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co+Wu
在上海生活的十年来,法国设计师Baptiste Bohu从意随人言的设计菜鸟磨炼成为沪上知名设计师,渐渐找到了欣赏自己风格的客户群。
四方的门厅连着长长的门廊,仿佛穿越到巴黎的老公寓里,老旧的木地板随着步伐嘎吱作响,老房子独有的气味和静谧混合成迷人氛围,“好多朋友来我这里,都说‘感觉就像在巴黎!”Baptiste站在玄关说道。这里仿佛在巴黎,又像在上海。来上海10年里,法国设计师Baptiste Bohu的第三个家,他在此将生活、工作融为一体,既让其个人审美得以绽放,也是他大胆的美感试验场。
主人:人称“小贝”的Baptiste Bohu,小贝室内设计事务所创办人,在上海生活10年,在中国、欧洲及美国都有室内设计项目,风格结合古典、当代及殖民风格,2015年入选《安邸AD》年度最具影响力100设计师。在上海生活的10年之间,从室内设计的菜鸟到现在的经验丰富、技巧纯熟,也曾经历过设计风格及个人定位的阵痛期,现在这位“80后”设计师相当了解如何在每个项目当中坚持自己的风格,同时让客户满意。
Baptiste在空间的布局上以不紧凑为宗旨,中轴线靠近南面的一侧,分别是客厅、主卧、次卧和卫浴空间,另一侧则分布着餐厅、厨房,以及Baptiste的私人工作间。
撩起长廊上的红色丝绒布幔,充满戏剧化的门廊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深处。门廊内使用圆形聚光灯,一路到底,将原本光线不足的弊端变成亮点。两侧墙面上,装饰着Baptiste搜罗来的装饰画,无论城市速写,还是当代抽象作品,无论原件,还是复制品,都经他精心挑选,有层次地排布罗列。其中还有几张泛黄的帆船图稿,是从父亲家的地下室挖出来的“宝贝”。当然,尚余的空隙正是他继续收集的动力,“我的理想是在两道墙上摆上满满的画作,就像个移动画廊!”
除了常用的壁炉装饰,空间里最为突出的莫过于Baptiste自己设计的那些家具,它们都有着曼妙的线条与舒适的材质,比例调整得相当出色。
10年前,他辗转来到上海,因为未曾受过学院派的影响,他的设计少了陈规旧律,他将法国古典主义、巴洛克、现代主义甚至东方元素,依个人的审美巧妙结合,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并凭借儿时积累的点滴及殷实家境传承的美感,迅速释放出独有的设计魅力。
餐厅的吊灯是Ingo Maurer的设计,Baptiste将其改造成展示自己设计的所在。墙上的艺术品是Eduardo Arranz Bravo的((Ye Yi Yo)),来自德玉堂画廊。
玄关处的西班牙风格边桌上摆设大型绿植,入口面对一道长廊,夸张边桌摆设及镜面很好地震住了整体气场。
工作室里,猩红色和黑白条纹的搭配凸显强烈的个人风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Baptiste在细节上的追求,红色的窗帘后边还有一道黑白相间的遮光帘,Baptiste说自己特别喜欢这样繁复的设计,层层的光影效果也令空间的表情更加丰富。
进门的右边是Baptiste的工作间,“或许有人接受不了这样的激情四射,幸好我留了一道门,关起门,这就是我的世界”。这是他最为个人的舞台——猩红色与黑白条纹、铜金的吊灯框架与垂下的硕大流苏,强烈的对撞充满整个空间。浓得化不开的激情在工作间里激荡,激发着Ba,ptiste的创意,他尝试将床架转换成书架,他试验各种家具比例的可能性、各种设计上大胆的尝试,让整个工作间俨然成了创意的试验场。
“刚开始做设计,严重缺乏自信,意随人言,把自己弄得像个无头苍蝇,结果出来客户不见得满意,也把自己累惨了。”他回想初出茅庐时的狼狈,反而很感谢那几年所出现的人、事、物给自己的磨练,渐渐他找到自己的风格,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欣赏自己風格的客户群——年轻、对新事物接受度极高的海归一代,他和他们能轻松地打成一片,甚至和很多客户都成了好朋友,而他们都在某种程度上热爱他这种“戏剧化”的风格。
“我一直知道自己要做设计”,从书架上拿出厚厚的一沓文件夹,里头是一张张硬笔素描,全是单体、连体别墅,细致得不能再挑剔,这是Ba,ptiste十几岁时的作品。从小他就特别爱画房子,古典、巴洛克、洛可可风格,有张特别有意思,在房子旁有一家四口的半身画像,“也许你不相信,那时我想象的这4个人,就是我的客户!”10多年过去了,现在Baptiste还真的有不少私宅客户,就如画中人物那样的一家四口,也有更多商业空间喜欢上他的设计风格。Baptiste在上海的10年经历,也许可以说是许多青年设计师在大城市里从无到有的故事缩影。而在这个家里,他乐此不疲地完善着空间的装饰,试验若各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