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探究

2017-05-18 12:26王凌珍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兴趣生活化

王凌珍

摘要: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机械理论灌输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摒弃旧观念与旧模式,将教学的视野引向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这样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构建高效的思想品德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 生活化 兴趣

思想品德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但长期以来,课程思想品德课程存在严重地学科本位倾向,忽视学生,无视生活,教师是搬运工,学生是接收器,只是空洞而机械的理论灌输,知行脱节,学生并不能将课堂所学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这正是传统课程教学的根本问题所在。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明确指出,课程教学的基础是“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这就决定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要回归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否则课程教学就会失去活水源头。

一、以熟悉的生活导入新课,让学生的学习更积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在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将学生带入繁重而机械的劳作中;而浓厚的兴趣则会让学生处于高度亢奋状态,思维更活跃,精力更充沛,会将学生带入愉悦而主动的探究旅程之中。导入环节的重要目的就在于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关注,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巧妙导入,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教师所必须重视的环节,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而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引入新知的学习,这样学生在心理上就可以对新知的学习有一个缓冲,以拉近学生与学科的距离,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关注,进而让学生由课前的散漫状态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最高,正是展开新知探究的最佳时机。为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密切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以熟悉的生活来导入新知的学习,让每堂课都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探究活动。如在学习《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以学生所熟悉的在网络上发求助来引入网络交往,这样的导入更加亲切而真实,更能引发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以真实的事例创设情境,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刻

建构主义提出,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而是存在于具體情境与可感知的活动中,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如果只是就理论知识本身来进行讲解,学生只能记住这个结论,而并不能与自身产生联系,这样就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功效。而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以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就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展开深入的思考,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展开主动探究,帮助学生从中获取最直接、最深刻的认知,这样就可以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科学探究者与知识构建者。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权益》时,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在购买某种物品时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在购买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学生都有购物的生活经历,这样的问题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又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自然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主动探究。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学生都可以想到在购物时会受到广告(如广告、促销海报),亲友介绍、售货员解说等。广告也好,介绍也罢,我们如何来甄别这些信息的真假呢?以此来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面对众多的广告信息,我们究竟要如何来选择商品呢?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展开了主动的思考活动,进而总结出消费者要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接着再提出这样的问题,购买衣服、皮鞋,鲜奶、饼干、药品时需要注意什么?面对商家推出的各类促销活动,如打折、返券、低价等如何来选择?购物时有没有必要索取发票?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深入思考,透过表象深入本质,以达到对抽象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三、将更多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让内容更加丰富

1.站在学生角度观察生活,让教学贴近学生。虽然现行教材在编排时非常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各地区所用教材版本也有所不同,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并不能真正地贴近学生。学生是鲜活的个体,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中,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而这些并不是教学的瓶颈,相反是最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对教材进行合理开发,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更多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大事小情整合到教学中,将教学带入更宽广的空间,让学习内容更加丰富,以实现生本教学资源的开发,面向全体学生。

2.密切联系时事热点话题,让教学贴近生活。生活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教材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并不能真正地做到与时代同步。而时事热点又正是中老师的重要考点,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时代的脉搏,适时引入热点话题,真正做到教学与生活接轨,与时代同步,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多关注国内国际重大时事,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可以将这些时事热点话题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相机引入,这样更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所学知识指导行为实践,让学生的认知升华

生活化教学不仅要以学生的生活入手来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来指导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实践中检验知识,内化知识,以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再次提升。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身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运用所学书本知识来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学习了《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内容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经过多方调查与亲身实践来认识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这样学生就会发现课堂所学知识并不是抽象深奥的,而是可以从简单而熟悉的生活中深刻理解;并不是毫无用处,而是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上交调查结果,有的学生写成了书面文字报告,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一起制作了视频宣传片,还有的学生一起合作,以表演的形式再现这些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活动非常成功,将学生的眼光再次引向生活,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更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又会在无形中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地爱上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

总之,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脱离生活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就会是死板的教育,就是知识理论的传递,无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只有植根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回归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使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以新课改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审视教材,在生活与教学之间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实施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形成共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忠敏.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教学回归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初探.新课程研究,2012,(01):120-121.

[2]姚富江.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文理导航,2016,(11).

[3]黄春梅.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策略.中学教学参考,2015,(10):92.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兴趣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