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成星
(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湖北 咸宁 437100)
两种不同卧位方法清洁灌肠的效果调查
杜成星
(咸宁职业教育集团学校,湖北 咸宁 437100)
目的 探讨两种清洁灌肠卧位方法对灌肠次数、总灌肠量、肠道清洁情况以及术后血便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需要进行肠道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采用左侧卧位方法,实验组采用头低臀高侧卧位方法。结果 两组在灌肠次数、总灌肠量、肠道清洁情况以及术后血便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采用头低臀高侧卧位灌肠效果明显优于左侧卧位灌肠,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清洁灌肠;卧位方法;临床
反复灌肠容易损害患者肠道黏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为了寻找一种既安全、灌肠次数少又能达到清肠目的的方法,根据肠道解剖生理学特点,对灌肠卧位方法进行研究,发现采取头低臀高侧卧位对患者进行清洁灌肠比较好,可解决传统卧位灌肠存在的问题。
1.1 临床资料
将长沙人民医院需要清洁灌肠的5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59岁,平均年龄50岁。两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50例患者所行手术中,直肠息肉摘除手术18例,严重环状痔切除术15例,大肠息肉切除术8例,盲肠癌根治术6例,升结肠癌根治术3例。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进行清洁灌肠前做好解释工作,讲解灌肠目的、方法,说明灌肠的整个过程,交代注意事项,从而取得患者的配合。灌肠前嘱咐患者排空大便,以清洁肠道,增加药物与肠道黏膜的接触面积,延长保留时间,保证患者对药物充分吸收,从而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对照组采取左侧卧位方法,身体左侧与床面完全接触;实验组采取头低臀高侧卧位方法,将准备好的头枕置于患者臀部下面,使患者臀部抬高10公分,每次灌肠之后保持这种卧位方法5~7分钟,然后下床走动。以表格形式记录两组灌肠情况。
1.3 灌肠时舒适度判断标准
灌肠时舒适度判断标准:无不适:灌肠途中无任何不适或者仅有轻度腹胀以及便意,稍做深呼吸,便意能够缓解或者消失;明显不适:灌肠途中腹胀明显,便意强,深呼吸依然不能够消除[3]。
1.4 灌肠后腹部疼痛、便意程度评价标准
灌肠后腹部疼痛、便意程度评价标准:患者有轻微腹胀感,无疼痛感,无便意为轻度;患者腹胀感比较明显,有轻度疼痛感,有轻度便意,但能坚持不排便为中度;患者腹胀感严重,腹部疼痛明显,需要立即排便为重度。
1.5 肠道清洁度判断标准
镜检时视野清晰,几乎没有粪渣,黏膜表面显示清楚为清洁;肠腔内有少量粪渣,经盐水冲洗之后黏膜面可以显示清楚或者肠腔内有糊状便以及粪水,经盐水冲洗黏膜面显示仍不清楚为不清洁。所有结果均由护理班记录。
1.6 观察内容
对两组患者肠道清洁情况、灌肠次数、总灌肠量以及灌肠后腹部疼痛、便意程度进行观察。
2.1 灌肠时舒适度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灌肠时舒适度对比(例)
2.2 灌肠后腹部疼痛、便意程度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灌肠后腹部疼痛、便意程度对比(例)
2.3 灌肠结果对比
表3 两组灌肠结果比较
经过统计学分析以及χ2检验,两组灌肠次数、灌肠量以及灌肠后肠道不清洁人数、术后血便发生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采用头低臀高侧卧位灌肠效果明显优于左侧卧位灌肠。
需要行肠道手术患者在手术时应保持肠腔的清洁,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根据结肠的生理解剖特点,灌肠时液体需克服以下阻力:一是肠管自身曲折或肠道内容物堵塞产生的阻力,二是直肠由于受到刺激产生节段收缩出现的集团蠕动力。
3.1 对照组灌肠效果
对照组采用左侧卧位进行清洁灌肠时,灌入液体明显局部转折,受肠壁痉挛和粪块阻挡等因素影响,液体流动速度较缓慢,肠腔充盈不佳。由于灌肠时直肠与结肠处在同一个平面,因此,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压力差。根据流体力学的一般规律,在同一段管道中,液体的流量与该管道两端的压力差成正比,与管道对液体流动的阻力成反比。由于肠道是肌性器官,结肠以及盲肠内均存在粪便,因而阻力大小基本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灌肠液一部分进入直肠,另一部分进入结肠。当灌肠液在直肠内聚集100~200ml时,直肠内压力达到7.3kPa,直肠壁感受器产生强烈的兴奋感,并通过神经反射给患者,患者马上产生便意甚至不能忍受,要求立即排便,保留时间较短。因此,绝大多数患者在清洁灌肠中途会要求马上停止,每次灌肠量较少。由于灌肠液总是停留在直肠以及结肠的下端,来不及到达直肠上端患者就开始排便,因此,灌肠液并不能对结肠内的全部粪便进行软化,患者总是先排液体再排粪便,从而导致肠道清洁度较低。这也造成了灌肠次数随之增加,尽管灌肠次数多,有的甚至达到了10次,但是总是有排不净的感觉。随着手术的进行和麻醉的深化,肠管松弛,结肠上端的粪便会逐渐下移,患者在进行肠道手术时容易出现肠道鼓起以及排出粪便情况。另外,肛管受到来回的刺激,容易对肠道黏膜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还可能出现肛门水肿、肛门压迫感强烈甚至疼痛现象,增加患者痛苦。采用这种卧位方法进行清洁灌肠,有15例在肠道手术后首次排便时排出棕色便。
3.2 实验组灌肠效果
实验组进行清洁灌肠时,结肠尤其是乙状结肠以及降结肠容易处在直肠低位,因而直肠与结肠之间存在一定的压力。液体通过肛管顺利进入结肠,又因为结肠有100cm而直肠只有12~15cm,容量大,每次灌肠量大。由于操作者可以充分掌握灌肠量,绝大多数灌肠液进入结肠,从而充分软化该部位的粪便,刺激肠道蠕动,促进粪便下移,当下移到直肠内粪便达到一定压力时,患者才产生便意。对比灌肠液直接刺激直肠产生便意的时间,这种卧位方法可延迟患者产生便意的时间。这对于一些便秘性疾病患者尤为重要。患者这时的排出物主要是液体粪便混合物,一般只要经过2~3次清洗,排出物就变得澄清无色。因此,采用这种卧位方法灌肠清洁度较高。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灌肠次数较少,总灌肠量也随之减少,肠道清洁度较高,并且不会对肠道黏膜造成损伤,肠道手术之后也未发生便血情况,效果明显较好。但对于需要进行清洁灌肠的患者来说,两种卧位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肠镜检查目的以及人群的不同合理选择卧位方法,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同时为肠道检查及治疗做好准备。
R472.9+1
B
1671-1246(2017)09-01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