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毅,李秋萍,奚晓岚,陈爱萍,林 丹
(1.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2.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混合学习模式下培养护理本科生人文素养的行动研究
林 毅1,李秋萍1,奚晓岚1,陈爱萍2,林 丹1
(1.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2.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目的 以课程教学为核心,借助混合学习模式,提升护理本科生人文素养。方法 将网络学习与传统面对面教学相结合,引导护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人文素养。通过观察、焦点小组访谈和学习者自评、互评等途径收集资料,评价护生人文素养发展状况。结果 混合学习模式为护生提供了一个交互性强、逼真性高、易于使用的数字化平台,并使护生对文化、伦理、人文关怀等人文素养相关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结论 信息化社会为护生人文素养培养提供了新的模式与方法,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护理本科生人文素养。
混合学习模式;人文素养;护理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学从自然科学中的生物医学范畴逐渐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范畴转变。护士工作内容也由单纯技能性操作向包括心理护理、护患沟通、资源管理等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延伸,这一转变对护士人文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护理职业要求护士既学会理解人、尊重人,也具有时刻为人服务的品质,这种以人文关怀、尊重他人、无私奉献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体现了护理工作的内涵,如果没有这一内涵,任何娴熟的护理技术、先进的护理设备都可能在实践中变成机械的程序[1]。因此,人文素养教育日益受到国内外护理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2,3]。国内外研究者在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研究中,主要从课程设置、思维灌输、构建人文教育氛围、提高师资水平等方面着手,并取得一定成就[4,5]。然而,传统人文素养培养模式一旦涉及营造教育氛围、知识立体化,就需要临床或社会实践,并不利于早期和随时化培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静止知识动态化、平面知识立体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混合学习模式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了人文素养培养的个性化和随时随地性,且以能力为导向,使学生拥有学习主导权。本研究描述了一项以混合学习模式为依托,培养护理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人文素养的行动研究,为深入开展医学人文教育提供参考。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江苏省某综合大学医学院2014、2015级护理本科生共105人,其中2名男生,其余为女生,学制4年。所有护生均为高中毕业,经全国统一高考后录取。
1.2 方法
1.2.1 行动研究整体布局 根据英国学者Kemmis(凯米斯)提出的行动研究4环节,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4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6]。考虑到护生的学习周期,研究依托护理学导论(以下简称“护导”)及人文素质训练(以下简称“素质训练”)两门课程予以实施,其中护导在第一学年开设,素质训练在第二学年开设。本次行动研究分别围绕护生以及课程展开双螺旋发展圈。对2014级护生大一护导学习过程予以观察和反思,在2014级护生大二素质训练课程中重点设计教学任务,针对薄弱环节提高护生人文素养。对于护导课程,通过2014级护生的教学行动,反思其中的不足,重设教学计划,在2015级护生中加以实施,确保人文素养培养效果。
1.2.2 研究计划 计划应以所发现的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为保证本次行动研究的效果,研究者在文献及理论研究基础上,对人文素养培养应达到的目标、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和参与教学行动的护生进行了分析与调查研究。以此为依托,借助网络平台,初步构建了混合学习模式(见图1)。
1.2.3 行动实施与观察 在行动实施过程中,根据反馈及护生的建议不断进行微调,但总体围绕预定计划加以实施。为实现同伴的彼此监督和影响,护生被要求在课程开始前自发组成4~6人的小组,学习任务都以小组形式完成。课堂上,人文素养培养除依托教师的言传身教外,更强调通过角色扮演、对具体案例或问题分析讨论来进行。依托信息技术获得大量的沉浸式教学材料,实现生生、师生互动。
行动观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动参与性及表现的观察,包括在角色扮演中的肢体语言、讨论中的参与程度等;二是行动结果的观察,包括小组汇报效果、表述文字的具体分析等。
1.2.4 反思评价 在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每一阶段行动结束后,研究者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时问卷调查、学习者自评以及个人和小组访谈,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并在实施过程中反思计划实施情况以及预计的行动结果,为下一步教学行动提供信息与理论指导。
图1 混合学习模式
2.1 初步构建有利于培养护生人文素养的混合学习模式
2.1.1 前端分析 本次教学行动的目标在于培养护生人文精神、人文关怀以及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内在修养,语言文字、人际沟通、伦理认知、理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力。它既包括护士必须掌握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等知识体系,也涵盖价值观、道德观等精神体系的内在要求。在这一教学目标前提下,完成对护生自身初始状态以及护导和素质训练两门课程内容的分析。
大一护生刚刚踏入大学,对护理专业缺乏深入认识,专业思想波动较大。在开始护导课程学习前,仅学习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以实证主义科学观为基础的学科知识,缺乏人文科学的引导,倾向于用机械性方法看待护理学科。大二护生虽然已学习了护导、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等护理基础课程,并在课程学习中接受了相应的人文熏陶,但仍然不能将文化、伦理、社会概念等人文素养相关知识与自身行为和价值观充分结合,并将其实践于临床或社会活动中。
护导作为一门纯理论性课程,有关文化、人际沟通、伦理及理性思维的知识众多,但其中绝大部分理论为舶来品,在我国临床实践中具体应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加之纯理论学习枯燥乏味,必须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可利用混合学习模式,确定什么内容在课堂上讲、什么内容在网上学习、研究型学习如何操作以及三者之间的比例如何确定、与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如何衔接,从而确保形成并固化人类关怀和生命关怀的价值理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行为流程。
2.1.2 混合学习模式构建及实施 护导课程并不是纯粹的网络课程,其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不全是通过网络完成的,应将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研究者在借鉴其他学科研究者较为成熟的思路基础上[7,8],结合护理专业学习特色以及人文素养培养目标,构建了混合学习模式。在课堂学习环境中,通过问题设计和分析,为护生网络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供引导性讲解,通过角色扮演、任务汇报等活动,帮助护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强化对医学人文社会性质及医学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并深入剖析医学的人文价值、社会价值,提高对价值观、伦理的判断能力以及护理行为决策能力。在网络平台上,护生根据提供的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独立完成作业和测试,通过小组讨论与协作完成研究型学习中的案例探究和分析,通过网络平台对视频及网络材料发表个人看法并进行讨论。网络平台从随时随地实施护理行为的角度帮助护生深刻理解护理学的人文内涵,培养护生应用护理知识和手段参与临床及社区护理的能力。以护导第一章《概论》为例,混合学习模式将学习行动分成3个小部分:(1)在网络平台放映《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NightingaleStory》等电影,课堂上讨论“南丁格尔在创建现代护理学中起到的作用”“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科的深远影响(正反两面)”等问题;(2)在网络平台播放各类护士版改编歌曲,鼓励护生对歌曲点赞并发表评论;(3)在网络平台上呈现有关护士正反两面的新闻报道及采访,课堂上要求学生发表自己对护士职业的看法或者谈论从事护理工作的意愿及原因。在《需要与文化》《人际沟通》等章节,人文素养培养主要通过课堂上的角色扮演及相关评述进行,网络平台仅用于呈现材料。在《生长与发展》章节,网络平台的道德两难问题分析与讨论成为护生体验人文关怀、加强道德价值判断能力的关键。
2.2 结果评价
鉴于人文素养的本质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其表现为对人类精神文化的认知与珍视,对人生命、尊严的维护和关切以及对真、善、美的信奉与追求[9],护生人文素养很难用某种量表或者某个单一行为进行全面评价。行动研究中,通过观察、反思与收集资料,获得反馈意见,为效果评价提供了必要的方法。
2.2.1 培养结果 在行动观察过程中,主要参照了马改红的研究结果[1],从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4个方面进行了资料搜集。评价与教学行动相结合,如对课堂发言加以记录,在课程结束后对部分护生进行个体访谈,观察教学活动对护生的影响。
(1)人文知识。在基础知识方面,护生完成医学史、护理发展史以及护理法律等课程学习后,通过抽查提问和在线测试,发现其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通过对网络平台的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文本进行分析,发现护生更能体会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精神实质。
(2)人文思想。通过对设定推理问题讨论的文本分析和角色扮演的录像分析,发现随着问题的深入和设置情景的复杂化,护生表现出了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问题推理能力,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3)人文方法。通过课程开始前及完成后的小组访谈,对护生课堂发言、课程结束后的个别交谈的语言和态度进行对比,发现护生专业思想得到了稳固,部分护生从拒绝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到具有更加开放和尝试的态度,放弃第一学年结束后的转专业申请,愿意通过进一步学习和实践深入了解护理工作。与此同时,通过社区实践活动和角色扮演,护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
(4)人文精神。护生通过网络评论,表达出初步“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通过活动观察可以发现,护生求知精神在第二学年呈明显上升趋势;通过汇报展示,表现出了护生对美的发现与创造,并且对职业美有了新的认识和追求。
2.2.2 不足与反思 混合学习模式为护生人文素养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但是也需要大量的前期教学准备工作以及中后期的行动、观察与搜集资料。初次实施时,为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混合学习模式被分成了不同模块,并由研究者分别展开,导致部分资料搜集时出现反馈不及时与标准不一的情况。在第二年的实施过程中统一评价标准,部分主观性较强的资料采用现场录音或者录像方法进行采集。
此外,由于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的课程间隔时间长,护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就不再关注,致使沉浸式教育脱节。研究者一方面考虑与其他课程合作,确保人文氛围的连贯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混合学习模式中网络平台的特点,吸引护生注意力,鼓励其在网络上发表观点和看法,展开师生互动,从而确保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根植于校园文化中。
习近平曾指出应“通过普及教育,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地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让人们在持续的以文化人中提升素养,让文化为人类进步助力”[10]。这在医学教育中同样适用。护理教育不应局限于传授医学科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还要肩负起提升护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研究证实,基于良好文化素养的护理可以有效维护患者健康,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及医疗机构的满意程度[11]。在信息时代可借助数字化平台对课程进行系统改革,通过人文渗透,实现护生人文素养培育和提升的最终目标。
[1]马改红.护理学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构成因素的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
[2]AccreditationCommissionforEducationinNursing.ACENaccreditation manual(2013edition)[R].RetrievedfromAccreditationCommissionforEducationinNursing,Inc,2013.
[3]孟萌.我国本科护理学专业教育标准的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4]PrattM.Theutilityofhumansciencesinnursinginquiry[J].NurseRes,2012,19(3):12-15.
[5]雷鹤,徐巧玲.护理本科生人文素质培养工程方案设计与创新[J].护理研究,2012,2(26):472-473.
[6]寇冬泉,黄技.行动研究法及其操作程序与要领[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3):26-30.
[7]黄德群.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3):64-70.
[8]McCutcheonK,LohanM,TraynorM,etal.Asystematicreviewevaluatingtheimpactofonlineorblendedlearningvs.face-to-facelearningof clinicalskillsinundergraduatenurseeducation[J].JAdvNurs,2015,71(2):255-270.
[9]杨亮,周文俊.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2015(18):35-37.
[10]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28.
[11]TruongM,ParadiesY,PriestN.Interventionstoimproveculturalcompetencyinhealthcare:asystematicreviewofreviews[J].BMCHealthServ Res,2014,14(1):99-116.
G420
A
1671-1246(2017)09-0082-03
注:本文系江南大学2015年本科教学改革项目(JG2015126);无锡医学院2016年本科教改项目(JG2016YY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