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戏曲表演革命

2017-05-18 08:28李新志
戏剧之家 2017年8期
关键词:表演戏曲革命

李新志

【摘 要】戏曲改革运动的深入,推动了那些历史悠久、影响较大的剧种去表现现代生活。京剧、昆剧等剧种的艺术表现形式的程式性比较强,在表现现代生活上会有诸多局限,但经过反复的尝试和探索,在这方面也取得了成绩。

【关键词】传统;戏曲;表演;革命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036-01

传统戏曲文学剧本的改编和创作,既有成绩也有教训。戲曲改革遵循“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在理论上,反历史主义的乱改一气和强行霸道是不允许的,而因循守旧、抵制改革的倾向也是坚持不住的。戏曲改革使许多剧种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力,对于戏剧事业来说,这当然是件好事。这种改革涉及诸多方面:利用传统戏曲的艺术形式,创作、演出反映古代生活的新剧本,即所谓新编历史剧;对多年流传下来的传统剧目进行整理和改编,即所谓传统戏。

一、戏曲剧种的丰富,推动了戏曲表演的丰富

我国戏曲剧种繁多,据198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戏曲剧种手册》(李汉飞)统计:1980年全国共有360个剧种,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京剧,除西藏以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专业的京剧剧团。此外,还有8个剧种是有跨省影响力的剧种,它们的专业剧团都在70个以上。北方有评剧、二人转、豫剧、晋剧和秦腔,南方有越剧、粤剧和川剧。加上京剧,这9大剧种有专业剧团1299个,占全国2302个专业剧团的56.4%。再低一个数量级,就是省级影响力的剧种,专业剧团一般在25个以上。再往下数,就是维持少数专业剧团的地方剧种174个,其中92个剧种只有1个专业剧团。最后就是没有专业剧团的剧种168个。地方戏曲实际上最为活跃。较早反映现代生活的是那些深受地方大众欢迎的、年轻的、艺术形式比较灵活的地方戏曲,如评剧、沪剧、吕剧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表现现代生活的作品,如评剧《小女婿》等,生动活泼,深受百姓欢迎。地方戏曲形式活泼,与现实关系密切。由于直接引入了现代生活题材,因而增加了改变地方戏曲风貌的活力,有利于发扬各剧种特色,丰富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

二、戏曲改革运动的深入推动了戏曲形式的发展

戏曲改革运动的深入,推动了那些历史悠久、影响较大的剧种去表现现代生活。京剧、昆剧等剧种的艺术表现形式的程式性比较强,常受到很多局限,但经过反复的尝试和探索,在这方面也取得了成绩。1964年举行的全国京剧现代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是对京剧改革成果的总结和回顾,也是对各种戏曲反映现代生活的有力推动。来自全国各地的29个京剧团,演出了36个现代京剧。从反映现代生活出发,在唱腔和表演艺术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又保持了原有剧种的艺术特色。这次演出大会的经验,为京剧及其他戏曲剧种表现现代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世纪60年代,新编历史剧的创作和演出有了新的面貌。周恩来曾指出:过去只提到了传统戏和现代戏两种题材,但不能要求传统戏正确地反映历史的真实,今后的经典剧目除现代戏和传统戏外,还应该加强新编历史剧的创作。1960年文化部举办现代题材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提出了传统戏、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三并举的方针,于是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新编历史剧,如吴晗的《海瑞罢官》(京剧)、孟超的《李慧娘》(昆剧)等,它们在表演和唱腔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

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我国于1956年和1957年举行了两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议认为,当前的戏曲工作打破了清规戒律,挖掘的剧目增加了许多,改编的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髙。新歌剧作为年轻的戏剧门类,在1949年后有所建树,它比传统戏曲更适宜于表现现代生活。特别是小型歌剧,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历史题材方面的戏剧也取得了成绩,出现了一批反映革命历史生活的优秀剧目:《长征》(李伯钊)等。它们在当代的生命力比大部分话剧还要长久,其中许多优美的主题音乐和旋律长期流传。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歌剧《刘三姐》,文情并茂,富有民族特色。这些歌剧剧本,有的是自编,有的是改编,注意了歌剧的特点,用诗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使音乐形象的塑造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新歌剧的成功,主要原因是中西艺术结合得比较好,特别是充分采纳了民族和地方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元素,使得音乐探索取得了部分成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主题、题材和故事情节上的公式化、概念化和政治化的严重不足,也掩盖了音乐和文学、内容和形式、歌剧形式和民歌民乐戏曲之间的裂隙。

由于题材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新歌剧剧本反映的生活内容十分广泛,这有利于推动新歌剧样式、风格的多样化。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于1957年联合组织召开了新歌剧讨论会,认为新歌剧必须继承与发扬我国民族戏剧、音乐的传统,利用已有的歌剧创作的艺术成果,同时适当地吸收外国歌剧艺术的经验,创造性地发展不同流派和风格的民族的新歌剧。这样,不同的题材就带来了不同的音乐基础,不同的音乐基础更容易产生新歌剧不同的样式、风格。

参考文献:

[1]白琳.以戏曲电视剧推进传统戏曲复兴转型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4(02).

[2]李真.国内新媒体与传统戏曲理论研究述评[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3]乔定.传统戏曲文化的现状与前景[J].黄河之声,2009(08).

猜你喜欢
表演戏曲革命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