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周苑和俞叶都是微课程教学法实验团队成员。周苑是青岛一中的生物教师,2016年开始修炼微课程教学法,同年9月,开始翻转课堂实验。
一个月以后,有学生反对天天探究,认为探究容易让他们想偏,想得太多了反而不能切中答案,要求回归传统教学。周苑当时很痛苦,但是没有草率停止实验。她让学生做了匿名问卷。出乎意料的是,80%的学生已经适应翻转课堂学习方式,还有学生给老师鼓劲:“要相信自己,不要因为少数同学而动摇。”
周苑做了一定的调整,帮助少数学生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但是,坚持了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检测、进阶、协作探究与展示的基本方法。结果,期中考试成绩比最低的班级高出19.46分。周苑带的是“好班”。我问她:原来与其他班差多少?她回答:五六分。看来,周苑创造了奇迹!
俞叶是苏州新草桥中学的化学教师。2013年秋季开始学习我的网络课程《翻转课堂与微课程开发方法》。当时我对微课程的理解开始从“资源”走向真正的“课程”,不过,微课程教学法还没有最终形成。俞叶等教师与我共同走上探索之旅。实验不久,发现学生综合素养和学习成绩双双提升。
今年4月,俞叶报来喜讯:执教两个高一低分班级,化学均分超出“好班”15分,90分以上高分几乎都在这两个低分班。同时执教高二两个班化学,其中一个为艺术班(纯音乐与传媒),学习成绩最差,但在不久前的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却100%通过。
周苑与俞叶,一个带“好”班,一个带“差”班,学习成绩都超出其他班级十多分,这个现象值得分析。
具体而言,其中有四个方面值得教育工作者关注。
首先,教学方式是变革的最重要力量。教学方式是教学要素的组合方式,现实的教学质量并不是由教学要素(含教育技术)本身决定的。不合适的教学方式会导致要素之间的冲突,造成教学效益衰减。只有按照系统最优化原则与方法组织教学要素进入教学过程,才能使教学要素的潜在力量转化成为现实的教学质量。但这一点往往被教育技术工作者所忽略。因此,我们倡导,一定要让“教学需要”选择教育技术的支持,绝不能用“教育技术的需要”去规范课程学习活动。
其次,坚持“任务单”引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采取目标管理、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自主学习,努力实现举一反三的“明理通达”,使达成目标成为可能。
再次,微视频支持并保证学生达成目标。技术不是万能的,进入系统最优化的技术主要体现在用视频支持学生完成可能有困难的学习任务上,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让达成目标成为现实。
最后,坚持课堂“协作探究+展示质疑阐释”的深度学习。基于微课程教學法的课堂教学有其鲜明的特点:检测、进阶、“微项目学习”。检测是对课前自主学习质量的评价;进阶是在新认知基础上寻找“最近发展区”;“微项目学习”则集中体现拓展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的学习,一定能水到渠成地“顺便”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