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冬+陈丰艳
摘 要:紧跟着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步伐,我国的社会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态势,与全球各国家、集团之间的往来也空前密切。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英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将面临更高的目标和要:大学英语不再是传统的仅仅教授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本身,还教授语言背后博大的文化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渗透,是顺应时代,顺应潮流的明智之举。文章从这个角度出发,首先粗略概括了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列举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缺失和主要问题,据此试图从教师、教材和教法三个方面提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好的渗透跨文化交际的策略。
关键词:文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4 — 0171 — 03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与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已经使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的地位更加突出,而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际语言交流人才面临严重稀缺;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侧重点仍然放在了语法、词汇等纯粹的语言知识上,而较少甚至没有试图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这样做就抑止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那么在运用英语交流时出现表达不畅和文化误用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当前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以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要内容,并满足全球化趋势对复合英语人才的需求也成为大学英语教育者和学习者都必须共同坦诚面临的重要事实。语言和文化两者的关系可谓错综复杂,语言于文化来说是重要的承载者,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应一并提上日程。
一、跨文化交际
(一)文化的含义
关于文化的定义,千百年社会历史的进程表明,诸多语言文化相关的大家学者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最早提出文化定义的学者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ylor),1871年他出版了《原始文化》,在书中他将文化看作是某种复杂的整体,这个复杂的整体囊括了诸多社会机能得以运转的供社会个体成员获取的功能与习惯等诸多因素。萨丕尔(E.Sapir)-美国语言学家---在《语言论》中讨论过:“文化这一名称的定义是:一个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是什么”?。我国的语言学家们对“文化”的定义也有着其独到的见解,例如著名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桂诗春,她将文化的类型划分为大写的文化Culture(广义的文化)和小写的文化culture(狭义的文化),根据作者的论述,不难发现,她把前者寓意为一个民族及该民族中伟大的代表人物所做出的种种重大成就与贡献,这些成就与贡献往往涉猎关乎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文学、艺术、历史等组成社会整体功能运转的各个方面,可谓是包罗万象,而小写的文化culture则是指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习惯,比如人们如何生活的,又是如何组织社会的,还有人们在不同场合的不同表现等等实现社会运作的可感觉可观察的存在。
(二)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学,亦被称作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这是一门距离今天有大约30年历史的新兴边缘学科,。在学术领域,一般认为霍尔(E.T.Hall)在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一书标志了这一学科领域研究的起始。跨文化交际学所研讨的问题是具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各类交际活动等实际操作中所涉猎到的关于文化的诸多。谈及跨文化交际本身,需得高度提炼和概括与之相关的种种因素,其中首要关注两点:跨文化交际毋庸置疑是属于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活动,此外,任何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也可称为跨文化交际。正如胡文仲教授(1988)所说,跨文化交际的范围极其广泛,因为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它不但涉及文化的概念,而且涉及到交际层面,文化与交际实属两个不同领域,研究跨文化是为了引起人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以便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改变以往不利的处境。培养交际人才以便在具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有效交流是外语教学的任务,也是此般缘由使得跨文化交際学的兴起和发展与外语教学越来越呈现出密切的联系?。
(三)文化与语言的内在联系
现在,我们急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语言与文化彼此之间存在着怎么样的联系。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的同时也相互影响。语言之于文化是重要载体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保存、传播和继承的重要作用;而文化之于语言是制约作用为大。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白语言首先是一种由社会千千万万个个体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和实际存在的社会现象,隶属于文化。其次文化是通过语言反应出来的的。语言如实的倒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于是,我们可以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表达形式形成我们个体关于该民族相关的民俗风尚、生活概貌和思考方式。再次,语言与文化彼此之间是怎样发生关系的呢。原本,语言为文化供职,语言的使用处处保留着社会这个大环境的痕迹。由此看来,我们了解语言的同时必须还要了解支撑该语言的文化,二者绝对不可孤立看待。
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教育的意识和跨文化能力不够强
纵观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即“词语分析-语法讲解-句型操练”,这种重点关注语言知识的模式忽视了支撑语言的文化因素。主要原因是大学英语教师自身跨文化知识储备的空白。在我国,国内师范类院校课程体系设置中同样缺乏跨文化相关的课程,课程开设不统一,只有少数学校在选修课中会开设相关课程。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首先有待转外语教师的文化渗透方向,这一决定性转变需要从只重视“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到逐步过渡到传授自身“母语文化”。在实施跨文化教育的方法上,主要表现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教学目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知识的传授往往注重书本内容,不善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对英语文化知识的介绍较少甚至存在随心所欲的嫌疑。导致这样的结果:学生疲于死记硬背语法条框和语句表达,渐渐失去了对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外语教师自身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素养是为培养跨文化意识跨出的第一步。使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成为了可能。
(二)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薄弱
当代大学生跨文化学习意识严重不足,自英语学习之初,英语教学就只重视“听说读写译”等与語言相关的基础知识,缺乏对语言背后文化知识的了解。而且,大多数大学生学习英语有很强的目的性,通过四六级考试,考研,出国留学等等让他们认为只要掌握词汇量和基本语法就可以了,对中文和英文的文化也了解有限。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即使教师会适宜的导入些许跨文化知识,学生获取跨文化知识的渠道也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的种种限而远远不够。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学英语考试内容一般不涉及文化知识,学生一般是考什么学什么,学生学习英语更多是应付考试、出国或就业。
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的策略
(一)关于教师
1.转变传统授课观念
当前面临的现状是,大多数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比如传授法、语法翻译法等,学生在意义上成为了容纳语言知识的‘容器, 而其作为认知的主体往往被忽略。英语教学向来偏重词汇和语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交际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要解决诸如此类问题,首先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们转变授课观念,重视文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出发点,杜绝在交际中产生严重的文化冲突现象。只有充实好自己才能更好地传递知识,英语教师在平时要不断学习和充实自身的文化内涵,以期做到对所教的文化内容心中有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引领者,只有教师从主观上转变授课观念,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接受并且潜意识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2.培养正确的文化态度
作为新形势下的教育导航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新时代教育现象的研究者,教师首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文化敏感度和正确的文化态度。课后广泛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培养特别的文化敏感度,养成批判主义精神,并能够用批判的眼光正确面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摩擦。除此之外,学习与教授英语的同时还要注意不忘记母语文化的适时导入,不能忘本。要知道,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要更好的走出世界,传播本民族优良文化传统。
(二)关于教材
1.教材的选择
教材是课程的线索与牵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离不开教材这个最本质的东西。近几年我们也目睹了教材布局的演变与变迁,然而单词、词汇和语法依靠其稳固的地位始终占据教材的重点部分。与跨文化交际相关方面的内容就极少涉及,于是,知识结构显得并布丰富多彩。关于教材的设计,是时候做些有效的改变,可以适当添加与文化习俗相关的文章,或者为学生配一本单独的跨文化交际教材也是不错的选择。不同的课程设置,可以不同程度的选择各异的文化偏重。
2.教材内容的改革
英语专业是目前我国高校中开设最多的一个专业,我们通常给英语专业定位为人文学科,但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一直以来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整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偏重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语言技能上,而涉及的内容往往过于简单,深层次的语言、文学、文化知识就成为稀缺之物。教材内容的改革需要多方实时的参与,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方和重要引导者,英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的开发与设置, 真正参与到教材设计中,提升课堂内涵。根据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编写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的教材, 最大限度发挥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的角色和作用。
3.改革英语教学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作为一种必要的手段,是整个教与学之链的重要环节。倘若评估手段过于单一,就必然导致评估效果不准确。对学生来说,学习积极性会受到重挫。着手改革现有的评估体系是我们跨出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一步,绝不以分数论英雄,相反,新的思路和目标应该是要实现多元评价。
(三)关于教学
1.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一直以来我们就强调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实际上,这是一个看似困难实则简单的事情。我们可以转变思维方式,从细节出发,例如:课堂上适当穿插对英语谚语、俚语的解释和实际运用,让学生从细节中体会到文化的内涵。不断挖掘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和特点,以情景模拟这种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参加模拟的过程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有更充分的见解。
2.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渗透,即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讲解这门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和风俗习惯,这样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还吸引了学生学习这门语言的兴趣,间接提高了英语教学的质量。或者用创设身临其境的场景的方式,将学到的文化知识活学活用到实践当中。当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英语教学的课时安排是有限的,所以就对教师有效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培养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良好意识
正如爱德华.霍尔曾说过的那样,了解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认真重视别人的文化。学习外语尤其需要这样的态度。抱着积极的语言学习目的,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文化需要传播才得以不断发扬,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化传播链上的亲自参与者,平等对待不同文化带来的影响,正视不同文化引起的冲突与矛盾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文化的传播者。
四、总结
我们很幸运的生活在一个崭新的时代,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正在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变化着,教育从不例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社会对于新一代大学生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首先需要确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而后通过逐步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改革教材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等有效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
〔参 考 文 献〕
〔1〕韩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J〕.2014.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J〕.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李洁.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研究述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1).
〔4〕孙晓慧.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
〔5〕杨东焕.跨文化交际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怀化学院学报,2011.
〔6〕杨敏.高职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
〔7〕周川鄂.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加强中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1).
〔8〕赵伟.大学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