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宁
西安市第四医院呼吸内科(西安 710004)
体重指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王 宁
西安市第四医院呼吸内科(西安 710004)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MI)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在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程度及其关系。方法:将AECOPD患者118例根据BMI分为4组:低体重组(BMI<18.5 kg/m2)44例、正常体重组(BMI18.5~23.9 kg/m2)33例、超重组(BMI 24.0~27.9 kg/m2)25例、肥胖组(BMI≥28 kg/m2)16例。分别于治疗前和症状缓解后1周独立完成CAT问卷、mMRC测试;检测同期血清CRP和血浆FIB浓度;完成肺通气及一口气肺弥散功能检查。对比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及变化程度,并研究其与BMI的相关性。结果:超重组主要肺通气功能指标的改善量较其他3组明显升高(P<0.05);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的CAT评分改善分值高于肥胖组及低体重组(P<0.05);低体重组的mMRC分级改善下降幅度较小(P<0.05),超重组下降最明显。BMI与部分肺通气功能指标改善量以及mMRC等级下降变化呈正相关;IC改善量、IC改善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CAT评分下降分值及mMRC等级下降变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BMI与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有相关性,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在急性加重期后改善程度高于低体重组,而肥胖组的改善程度有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类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是COPD病程中的重要事件,可导致患者肺功能迅速下降、生命质量恶化、住院和死亡风险增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用以判断营养不良及肥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拟通过比较不同范围BMI的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程度并探讨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阐明体重与COPD肺功能变化及生活质量的关系。
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就诊的AECOPD患者共118例,其中男81例,女37例,年龄42~82岁,平均(63.7±12)岁。均符合入选标准:①既往诊断COPD,且本次明确诊断为AECOPD;②能理解且能独立完成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及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③可配合肺功能检查,且气流受限程度为中度及中重度(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波动于50%~69%)。也符合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躯体疾病;②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遗传性过敏症或血嗜酸细胞计数增高者(男≥400/μl,女≥320/μl);③慢性酗酒、滥用药物及其他任何影响依从性的因素;④合并肺结核、肺癌、肺纤维化、肺不张、肺栓塞、慢性心力衰竭及贫血等影响肺功能检查结果的其他疾病。AECOPD的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1]。采用国际标准的方法和仪器测量身高及体质量,BMI=体质量(kg)/身高(m)2;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推荐的中国成年人BMI分类标准把患者分为4组:低体重组(BMI<18.5 kg/m2)、正常体重组(BMI18.5~23.9 kg/m2)、超重组(BMI 24.0~27.9 kg/m2)、肥胖组(BMI≥28 kg/m2)[2]。不同分组中,年龄、性别、吸烟与否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各组间FEV1占预计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研究方法 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症状缓解后1周独立完成CAT问卷及mMRC进行评估;检测同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浓度;使用德国耶格(Jaeger-PFT)肺功能仪,在同一熟练技师依据肺功能检查指南[3]的操作下,完成基础肺功能(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400μg后20min检测)及一口气弥散功能检测(DLCO-SB)。由两名以上临床经验丰富的呼吸内科医生依据文献[1]标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后制定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
3 观察指标 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深吸气量(IC)占预计值百分比,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与肺泡容量比值(DLCO/VA)占预计值百分比,其中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A占预计值百分比小于80%为降低。血清CRP、血浆FIB,CAT评分及mMRC分级。
1 治疗前后血液、肺功能指标及CAT评分比较治疗前后CRP、FIB等炎性因子水平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1.353,5.545,P<0.01),治疗后上述二项指标明显降低。症状缓解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IC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A占预计值百分比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升高(t值波动于-17.171~-7.616,P<0.01);CAT评分及mMRC分级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值分别是:29.864,12.618,P<0.01)。
2 各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单因素方差分析 见表1~2。FVC改善量、FVC改善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改善量、FEV1改善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改善量、IC改善量占预计值百分比,CAT评分下降分值,mMRC等级下降变化等各项指标,在不同分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F值波动于11.919~6.763,P<0.01)。而各组间FEV1/FVC%变化率、DLCO占预计值百分比及DLCO/VA预计值百分比改变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组间多重比较后可见:①超重组患者FEV1改善量、FEV1改善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改善量、FVC改善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正常体重组、肥胖组及低体重组相比升高较明显(P<0.05)。而其余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②低体重组IC改善量及IC改善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显著低于与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及肥胖组(P<0.05);正常体重组高于超重组(P<0.05);正常组与肥胖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59)。③CAT评分改善的比较:正常体重组与超重组同肥胖组及低体重组分别比较后,可见改善量均有显著增加(P<0.05);而正常体重组与超重组之间、低体重组与肥胖组之间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365,0.925)。④mMRC分级改善的比较:低体重组与其他三组比较等级下降幅度较小,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重组等级下降最明显,且与肥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体重与肺功能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BMI与FEV1改善量、FEV1改善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7,0.298,P<0.01);与IC改善量、IC改善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0,0.266,P<0.01);与CAT评分下降分值无明显相关性(r=0.117,P=0.208)。IC改善量及IC改善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CAT评分下降分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6,0.234,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BMI与mMRC等级下降变化呈正相关(r=0.315,P<0.01), IC改善量、IC改善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mMRC等级下降变化呈正相关(r=0.302,0.351,P<0.01)。
表1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通气指标改善
注:*与低体重组比较,P<0.05;△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超重组比较,P<0.05;#与肥胖组比较,P<0.05
表2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IC及CAT、mMRC改善
注: *与低体重组比较,P<0.05;△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超重组比较,P<0.05;#与肥胖组比较,P<0.05
众所周知,AECOPD可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使患者肺功能急剧下降,特别是与住院患者的病死率增加相关。而Lainscak[4]发现:BMI在25.09~29.05 kg/m2的病死率最低,而低BMI(<21.55 kg/m2)患者更易因COPD急性加重而接受住院治疗,超重或肥胖与COPD患者病死率增高无明显相关。较高的体重指数水平是否为COPD患者的保护性因素之一,不同体重指数患者在AECOPD前后肺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是否有不同,目前尚无定论。
本研究结果证实:各组AECOPD患者治疗前炎性指标明显升高,肺通气及弥散功能均下降,呼吸困难评分均较高,随着病情缓解,全身炎性反应减轻,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提示肺通气及弥散功能及CAT评分、mMRC等级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学者发现:在BMI小于25 kg/ m2的情况下,慢阻肺患者的FEV1/FVC%与BMI呈较好的正相关性,即体重越重,肺功能越好[5];而COPD合并肥胖则可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以及弥散功能障碍[6]。本研究中超重组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其他三组有显著升高,而肥胖组的改善程度均值低于正常体重组;各组之间弥散功能指标的改善量未见明显差异,但肥胖组治疗后指标均值仍低于正常值[DLCO占预计值为(75.3±4.5)%,DLCO/VA预计值为(79.9±4.6)%]。目前常采用mMRC或CAT问卷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呼吸困难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涂友惠等[7]应用CAT对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病情评估,也有助于疗效评估及指导治疗。本研究中发现AECOPD治疗前后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的CAT评分改善量较其他两组明显,其中超重组的下降分值最高达(20.1±5.32)分,低体重组下降最低为(13.6±4.9)分;超重组的mMRC等级下降最多,低体重组下降最少,而肥胖组的改变程度并不是最优。结合相关性分析可见BMI与FEV1改善量、FEV1改善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及mMRC等级下降变化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提示:体重指数与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确有相关性,且较高体重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前后肺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高于低体重指数患者;而这种改善并非随体重指数的升高而增加,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改善较明显,而肥胖组改善量有限。分析原因如下:低体重COPD患者存在持续全身炎症反应,肌肉萎缩,呼吸肌功能减退,故急性加重期对肺功能的损伤更大,需要更长时间恢复至原有水平;正常体重及超重组人群,营养状态好,无明显肌肉萎缩,呼吸肌功能尚可代偿,急性加重后肺功能恢复较快,主观症状减轻明显。而COPD合并肥胖的患者可能由于胸壁脂肪增厚、腹部脂肪堆积等原因,引起胸廓的顺应性下降、膈肌活动受限,出现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因肺泡、毛细血管脂肪沉积,导致肺泡膜、毛细血管膜增厚导致血氧弥散困难,从而出现肺弥散功能障碍[8],该类患者急性加重后肺功能恢复程度及速度与正常体重及超重组相比均较低。同时,因BMI较高,心肺负担重,平素需氧量较其他人群高,呼吸困难等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亦不如其他各组。因本研究样本量有限,上述现象仍需大样本研究证实。
IC是反映COPD患者运动耐力改变、生活质量、病死率的重要指标[9-10]。本研究发现:BMI与AECOPD治疗前后IC的改善量及IC改善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及肥胖组上述指标均值均高于低体重组。IC改善量、IC改善量占预计值百分比与CAT评分下降分值及mMRC等级下降值均呈正相关。提示IC的改善程度与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亦有相关性,并提示较高水平BMI患者的IC在AECOPD治疗后的变化量优于低体重患者。AECOPD患者治疗后IC改善程度是否与COPD患者的预计存活时间及病死率有相关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 36(4):255-264.
[2]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9):711-717.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肺功能检查指南(第二部分:肺量计检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 37(7):481-486.
[4] Lainscak M,Von Haehling S,Doehner W,etal.Body mass index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J Cachexia Sarcopenia & Muscle,2011,2(2):81-86.
[5] 莫建明,尹 慧,宋卫东.营养不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的影响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5,20(3):484-486.
[6] 张 杰.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缓解期减肥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比较[J].河北医药,2011,33(17):2647.
[7] 涂友惠,费广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在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 37(1):56-57.
[8] 张 东,闵 苏,魏 珂.肥胖症患者的呼吸生理变化[J].国际呼吸杂志,2016,36(2):153-156.
[9] 贺娟梅,王芝英,李复红.深吸气量对4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8):992-993.
[10] 王 寅,朱 蕾.深吸气量的意义及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中的价值[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3,12(2):214-216.
(收稿:2016-10-20)
肥胖症/并发症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病因学 体重与身体测量 呼吸功能试验
R563.3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7.0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