而是绞尽脑汁的判断ABCD。使得语文课不知不觉远离了学生的心灵,远离了“快乐老家”。远离了“语文”,最终丢弃了语文应有的“语文”味。学生以情感的失落和责任感的丧失为代价换取知识的增长和分数的获得,学生中人文关怀淡薄、行为方式失范,人文精神失落,语文课最终发挥不出应有的价值取向。

其实,语文学习的目的,说白了也就是两个方面,即学会吸收和能够表达。语言是什么,“从运用的角度看,它是一种交际工具;从生成机制看,它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从深层内涵看,它是一种文化,一种智慧。或者说语言就是人本身,是人的生命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正因为此,语文课丢弃“语文”,仅仅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语文教学就会失去价值引领,就意味着真情与个性的消逝,文学与文化的流失,想象与创造的衰退,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必将整体滑坡。

那么,语文课中的“人文”是指什么呢?我们的祖先在《易经》中强调“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简单地说,人文是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而语文的人文性内涵就是指汉语言中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是对人的一种理性认识,含有情感、意志、态度和思想观念等成分。我们读古今中外的无数名篇和名作,积淀在我们头脑和心中的往往是无形的精神滋养,而不只是那些具有可操性的表达技能,其实这就是语文的“人文”。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特别是新教材,加大了文学作品的比例,人文内涵更加深厚。将这些人文内涵挖掘出来,就成为寻回丢失“语文”的语文课的首要任务。新教材中选用的孔子、孟子可以讓学生了解孔孟思想“仁者爱人”的思想精华,选用的陶渊明可以领略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风采;选用的鲁迅可以学习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选用的朱自清,可以学习他“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民族气节。教材中的多数篇目,展现了作者的人格魅力,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学生在阅读的文本的过程中,必定会他们伟大人格感召,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自己健全的人生哲理和健康的人格情感。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很好的利用这些名篇名作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健全人格的目的。

寻回丢弃语文的语文教学,在挖掘教材人文内涵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体验。“体验”的重拾,可以说是对语文学习最准确、最透彻的洞悉与把握,凝集着语文教育多年的经验与教训,是对理论与实践深刻反思的心得。无论从现象学角度还是从诠释学角度去考察,“体验”作为动词,是一种跟生命活动密切关联的经历;作为名词则是个体的、主体的、内在的亲历中的独特收获。它是本体论的,又是认识论的;是手段也是目的,是原因还是结果。在语文教学中的“体验”,主要是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多种形式体验,珍惜独特的感受。《课程标准》建议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既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同时教学内容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改变丢弃“语文”的语文课现状,寻回语文课的人文精神,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只有让语文教学回归“语文”,才能改变语文课忽视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服务方向,为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打下基础。

丢弃“语文”的语文课要不得!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模式方法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