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培养“教育家”的路上

2017-05-19 12:46陈文静
湖南教育·A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小学校长教育家长沙市

陈文静

自2003年以来,我国政府就多次提出“教育家办学”的重大命题,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后,提出要造就一批教育家,“教育家办学”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如何培养出教育家型的校长?如何让“好校长”带动“好学校”?如何让教育家精神根植到每个教育人的心底?为此,记者专访了长沙市小学校长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章勇。

记者:您曾经是一名基层教师,又在好几所学校的校长岗位上工作多年,现在还是长沙市小学校长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引领者,您认为什么样的校长才是您心目中的好校长?

章勇:首先,我认为好校长都应该是教育家,更确切地说,好校长都应该是实践型的教育家。我一直认为,校长的这一身份之所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是由于他要懂教育、会教育。可以说,好的教育就是校长安身立命之根本。衡量一个好校长的标准,不应看他是不是一个社会活动家,而应看他是不是一个教育家。好校长若是失去了教育家这样一个核心身份,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教育家,既是现代社会对校长提出的发展目标,也是时代赋予校长的神圣使命,更是作为一名好校长应该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校长这一职位,是教育事业中一个神圣的职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教育家办学”的理念,要成为教育家,迫切需要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建设专业化的校长队伍。作为21世纪的校长,不但要有着眼于世界发展大局、中国发展大局、教育发展大局的专业视野,更要把“教育家办学”落实到校长对学校整体工作的主体责任之中。实践证明,教育事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越是基层的、具体的教育事业,越要面临各种困难、障碍、问题、挫折和磨难。

记者:“教育家办学”是一种理想的教育状态。事实上,出教育家难是不争的事实。

章勇: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孔子、朱熹、张伯苓、陶行知、夸美纽斯、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等。为什么现当代教育家却凤毛麟角呢?一是我们缺乏既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又有付诸实践的影响全局的教育家。现在有两种教育工作者:一种是教育工作实践者,他们辛勤工作在第一线,但很少有理论的创新;另一种是教育理论工作者,很少参与教育实践。这两种人都有些“缺陷”而与教育家失之交臂。二是“应试教育”使我们对教育家的定位发生了偏移。三是我们还缺乏系统培养教育家的机制和“土壤”,许多优秀教师既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没有辐射宣传平台,因而没有从名师成长为教育家。

在教育跟着时代走的今天,我们倡导“让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要重新认识教育家的标准:一要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热爱教育,热爱孩子,一辈子献身于教育事业,将教育视为毕生的事业;二要在工作中肯钻研、敢创新,有自己的理论见解和思想体系;三要工作出色,经验丰富,有自己的教育风格,在教育界有一定影响,被广大教师所认可。

长沙市小学校长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已经成立12个年头了。一路走来,这个聚集着长沙市小学教育管理精英的组织,人数在不断增加,品质在不断提升,培养和成就了一大批活跃在一线的名校长。究竟如何培养出湖南的教育家?我们长沙市小学校长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的做法是:打造一个小学校长交流、研讨、展示的平台,推进长沙市小学办学品质的提升,辐射引领区域化跨越式发展,培养扎根长沙本土、影响全省、全国知名的名校长,为湖南未来的教育家提供土壤、阳光和空气,让长沙市的小学校长们达到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境界。

记者:众所周知,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一个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教育思想决定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校长的决策决定一所学校的前途命运;校长的人文情怀塑造一所学校的文化。”在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教育期盼越来越高的今天,校长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长沙市小学校长工作研究專业委员会在提升校长的专业能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章勇:2013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首次从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要求三个层面系统构建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发展的标准,明确规定了校长的六项职责。为此,长沙市小学校长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紧跟时代的脚步,围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从“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六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长沙市小学校长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以年会和论坛的形式,以问题研究、前沿创新、专题探讨、教学实验为主要方法打造了一个校长交流平台。如,2011的年会主题为“农村学校的文化立校”,现场设在望城区高塘镇实验小学。学校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探讨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思路和特色,为长沙市的农村小学提供了一个文化兴校的样本。2012年的年会主题是“现代学校科学管理与特色发展”,现场设在芙蓉区育才小学。麓谷中心小学、望月湖第一小学等来自长沙的几所小学在会上展示了他们各具个性特征的校本管理经验。2013年的常务理事会研讨主题为“新学校文化建设的立意与创新”,交流的现场设在天心区青园中信小学,大家集体为新建小学的文化建设“号脉问诊”……2016年的年会主题为“看见成长,看见远方”,以砂子塘小学的校本特色课程———学科文化大讲堂为案例,聚焦“课程开发与人的成长”,同时涉及课程改革、教研创新、核心素养等教育热点问题,旨在进一步引导校长提高课程意识,推进课程改革,真正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负责,对每一个孩子的未来负责。我们每组织一次这样的交流活动,校长们都收获不小。他们常常边听边思考、边看边反思,每一次都是一场“头脑风暴”。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我们编写了《好校长就是好学校———长沙市小学校长专业发展思与行》一书。该书围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从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长沙市小学教育管理者的思考与探索。该书结合管理者可能会遇到的实际问题,用具体案列说明解决的思路、方法和策略,并给出思考题或案例分析题,引导广大教育管理者反思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就是我们长沙市小学校长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这几年的成果展示。

记者:一个好校长在,学校办得好;一个好校长离开了,学校就开始走下坡路,衰弱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章勇:我先来打一个比方,假如某些好校长是一棵“大树”,学校老师们是树下的“草”。当下,许多地方在培养教育家型校长的时候,过于注重教育家型校长、名校长的打造,让各种资源为此倾斜,让校长成为了学校的“独木”。这样的“好校长”,使得“树”下的“草”无法生长。

事实上,好校长应该成为一支“火炬”,矗立于苍天下,茫茫成为一景,成为一个有思想、能坚守、能变革,对多元文化能融入又超脱、善实践的“教育家”———但这是从宏观层面上来说的;在面对校园内的办学实际时,校长这支“火炬”不只是自己发光,还要发热温暖他人,应在师生的美妙成长之中提升自己,为教师、学生的成长创造机会。就像当年蔡元培在北大当校长时兼收并蓄,有如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经亨颐先生当校长后,自己成了教育家,学校的教师都是大师,他们的名气甚至比校长更大。

因此,看一位校长是不是教育家型校长,不仅仅看他自身,更要看他所在的学校,看他的学校是不是涌现了教育家型名师以及这些教育家型名师培养出了怎样一批有情怀、有担当、有创造的学生。

记者:犹如种子的生长需要适宜的阳光和雨露,教育家的成长同样离不开环境的滋润和支撑。您认为要培养出教育家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章勇:培养出教育家不是哪一家的事情,全社会要形成合力。一是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樊笼,改革评价机制。教育家成长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无论是办学思想的形成,还是教育成就的创造,都是校长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的结果。因此,要改革校长评价制度,使之不仅能够全面衡量校长的领导素养和办学业績,而且能够把校长从急功近利的办学实践中解放出来,引导校长围绕教育的本真办学。要通过评价,给校长营造一个生成教育思想、践行办学理念的广阔空间,激励校长不断进取。二是要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落实校长办学自主权,从制度层面确保学校自主办学,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三是要建立健全教育家型校长培养机制,建立教育家成长阶梯制度,循序渐进。

总之,我们渴求更多教育家时,切不可揠苗助长。每个教育家的成长都需要一方真正属于自己的水土,需要个性化发展。他们永远不可能被模式化、批量化地“制造”出来。长沙市小学校长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将立足湖南省会城市长沙的特定区位优势,探索出适合本土需求的路径,着力养成教育家精神,形成丈量教育家型校长的本土尺度。我的想法是,即便短期内不能普遍实现“教育家办学”,但至少要让教育家精神根植到每个教育人的心底。

猜你喜欢
小学校长教育家长沙市
爱上写信的大树
颜回之乐
小学校长4年与学生击掌16万次
优化小学校长德育工作的方式研究
《琴童》顾问阵容
A Few Thoughts on Learning English Well in High School
乡镇小学校长管理策略浅析
阅读教育家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