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才
一、新生阵痛
1963年6月23日,溃败到中国台湾的蒋介石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勾结,派遣8人的所谓“昆明工作队”武装特务,空降于海南陵水县吊罗山,企图在此建立“敌后游击根据地”,反攻大陆。
“昆明工作队”特务队长是邓建华,他是海南原琼山县龙桥镇昌荣村人,父母均是穷困潦倒的农民。这些特务万万没有想到,数万解放军和民兵正拉开大口袋等待他们。空降的第六天,副队长兼电台台长周少茂和另一名队员符锦富就被民兵抓获。空降的第27天,邓建华等六人也被解放军发现,在层层包围和一片“缴枪不杀”的喊声中,乖乖举手投降。
投降之后,这些特务坦白了美国和蒋介石的计划和阴谋,检讨了罪行。人民政府为了教育、改造他们,集中一百多名被捕的美蒋特务分子在广州监狱学习、改造,还送他们到全国各地参观,见识祖国日新月异的建设。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为了避免红卫兵冲击,有关部门连夜把他们转移到山区学习、改造。邓建华在学习中思想立场转变最快,坦白交代好,被选为学习召集人,负责布置每一单元的学习讨论,收集各小组小结,写出综合报告,送给监管人员。他还带领劳改人员建成一幢两层楼。于是,公安部于1971年兑现宽严政策,邓建华等一百二十人得到宽大处理,释放回家。陈清远等十二人死不悔改,从严处理,被执行枪决。
邓建华在老家尚有82岁老母亲和一个胞弟。母子相见,十分高兴,邓建华跪在母亲面前,痛哭不已。可是,胞弟对他不欢迎,害怕他争夺财产。回家第一天,弟弟不让他住正屋,说正屋是自己花钱修理过的,让他住进一间没人住、没有房门的小房子。护送邓建华回乡安置的县公安局工作人员,给他留下安置费人民币60元和粮票60斤。过了两天,忽然20元不见了。邓建华分析,如果是外面人来偷,一定会全部拿走,可能是家里人拿的。他请来村中附近的几个兄弟,经过大家启发教育,他弟弟终于承认说:“这是我拿的!”邓建华看到弟弟这么看重钱财,干脆全部给他保管,说:“我需要时再找你要!”
兄弟合家,需要同心同德为基础。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相反,心不齐,合屋漏,合车折,合牛死。邓建华同弟弟合家半月之后,彼此都觉得不舒服,要求分家。分家时,母亲要求同邓建华同吃,但缺一个厨房,邓建华甘愿用牛栏来替代。母亲主张把田地分为两份,兄弟各拿一份。弟弟不同意,说邓建华的土地在中国台湾。后经母亲劝解,只同意一分为三,邓建华拿三分之一,他拿三分之二。邓建华要求弟弟返还自己存放的60元和60斤粮票,弟弟说花光了,不肯交出来。母亲多年积存三缸谷子,他只给母亲一箩筐。对于这三件事,邓建华均不计较,三次让步。弟弟经常骂他是特务头,他也不上火,不还口,忍让为乐。
分家后,邓建华无依无靠,只有光棍一条命。但是,他有做好人的骨气,有忍辱负重的好脾气,有健壮结实的身体,还有能文能武的特长,到处都能落户生根。当时,琼山县正在建设龙塘南渡江水轮泵站,村村队队都要派劳动力上工地,吃饭由生产队负责。当队里正愁没人上水利工地时,邓建华主动请命。他在工地上挑土、打石头、运沙,什么都干,什么都难不倒他。整天有说有笑,其乐无穷。完成水利任务后,邓建华回到挺丰大队农场当场员,那里有十多个青年人,过着集体生活。大队统筹供应粮食,生活有保障。
邓建华的任务是放养80多只山羊。这80多只羊不懂人话,开头比8个特务还难带。幸好邓建华小时候放过羊,懂得羊的习性和生活规律,加上他聪明伶俐,很快掌握了大声呼羊、小声诱羊、快速赶羊等放羊技巧,把羊群管得服服帖帖,养得肥肥胖胖,没有一个走失。那些爱偷羊的小偷,听到特务司令当了羊司令,也退避三舍,不敢来光顾。
在放羊岁月里,山上老百姓碰到什么困难和危险,总爱找邓建华帮忙。有一次,几位妇女看见一条大蟒蛇(南蛇),吓破了胆,紧急呼叫邓建华。邓建华赶来,先把蛇的尾巴抓住,然后叫大家砍倒一根小竹子,将它从蛇的屁股插了进去。这条蟒蛇虽然没有毒,但力气很大。邓建华把小竹子插进蛇的肚子后,强迫蛇渐渐把身子放直,蛇身越直,竹子进去越深,最后插进了蛇的大半身子,蟒蛇只能老老实实躺在地上,任由邓建华背回博片村杀了。这条蟒蛇重八十多斤,见者有份,平均分配。大家都佩服邓建华的勇敢与机智,也感谢他的公道与善良。
有一天,博片村有个妇女告诉邓建华,看到一只黄猄跑进山里了。邓建华追进山里,把黄猄打死,扛回博片村,同社员们一起分享。大家美美吃了一顿黄猄肉,都说交邓建华这个朋友值得。
1976年上半年,龙桥公社召开万人大会,有一个小青年掉进水井里。周围群众一时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刚好公安员林树干看到邓建华路过,请他帮忙抢救。他迅速叫人找来一个竹梯,放进水井,让落水青年抓住梯子,然后快速把人连梯一起拉上来。此时,落水人喝了很多水,已经休克,肚子胀得很大,邓建华亲自给他做人工呼吸,把肚子里的水弄出来,救活了这个青年。
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在艰苦、困难的日子里,邓建华没有倒下去。在与人民群众的共同劳动中,他不断经受锻炼与考验,收获友谊与信誉,逐渐改变了某些人对他的看法,获得了生活乐趣和前进力量。
二、武术教练
在美国和中国台湾,邓建华受过特务机构的特种训练,在部队兼任战斗体能教官。他擅长擒拿格斗,能在顷刻之间将对手置于死地。他多次下海、登山、入地,磨炼意志、韧劲和胆识。在淘汰赛中,特务机构曾把他们扔下大海,浸泡七天七夜,生存者入选,沉下去的淘汰;接着,又把他们抛进深山老林,让“野人”“土匪”同他们格斗,胜者入选,败者淘汰。在参加比赛的二十多人中,只有8人入選。在8名入选者中,邓建华是一号种子,所以他被委任为少校队长。
邓建华的武术特长具有实用性,有健体防身作用。这一点很快被附近农民所获悉。三角园村有一批青年主动要求做他的徒弟,向他学习武术。甚至有个别家长亲自请他上门,让孩子拜他为师。
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农村文化体育运动迅速恢复发展,武术活动也开始风生水起。先后有永东、龙桥、龙塘、十字路、遵潭、永兴、石山、铁桥、美安、府城等数十个村庄聘请邓建华去教武术。当时,他没有工作,生活比较困难,也欣然答应。但是,邓建华有自知之明,始终把好四个关。第一,先教武德,树立正确的武术观。每次开馆,他都亲自讲授第一课,专门讲习武目的是健体防身,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而不是学会同别人打架。学功夫要先学做人,习武先学会礼让。第二,他不直接传授功夫,而是让徒弟负责上课,他只是在关键环节给一些指导。这样既让徒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又避免社会上一些人利用他的名字惹是生非。第三,每期武术培训班为期一个月,每天只在晚上学习两个小时,学会一些基本功即停止,防止占用过多时间和经费,影响生产和社会秩序。第四,严禁徒弟出去斗意气、比拳头、争高低,扰乱社会治安。1981年上半年,龙桥镇三角园村几个青年在二水亭同铁桥镇薜村个别青年因石场纠纷打架,三角园村有三百多名青壮年兴师上薜村问罪。该村有二千多人口,是龙桥第一大村,又有邓建华几个徒弟,名气很大。薜村也是一个大村,同样有少数人不示弱,但多数人反对械斗,暂时退让。三角园先锋队三十多人进入薜村后,看不到人,就把6头耕牛拉了出来。当天,邓建华刚好回龙桥办事,听到消息后,立即派他的徒弟骑摩托车赶到现场,先在半途截住三百人大队伍,把他们劝退回家。接着,他请牵牛的人把6头耕牛送回薜村。这次急刹车,刹得干净利落,犹如军队行动那样迅速、整齐,成功制止了一场大规模群众性械斗,避免了两个大村之间的积仇结怨,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也使干部群众经历了一次深刻教育。
三、校园耕耘
琼山县有关部门根据邓建华的特殊情况及其特长,于1978年将他分配到冲坡岭农场橡胶厂当工人,一年后按规定转正。接着,他又在1980年把他调进府城中学当体育教师,兼教地理、历史,担任初三一个班的班主任,负责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
府海地区中学绝大多数是重点中学,府城中学只是普通中学。品学兼优的学生大部分进入重点中学,留给府城中学的多数是成绩较低、品德较差的。另外,进城的农民工越来越多,其子女也集中涌向府城中学,每个班学生都是七、八十人。老师教学任务重,学校管理困难多,经常出现纪律松懈,甚至打架斗殴乱象。学校当时只有两个校警,其中一名是挂名不干事的,大部分安全保卫工作都由值班老师和邓建华承担。
邓建华毕竟是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人。他对调皮学生丝毫没有恐惧感,也不嫌麻烦。他心中有数,从自己分管的班级做起。他担任班主任的初三20班是全校有名的后进班,有8名顽皮学生,号称“八大金刚”,经常在课堂上吵闹,两届班主任都感到头痛。邓建华接任后,十分重视思想教育工作。他专门请那8名学生座谈,对他们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有一次,邓建华正在讲课,坐在后排的学生林海明趁他转身写黑板字的空子,把手伸向前排的女同学,狠力地在她背上拧了一下,“哎哟——”,女同学痛得失声惊叫,顿时课堂秩序大乱。邓建华十分严肃地走过去,问明情况后,责令林海明伸出手来,然后用两个手指头在林海明的手上轻轻一捏,林海明顿时感到手上麻酥酥的,他立即意识到这位老师是懂功夫的,他不敢刁蛮了。邓建华严肃对他说:“你只知道欺侮别人取乐,却不体验人家挨打的痛苦!今天先给你一个警告,你再欺负同学,我可就不客气了。”刁顽碰上克星,林海明头一回低下了头。当天晚上,邓建华又来到林海明家做家访。这是一个生活并不宽裕的家庭,父母打石谋生,省吃俭用,供林海明上学读书,但儿子不懂事,在校不好好学习,怎么不令父母痛心呢!老师的真诚诱导,深深地触动了这个顽童幼小的心灵,他终于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此后,邓建华又多次找他谈心,启迪他,辅导他,帮他改掉思想上的毛病,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不断进步。同时,邓建华密切配合校领导和各科老师,做好其他顽皮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班风、学风大为好转,同学们学习有明显进步。学期结束时,这个班受到了学校的表揚。61名学生中,有53名考上高中,还有6名考上中专。
经过几年努力,邓建华先后把几个后进班带成了先进班,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其中有11名被选进体育院校。
邓建华在抓好教学的同时,还热心于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每次出现学生打架纠纷事件,他都亲自处理,并且处理得头头是道,令各方心服口服。有个晚上,一个初三学生提着一把手枪冲进教室,对着一个女生无理取闹。三个值班老师巡视看见后,不敢去劝阻。邓建华赶到现场后,把拿枪的学生请到办公室。他问这个学生:“你带的枪是真枪还是假枪?”学生迟迟不肯回答。邓建华说:“你私带枪支进教室闹事,破坏教学秩序,这是一种违法乱纪行为。你是愿意老实交代,在这里解决,还是要请派出所干警来,带你到派出所解决。老师考虑你是第一次犯错误,希望能在学校解决,给你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不知你的意愿如何?”学生答道:“愿意在学校解决。”邓建华进一步启发:“既然愿意,你先把手枪交出来,这是认错、改错的第一步!”这个学生迟迟不肯交出手枪,邓建华当机立断,抓住他的手,把枪夺过来,果然是一把假枪。经过一番说理教育,这个学生答应改正,邓建华便放他回家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学生第二天翻案,把父母带到学校来找邓建华。当时,邓建华正在操场上,两位家长气势汹汹上来质问:“你为什么打我的小孩?”这突如其来的欲加之罪,使邓建华无法理解。他冷静地反问两位家长:“你们说我打你们的孩子,是在什么地方打的,打在哪里,受伤了没有?有没有医生检查鉴定?”实际上,这对父母刚好是府城一个医院的医生,他们是完全可以先把情况弄清楚后再来问罪的,可是,过分溺爱孩子的毛病使他们听了片面之词就来责问老师,弄得狼狈万分,回答不上来。邓建华把他们请到办公室,一五一十地把昨夜的事情叙述一遍。在事实面前,父亲承认了错误,母亲流出了热泪,再三感谢邓建华苦心挽救了他们的孩子。
排除恶势力的干扰,更是一个棘手问题。有一天,社会上五个流氓来到府城中学撒野,在操场干扰学生上体育课。邓建华好言好语请他们离开,他们自恃武艺高强,蛮横地说:“这里是我们撒尿的地方,任何人都休想赶走我们。”他们张牙舞爪,欲同邓建华比试。邓建华先退三步,他们以为邓建华弱不可挡,猛冲过来,邓建华顺势一拉,把为首的流氓放倒在地。其他四个看见,赶快撤到校门之外,抓起石头来砸邓建华。邓建华一怒之下,飞出校门,追赶过去。他们看到邓建华勇猛非常,功夫了得,只得逃之夭夭。过后,他们打听到邓建华是特务司令,再也不敢来捣乱了。
还有一次,四个歹徒在晚上到府城中学校门抢劫、行凶,打伤一名学生后夺路而逃。正在备课的邓建华闻讯赶来,紧追不舍,狡诈的歹徒随即消失在黑夜里,当邓建华追踪到附近一条小巷时,歹徒忽然扑向邓建华。岂料邓建华眼疾手快,一闪身,躲过歹徒的拳头,顺势捉住歹徒的手肘,一抖一扭,疼得那家伙“啊啊”直叫,登时束手就擒。这时,闻声而来的民警赶到,邓建华将歹徒交给民警后,又继续追捕其他三名歹徒去了。终于,他在午夜时分将歹徒一一逮捕归案。邓建华因此荣立三等功,受到县教育局和学校的表彰奖励。
在邓建华和全体老师的反复努力下,府城中学的安全保安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教学井然有序,学生纪律严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声誉也有了很大提高。
四、委员风采
邓建华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乐观坦荡,多才多艺,朋友比较多。
原中共琼山县委对台办公室主任云昌瑛,和邓建华是好朋友。云昌瑛经常邀请他参加接待台胞的活动,约他给中国台湾的军政人员写信,发表言论。他热情好客,每请必到,畅所欲言,深得各界认可。他几次投稿到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均获采用,他写的文章具体生动,在对台宣传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渐渐地,他的名字在海峡两岸传开了。
两岸开放前,中国台湾的国民党人士对大陆的形势不了解,疑虑颇多,不敢随便回家乡探亲。许多人通过私人关系,向邓建华咨询。一旦找到他,他就热情地鼓励他们回来,并亲自带路,帮一批又一批军政老人回乡认祖。比如,在中国台湾的国民党中将黄保德,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开始都有种种担心,不敢回来探亲。后来,大儿子黄开基联系到邓建华,邓建华亲自带他回到琼山县东山镇苍环村老家认亲祭祖,一切顺顺当当,全家高兴。后来,其弟弟、妹妹等一大批亲属陆续回来省亲,恢复了两岸的亲密往来。
两岸开放后,台商纷纷来海南投资办企业,有一部分人主动同邓建华联系,让他帮忙办理有关手续。邓建华有求必应,热情周到地服务,先后帮助南殷、安洲、必达三个鞋厂和钱柜KTV、海利中西餐厅等单位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理顺企业与地方的关系,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经营,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好评与表彰。
因为这样,邓建华于1981年被选为琼山县第二届政协委员。接着,他又连续被选为第三、第四届县政协常务委员。期间,琼山县改设为琼山市。他积极参加每一次参政议政活动,年年写提案,建言献策,有独到见解,发挥了积极作用。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府城地区每年有小学毕业生一千二百人,加上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大量流入,中等学校招生名额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他便同其他委员一起,建议府城地区增建一个初级中学。后来,市政府接受了这个意见,增建琼山二中,初步解决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他有书法、摄影专长,创作了大量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影响,被选为琼山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2004年他的摄影作品《夕阳老人与古树》《快乐山娃》《天崖佳果》均获“十月赞歌——庆祝祖国五十五华诞全国书画摄影艺术邀请赛”老年组金奖,入编《十月赞歌——全国书画摄影艺术精典》一书,授予“2004年度中国艺苑英杰”荣誉称号。《夕阳老人与古树》还荣获首届“世界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特等奖,同时他被授予“1999-2008年世界时代杰出创新人物”荣誉称号。他的作品及事迹入选《中国老年书画摄影大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第四届王子杯海峡两岸书画大展优秀作品集》《中国书画艺术家大典》,他被授予《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被聘为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士。
2005年11月,他应邀赴美国,出席在洛杉矶召开的《第九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受到当地华侨的热情接待,增进了世界华人的联系。
五、收获爱情
邓建华在台湾有一位初恋情人,情深意厚。他调入特种部队后,断绝了与亲朋的一切联系,女方不知他的去向。她读完大学后等了六年,杳无音讯,只得同一位海南籍军官结婚,生了两个女儿。
邓建华1971年初回到家乡不久,也有一个姑娘相中他,愿以身相许。可惜,这件事遭到当地大队党支部书记、妇女主任的反对与阻挠。有一个晚上,邓建华应约到女方家相会,刚好大队书记与妇女主任再次上门说教,女方把邓建华藏在房中,自己在客厅应付。大队书记与妇女主任的极左言论和强硬打压态度,都被邓建华听得一清二楚。他深深为这位姑娘的深情厚谊和善良美德而感动,同时也对她的左右为难产生了同情、理解,主动退了出来。
进入冲坡岭农场后,邓建华的生存环境有了根本好转。他到农场第二天,新的农场党委书记朱润校也到农场报到。朱润校是龙塘镇人,与邓建华家只有十公里距离,双方早就认识,互相熟悉对方的品行与特长。朱润校没有把他当作一般职工看待,而是当作骨干来使用,经常请他参加骨干会议,让他抛头露面组织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丰富农场职工生活。在各种活动中,邓建华同干部群众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大家对他的了解、同情、认可也越来越深入。有一次,咸来公社大榕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一百多名社员到冲坡岭农场请愿,要求农场吸收每户一个劳动力当场员。当时,朱润校书记正在外面忙别的事情,委托邓建华负责接待群众,倾听意见,汇总上报。有人质问:“你是不是农场领导?能否代表农场?”邓建华坦然承认:“我不是农场领导,是农场领导委托我来倾听大家意见的,保证原原本本将大家的意见向农场领导汇报。”在接待中,他梳理了大家的意见,肯定了要求中的合理成分,也指出农场要一下子增加一百多人,有没有能力消化,需要论证。再说,这毕竟是一件大事,农场无权决定,必须由县政府来决策。农场只能将情况汇报给县政府,等待县政府的批复。大榕毕竟是革命老区,干部群众觉悟比较高,他们觉得邓建华说的也有理,立即把队伍撤回去。后来,他们又派几个干部同农场具体商量,在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邓建华多次敢于担當的勇气和能言善辩的才华,赢得农场群众的赞扬。大家对他的婚姻也关心备至。农场徐医生同咸来大队赤脚医生王荣英是好朋友,特意把王荣英请到农场,介绍给邓建华认识,增进了解。一来二往,王荣英看到邓建华一表人才,既帅气,又有朝气。他长着浓眉大眼,结实粗壮,举止大方,说话平和,条理清晰,礼让而不奉承,谦虚而不卑不亢。他品行好,不抽烟,不酗酒,不赌不嫖,老实本分,王荣英从心内喜欢上邓建华。他们经常在橡胶园里约会、散步,憧憬未来。农场的干部群众,一致赞成这门亲事,鼓励他们赶快结婚,把幸福拿到手。
与此相反,地方党委却持反对态度。主要理由是王荣英的父母均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共产党员,父亲当过冯白驹的兵,母亲做过琼纵通讯员。在他们看来,一个红色家庭公主,下嫁给一个美蒋特务,简直是破天荒的大蠢事,是违背革命传统的大逆不道行为,感到脸上无光。为了制止这门亲事,公社党委书记亲自找王荣英父母谈话,尖刻地质问:“你们的女儿是眼睛瞎了,还是手脚断了,为什么要嫁给一个美蒋特务?”王荣英据理力争:“他是贫苦家庭出身,原来是好人。他犯错改错,政府宽大处理,已经不是特务,更不是阶级敌人!”父母觉得双方说的都有道理,难以决断。
在这个关键时刻,冲坡岭农场领导与职工坚决站在邓建华和王荣英一边,亲自上门劝解王荣英父母,帮助他们分析邓建华的道德品质和前途命运,使他们从本质上看到,邓建华原来是劳动人民子弟,失足之后已经改过自新,是一个完全可以信任的人。既要允许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又要允许他收获爱情。在一个国家内,国共合作是合法的;在一个家庭里,国共合作也应当允许。这毕竟是人民内部之间的事情,宽容兼顾总比乱扣帽子好。王荣英有个干哥哥叫杨兴全,是灵山公社的赤脚医生。王荣英请他来考察邓健华,他也极表同情。最后,有情人终成为眷属,美满结合了。
不久,乘着两岸开放的东风,邓建华还活着的消息传到中国台湾。邓建华通过书信往来,也找到了他的初恋女友春兰。此时,她的丈夫已病逝多年,两个女儿也长大成人了。以往的青春情谊又涌上心头,久久不能平静。双方都发现,长期的磨难和山水远隔并没有耗损原来的情谊。相反,彼此之间的特殊感情好像百年茅台,越陈越香醇。春兰的养父是定安县人,原来是邓建华的营长,带领邓建华去台湾的。到台湾后,双方长期亲密来往,互相看着对方长大成人,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忧愁,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以亲情、乡情、友情为基础的,情深义重,牢不可破。正因为这样,春兰于1999年从台湾回来看望邓建华。她看到邓建华成家立业,生了两个男孩,有个幸福家庭,感到高兴。王荣英对邓建华与春兰的遭遇十分同情,主动把春兰接回家来住,姐妹相称,亲亲热热地共同生活半个月,才让她返回台湾。两年后,春兰又携带父母,再次回琼探亲。邓建华亲自带领他们回定安、琼海老家探亲认祖,还到三亚等地旅游。春兰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她看到邓建华工资较低,生活比较困难,前后给邓建华赠送一万多美元,帮助邓建华的两个儿子读完大学。
家和万事兴。邓建华的大儿子邓中航在厦门大学读书时,思想进步,学业优秀,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选为学生会体育部长和篮球教练。大学毕业后,他开始在深圳当外语翻译,接着回海南考上公务员,几年后,已成长为中共海口市美兰区纪检办公室主任。二儿子邓中程读完天津工业大学后,也回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党委宣传部当干部。两个儿子都已结婚,生了孙子,四代同堂。在邓建华和王荣英的照料下,95岁的岳父和86岁的岳母,都还健康,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
令人高兴的是,邓建华有幸在农民兄弟的帮助下,于1983年低价买进一块土地,退休后在府城南面挪梅公园西侧盖了一幢三层楼房小别墅,每层210平方米。院子宽敞,绿树成荫,正是休闲养生的乐园。
如今的邓建华,财丁兴旺,福星高照。
2016年10月8日
(海南省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