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开放式商业街区可识别性的建立
——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例

2017-05-18 01:09苏月荷
四川建筑 2017年2期
关键词:识别性太古远洋

苏月荷, 沈 一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



城市开放式商业街区可识别性的建立
——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例

苏月荷, 沈 一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

文章以成都远洋太古里项目为例,基于实地观察,引入城市意象和场所精神理论,对其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可识别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启示。结果表明,建立一个具有可识别性的开放式商业街区,既要考虑道路、边沿、区域、结点、标志物等实体要素,更要关注城市文脉延续、使用者行为模式、经营者自我表达所组成的的可识别性需求。

开放式商业街区; 可识别性; 因素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及网络电商平台的冲击下,我国城市居民已不再以购物为单一目的,转而追求购物过程的享受;相对应地,商业建筑形式也随之进化并逐渐回归至兼具传统商业步行街尺度感与封闭商业综合体多样化功能的开放式商业街区。一个具有强烈可识别性的开放式商业街区不但能够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为营商者牟利,还可能蜕变为一座城市重要的文化中心和文化标志。

目前关于开放式商业街区可识别性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空间序列组织形成方向性,以便于人定位定向;二是通过建筑造型等使商业街区的整体形象有别于周边的环境,对人构成吸引力[1]。值得注意的是,以此所建立的可识别性带给人更多的是定向感和片面的认同感,归属感缺失,而且仅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是不够全面的。因此,本文选取成都远洋太古里这一独特、易识别的项目中的零售街区为研究对象,以寻求建立开放式商业街区可识别性完善化、系统化的方法。

1 开放式商业街区物质性可识别因素

物质层面的可识别强调的是方位感,是从开放式商业街区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该层面是建立可识别的实体要素,主要包括道路、边沿、区域、结点、标志[2]。

凯文·林奇认为“清晰的可识别的城市环境不仅能给人留下印象,还能给人以安全感并增强人们内在体验的深度和强度”[2]。这种理论同样适用于商业空间。开放式的商业街区往往占地面积较大,容易使人晕头转向,而利用上述五种因素基本可以构建出能够让使用者在任意时刻识别、记忆、感知和理解的环境,对增强其购物体验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例物质性可识别构成见图1。

图1 成都远洋太古里的物质性可识别构成

1.1 道路

道路是开放式商业街区中最具方向性和度量性的线性要素,除了在空间上连接街区的各个结点,更是使用者的主要移动路线及行进过程中确定方位、行进距离的重要参照。由于本身存在视觉上的暴露,道路的可识别性可以通过尺度、铺装、两侧建筑立面、景观、构筑物等多种形式建立和强化。

(1)路面设计创建方向识别。远洋太古里把道路划分为街、里、巷层级,每一层级宽度不同、铺装形式不同,创造出视觉上的连续性和方向性。而且地面和空中挑廊分别通过路面正中线性排列的水槽、构筑物和座椅、天窗强化连续感;在道路出现交叉的地方,主要道路铺装保持一致,使人们在心理上感知道路的走向,引导人流方向。

(2)特色景观加强位置识别。在远洋太古里,和尚街与其他道路不同,其只有一侧是林立的商铺,而另一侧是精心设计的景观带。景观带以寺院的红色外墙为背景,以高低错落的植物为中景,创造出一系列有序列感的水景,并以路宽的收放为行人营造观赏和驻留空间。稍微熟悉远洋太古里的人很容易确定自己在和尚街,然后据此选择接下来的方向与线路。

(3)标识系统方便方位识别。远洋太古里建立了一系列的标识系统,区别于传统单一的地面标识,人们可以分别在路边、建筑立面、空中廊道等各处看到不同层次和精度的标识,既能够在必要时定位,也便于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整个商业街区的环境。

1.2 边沿

开放式商业街区的边沿并非一条边界,而是一种线性三维空间。其可识别作用表现为,街区在不孤立的前提下从周边的功能空间和环境中独立出来,前往此处的人们知道该往哪儿走。这主要由街区整体形态、边沿的立面和围合度决定。

远洋太古里采用低层低密度的建筑布局,一层在临路的边沿地带设置广场,立面为片段式而非连续铺面,与城市间存在视觉渗透,过渡自然;二层挑廊彼此连接,形成整体连续的边沿空间,再结合川西民居风格的建筑外立面,明显区别于周边现代风格的高层商业综合体,使得即使地处成都春熙路商圈,为商业空间环绕,该街区仍然具有很高的辨识度。

1.3 区域

对于开放式商业街区而言,区域是受到业态布局影响而形成的不同主题单元。这些主题单元在拥有各自特色的同时决定了该区域的形态特征,包括空间纹理、色彩、建筑类型、用途和活动等,从而在商业街区内部自然地构成识别性。因此,业态分布清晰是区域可识别性建立的基础和前提。

远洋太古里结合成都人的慢活文化,将整个商业空间划分为“快里”和“慢里”两大区域,“快里”主要经营服饰、美妆等时尚品牌,沿路装饰充满动感时尚;“慢里”则以餐饮和创意文化生活为主,商铺前摆放着各式茶座,整体气氛幽静。人们可以轻松地辨识出商铺的业态,从区域着手大概判定所处位置。

1.4 结点

结点是开放式商业街区纵横交通线上的一个突变[2],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广场。其可识别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广场本身的景观有特色;二是景观塑造下的广场功能可识别。

远洋太古里的漫广场依托文化景观大慈寺这一载体,在保留影壁、字库塔等古迹的同时添加镜面水体景观,营造出远离尘嚣、庄严静谧的空间氛围,既与寺庙相契合,也成就了街区中独一无二的广场景观;而对称种植的银杏树占据广场大部却未设置座椅,这既符合烘托环境氛围、与寺庙红色外墙产生对比的景观效果,更暗示了行人此处宜静不宜动。

1.5 标志

标志是使用者在开放式商业街区中确定方位的视觉符号,其或是形态突出或是空间位置突出。面对连续性强的街区商铺,突出的标志会吸引人的关注。

在远洋太古里,标志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品牌标志物,其造型突出,一般被设置在入口的广场,人们见到它便会产生“我到远洋太古里了”的心理暗示;另一类是街区中被保留下来的老建筑,虽然它们已经实现了与新建筑的融合,但其传统的建筑形制和外立面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视觉特征,而且保留建筑的位置相对集中,自然成为兼具定位和文化传达价值的识别点。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标志物与商业街区的整体特征大相径庭,那么此标志物会具有两面性:破坏或者反衬商业街区的连续性。

2 开放式商业街区非物质性可识别因素

非物质层面的可识别性强调的是认同感与归属感,其所服务的本体已不再限于开放式商业街区的使用者,还要扩展到街区的经营者,乃至整座城市。该层面是决定可识别的条件,包括城市的文化脉络、公众的行为需求以及营商的自我意识。

戴维·莫利曾言,“终究是差异构成了识别”[3]。城市在变迁,但不同城市受当地历史文化生活感染而形成的各异的场所精神却未曾改变或丧失,这恰为城市开放式商业街区提供了建立可识别性所需要的“差异”和特性。这种“差异”既通过具体明晰的表达得以留存,又经由人的行为点燃进行补充和再创造。

2.1 地域的文化脉络

要想建立可识别的开放式商业街区,首先要将其视作城市的功能组成之一而非商业个体,再追溯地域的文化和精神,使它们在传统的基调上赋以新时代的面貌在街区中得以延续。

远洋太古里所在地大慈寺片区在千年前即是成都的核心区域,有着寺与市共栖、商业与文化共融的地域特质,蕴含着宗教文化、商业文化、休闲文化与艺术文化。据此,项目在设计之初即定位于浓缩城市性格的都市中心,而非传统意义的商业中心[4],注重商业与文化结合、传统与现代衔接。在此指导下,街区的肌理和建筑中融入了大慈寺片区及成都的历史风貌,从而使街区充满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韵味,识别度高;街区使用者也通过视觉上的感知唤醒了内心的归属感(表1)。

表1 远洋太古里文化表现形式

这也带给我们另一个启示。地域的文脉成就了开放式商业街区视觉上的可识别和使用者心理上的认同,而街区产生的人流效应则有利于重新唤活地域文化和精神。

2.2 公众的行为需求

开放式商业街区的基础服务对象是消费者,基础功能是购物和休闲娱乐,若要建立可识别性就必须跳脱出来,立足于整个区域,把公众纳入服务对象的圈子,从研究人们的背景、喜好出发,将其所关注的内容集结起来,从而增添多元的体验,使地域精神更具时代气息,加强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远洋太古里,公众在街区内自由穿行,既可以走进店铺消费,也可以观赏有趣的景观,还可以随时休憩;购物娱乐演变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店铺停止营业也不会影响到整个街区的活力。另外,街区内广场功能灵活,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调整,适合举办各种聚会、活动、表演等以丰富公众体验。

2.3 营商的自我意识

可识别的开放式商业街区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客源,其中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商铺的经营者。然而想要获取消费者的关注则需要建立起商铺本身的可识别性。

在远洋太古里,设计师与商户共同参与建筑外观的设计,在保持整体建筑风格一致的前提下,尊重商铺的品牌文化;同时激发商户的想象力[5],试图让每一个品牌体现出该地域下的个性和创意,从而增强形象的吸引力,塑造街区的可识别性。

3 结束语

建立开放式商业街区的可识别性既是为了方便人们认清方向,更是为了使人获得心理上的认同和心灵的归属,这两点可以通过上述物质性要素和非物质性条件共同作用来初步实现;两者间并不完全独立,后者的可识别性还需要依靠与前者具有同等性质的实体要素,比如,建筑来实现。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开放式商业街区可识别的强度是没有限度的,但是可以以此为基础向下扩展到更多的细节一步步加以强化,从而实现方向感和认同感的全面发展,为城市的商业空间注入活力,提升城市的形象和文化影响力。

[1] 王诗惠.商业建筑设计的街区化发展形态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项秉仁,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3] 杨茂川,王琛. 城市公共空间的地域特色与可识别性[J]. 江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117-119.

[4] 吴春花,郝琳.为都市中心而创建的成都远洋太古里——郝琳专访[J].建筑技艺,2014(11):40-47.

[5] 荆宝洁. 成都远洋太古里:购物中心的营造哲学[N]. 21世纪经济报道,2015-04-30.

苏月荷(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

沈一,女,教授,研究生导师。

TU984.13

A

[定稿日期]2016-12-02

猜你喜欢
识别性太古远洋
太古长输供热管线温降统计及分析
沈阳远洋公馆
远洋“军需官”901
“客改货”市场广阔 山东太古大有作为
国内新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首航
“两横一纵”远洋综合补给
国产汽车标志设计批评
符号的识别性在广告视觉形式中的体现——以标志设计为例
以改性松香为交联剂的甲硝唑磁性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分子识别性研究
哈尔滨建材(陶瓷\卫浴)市场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