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横机凹凸立体效应花纹的设计探讨

2017-05-18 22:35胡佳娜杨静芳周杰
科技资讯 2017年8期

胡佳娜++杨静芳++周杰

摘 要:针织毛衫凹凸立体效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能给人们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该文从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在电脑横机上形成凹凸立体效应的原理和方法,给出设计实例,为组织结构的创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并为羊毛衫的设计及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横机 凹凸立体效应 组织设计

中图分类号:TS1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b)-0114-02

毛衫以其柔软舒适、良好的适体性、优雅美观等优点迎合了近年来人们追求自然休闲生活状态的需求。随着针织技术的发展和加工水平的提高,新型原料、新型工艺等诸多元素的应用,毛衫更成为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一种适合不同季节、不同年龄的休闲服装。在毛衫设计中,组织变化带来的外观变化已成为毛衫创新的重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设计师的重视。

凹凸立体效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们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能开阔毛衫设计师视野,启发设计灵感。不同组织构成形成凹凸效应的方式不同,外观各异,在毛衫上的表现风格也不尽相同。理论上来讲,无论哪种组织通过不同的手法,如纱线细度变换、密度变化等均可产生凹凸立体效应。

1 规则凹凸效应

1.1 横向凹凸效应

在沿织物整个宽度方向上形成一个如图1(a)所示简单的横向凸纹需要一个针床停止工作,而另一个针床连续工作,2个针床编织的横列数不同,编织横列数多的那面在织物外观形成横向的凸条。一般横机一个针床最多能编织4~6个横列,而具有沉降片的横机不受限制,可形成所需的各种凸纹尺寸。

利用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交替排列形成横向条纹,根据花型规律编织若干横列,再翻针到另一针床编织若干横列可以得到横向明显的凹凸条纹如图1(b)所示。

1.2 纵向凹凸效应

罗纹类组织在织物表面呈现出的肌理是纵向的凹凸条纹,如图2(a)所示。如在满针罗纹的一面抽针,则不抽针那面无纵条,而抽针那面呈现明显的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间隔的凹凸纵条,如图2(b)所示。

线圈转移可以形成孔洞,孔洞按纵行排列就可得到纵行的凹凸效果,因此可以按照设计的需要形成横条纹、斜条纹等效果。线圈转移的数量决定孔洞大小,转移的方向决定条纹的方向,如图3所示镂空和厚重形成的凹凸立体效应。

通过满针罗纹抽针和针床相对移动配合,使线圈倾斜而形成具有凹凸效应的波纹效应。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满针部分要宽于抽针部分,这样才能使织物的凹凸效果更加明显。如图4所呈现出的效果。

1.3 平针凹凸立体效应

利用正面线圈和反面线圈在织物外观做规律性的变化,如2针床织针5隔5交替排列,编织5横列做一次前后针床的变换,或在2针床做不同规律的变化,可形成具有凹凸效果的花纹,如图5所示。图案的大小可根据具体设计风格做出變化,应用于毛衫,简单中透出几分俏皮,为广大青年消费者喜爱。

2 不规则凹凸效应

在平针织物上进行集圈可以形成凹凸立体效应和蜂巢网孔效应,集圈的排列与平针组合后形成具有凹凸立体效应的结构,若配以收缩性不同的纱线,表面凹凸更分明且富有弹性,如图6(a)所示。在后针床进行编织,根据要收紧的部位,在编织某一行时,同时在前针床选取几针编织集圈,然后继续在后针床正常编织几行,再将前针床的集圈移到后针床相对织针上。这样,集圈纱线的拉力自然将局部收紧而形成凸起。该组织在电脑横机上可直接编织,但在家用横机上需要手工辅助完成。其效果如图6(b)所示,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流水般的韵律感,收紧的部位还可做纵行变化或间隔变化,又会形成不同的凸起效应。需注意的问题:纱线的牢度选择很重要。集圈中间跨越的行数不宜过多,防止断纱或纱线被过度拉伸而影响凹凸效果。

随着电脑横机技术的发展,凹凸效应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形成,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工艺适应性的限制,如何做到在工艺上不复杂,又能表现丰富的肌理美感,将值得我们不断地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艳华,袁新林.羊毛衫的凹凸花纹设计[J].上海毛麻科技,2005(1):47-48.

[2] 李晓英,沈雷.电脑横机织物的变化组织设计与工艺[J].纺织学报,2008(5):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