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
【摘 要】优化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逐渐成为现阶段教育界的重点之一,尤其是教育体制改革之后,舞蹈教育体制也要跟着改革。优化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就现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舞蹈教育专业表演模式基本沿用的还是传统舞蹈教育模式,即使部分舞蹈专业课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高等舞蹈教育人才的培养仍然处于落后状态。因此,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相关目标不够明确,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
【关键词】优化;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45-01
教育体制随着人们知识以及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人们对一些传统观念存在的弊端也有了清楚认识,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之一。[1]对高等教育舞蹈人才进行有效培养势在必行,选取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显著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培养模式结构分析
现代舞蹈教育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相比传统教育制度而言,有诸多不同,但是又有些许相关。首先,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培养目标。高等舞蹈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从事中国舞蹈教育专业的高级人才,为全国各个地区艺术类院校和职业艺术学院培养舞蹈教师,与此同时,也为舞蹈编辑专业和舞蹈研究提供专业化的人才。其次,尽可能地把握好能力结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舞蹈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尽可能地掌握好舞蹈专业所需要的基本功和专业技能。其次,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创作能力和舞蹈审美能力;掌握好一定的舞蹈编辑的能力和舞蹈编排能力。再次,具有查找资料和检索相关文献的基本能力;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最后,作为一名合格的舞蹈表演者,需要一点一滴积累舞台表演经验。
高等舞蹈教育专业主要包括五方面的课程,即基础课程、教育学课程、心理学课程、文学课程、舞蹈史课程。在把握好主要课程的同时,还需要把握好人才培养以及人才的基本要求,高等舞蹈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具备了基本的素质外,还应该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此同时拥有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和奉献感。[2]
二、高等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从我国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舞蹈教育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舞蹈诞生之日,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也随之产生。但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开展高等舞蹈教育课程,有的只是中专舞蹈教育教学。在舞蹈教育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专业的舞蹈教育教学方面,从主观上来看,普通高等舞蹈教育在思想上始终对舞蹈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应该加大对文化知识之外的艺术类教育。从客观上来看,舞蹈艺术教育在高等院校中的师资力量不够充足,从事艺术类素质教育的教师很少。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自身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加上学校对教师不够重视,所以对学生的培养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程设置特色不够。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其中有9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设置不明显。
其次,课程缺乏实践性。舞蹈教育一旦脱离实践教育,势必会脱离专业本质,因此也无法对舞蹈专业教育起到推动作用。在现阶段的教育课程中,学生实践的机会很少,也得不到有效锻炼。就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高等舞蹈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较为欠缺。
再次,课程的实用性不够充分。现阶段的舞蹈教育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不够完善,尤其存在实用性不足的问题。例如,部分舞蹈专业课程的目的性和实用性不够强,在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比例设置上不夠协调。
三、高等舞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注重人才的全方位发展。舞蹈是一种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在生活中处处可见。《高等舞蹈教育史》是舞蹈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其不同于自然学科,有着专业性方面的要求。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该是全方位的综合型人才,其本身要对音乐和美学等有一定的了解。基于此,对高等舞蹈教育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全方位的教育模式入手,分配好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
(二)以互动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舞蹈教育不能采取学生认真记笔记、老师耐心讲解的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对艺术的多元化追求,因此舞蹈教育应该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在不偏离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四、结语
教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高等舞蹈教育是一个集中式的教育发展专业,现已成为专业类、师范类和非专业舞蹈教育相互结合的格局,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其人才培养目标也不相同,因此采取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均不一样。因此,优化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提高舞蹈专业人才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晓燕.舞蹈教育对大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以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舞蹈与音乐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为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3,10(4):182-184.
[2]赵长明.回归真本的教育时代——现代教育公平理念刍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