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雅轩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01
在中国文学史上,路遥的一部《人生》不可忽略,这本书作为路遥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在我国当代文学中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和地位,其中塑造出了非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在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一定时期的社会现实。其所展现的也就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封闭隔绝的黄土高原上所有可能正在发生着的故事,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里,社会文化传统的变迁与社会活动的调整所造成的种种问题,都通过问题映射了出来。使读者更加直面的、真实地感受到人物命运被时代所禁锢的同时,又不断突破原有社会活动和规律的勇气,看到一个鲜活的动态的立体的、现实的黄土地大世界。
小说中表现出来的陕北是集中体现在书中人物的悲苦命运之上,那些黄土地上父老乡亲的悲苦人生,是那一特定时代的独特悲鸣,又是那一时代的特点,他们生之多艰,而又代代相传,陷入了世代无法摆脱和改变的悲剧宿命。高加林的祖父辈德顺老汉们,曾承受给地主当长工的艰辛和屈辱;其父辈也是各有各的不幸,父母亲的痛苦既来自物质生活的贫穷,又来自权利的惧怕,他们像害怕庄稼地里长出无法祛除的杂草一样,惧怕着、担忧着勤勤恳恳的生活有丝毫的波动。“沉迷”着自己庄稼人的身份,将自己只当做是耕地的牛一样重复而又拼命的劳作时。书中有一句话,格外真实又格外残忍,是高加林的母亲絮叨的规劝他的一句话,“人是铁,饭是钢,你不想吃,也要挣扎着吃……”这句话丝毫不留给高加林一寸喘息的空间,母亲在害怕,害怕儿子不能使应身份和地位的改变,作出极端的举动。苦难在文学语言中肆意的流淌,充满了每一个人物对在社会中所体验到的切肤之痛和难言之辱。由于那个时代的特殊性,社会法制建设混乱,使得国家内部出现了短期的错误发展方针,使得社会和个人都不能正常发展,反而处于一种畸形的状态,导致那个时代的人民在生活过程中大多备受屈辱,再加上黄土地中地域的封闭性,造就了其悲悯的人生经历。
而同时在历史重压下,《人生》每个人物在的他们的悲剧宿命中又都是卑微的。例如在高加林在被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教师名额后高加林的父亲所说“你听着!你不光不敢告人家,以后见了明楼还要主动叫人家叔叔哩!脸不要沉,要笑!人家现在肯定留心咱们的态度哩!”,在初读《人生》时,这段话便给予了我强烈的震撼,这句话不仅是高加林的父母对他所说,更是过去千千万万个农村中国父母,对他们子女所说的话,这句话所反映的是中国大多数普通群众对人生和生活的态度。他们时刻关注周围的人群状态,注意看别人脸色,在意身边的人对自己生活的评价。一生兢兢业业、隐忍屈从,避免招致别人的非议。这是较为精准并具有一定集中性的人民对生活的顺从,从而寻求平衡。可以说这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中国农民得以生存的“中庸”之道,而《人生》则将它再次真实的展示出来、揭露出来,赤裸裸的摆放在我们这些新时代讀者的面前,而生于法治健全社会的我们,应该是无法体验这样的对自己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所以,在读《人生》之时,除了是对黄土地大千世界的感叹,而更多是体会到作者字里行间所传达的那满溢的对那么时代人民的悲凉之感。
同时,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对真实的生活与真实的人物的重新展现,而在《人生》的众多人物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黄土地女人是巧珍,在那个激流勇进的时代里,巧珍的存在代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美德的继承,她的思维方式和行动都贯穿着以仁为本、以德报怨的儒家思想,同时也带有愚昧、依附和自卑等文化惯有缺陷。在读者看来真即对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又能够在她善良与纯真的话语中产生共鸣感。巧珍这一人物形象,说着活生生的地道陕北方言,这一腔浓郁的陕北口味,充分展现出以巧珍为代表的陕北人们的质朴和实在性格,同时她表现出的陕北黄土地女人的勤劳、肯吃苦,还有愿意为爱牺牲情怀和心理。甚至在最后巧珍被高加林所抛弃后,她过分的固守“妇道”,丧失自我意识,这些都表现出封建文化和封闭的地域环境影响下的中国女人真实的一面。
另外,路遥的《人生》中还展现出了一种比较鲜明的土地即生命的思维,这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和中庸哲学,处于传统农耕经济时代的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日与黄土为伴,并以此生活了几千年,世代传承着同一片土地和同一种文化心理,使中国人民出现了一种近似本能的崇拜。而《人生》的故事发生背景,正处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人们都开始试图出走土地,去追赶现代文明的进程。但是已经深深扎进陕北人民血肉中的土地崇拜,让人们在探索现代文明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和迷惘以及无所适从。例如:在高加林终于能够离开他贫瘠的家乡时,在告别的那一刻“心里一下子涌起了一股无限依恋的感情……他觉得对这生他养他的故乡田地,内心仍是深深热爱的!”直到分离的这一刻,高加林才认清了埋藏他心底的那份对土地的羁绊。最后当高加林经历了事业和爱情的双重悲剧后,他回归土地,德顺老汉慨叹道:“就是这山,这水,这土地,一代一代养活了我们。”这时的高加林,他所跪拜的已经不仅仅是德顺老汉,还有他家乡的故土。德顺老汉的善良和慈爱,让高加林将土地与敬爱的德顺老汉合二为一,将自己的生命的价值与乡土密切联系在一起。
《人生》中所展现的人物悲剧命运和代表人物的形象,都让读者感受到世间生命的独特意蕴,其著作的现实性更充分体现出现作品中所包含的那些敬重生命的精神,使得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给予读者以共鸣,并给予文字语言以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