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康
摘 要 九年义务教育完成之后,许多未成年人步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角色的突然转变,使得这部分未成年工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未成年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社会各界未成年工群体的关注,给予未成年工更多的关爱。
关键词 未成年工 工作现状 对策探析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未成年工是指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在法律意义上,他们是允许被录用的劳动主体。未成年工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他们的身心都处于发展阶段,加上自身经验不足,对社会的了解十分有限,易导致其在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文以昆明市未成年工为例,研究未成年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浅谈解决思路,以此引起社会各界和研究者们对未成年工这个特殊群体的重视和关注。
1未成年工的工作现状分析---以昆明市为例
1.1昆明市未成年工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
1.1.1就业条件差
收入低、就业范围窄、社会保障待遇差的问题普遍存在。在被调查的未成年工中,只有6%的未成年工表示自己的工资是在3000元以上的,仅有29.17%的未成年工的工资是勉强够用。另外,54.17%的未成年工从事与销售有关的工作,16.7%的未成年工从事的是服务行业,其他行业基本没有涉及。第三,12.5%的未成年工表示,工作单位会为其购买五险一金,62.5%的未成年工没有五险一金,只有12.5%的未成年工参加过公司的职业培训。
1.1.2没有树立正确的工作观
工作态度不端正、安于现状、没有合理规划的问题亟待解决。有70.83%的未成年工表示,自离开学校之后换过不止两份工作,绝大部分未成年工换工作主要是想寻找一份假期多、工资高、加班时间少、福利多、对自己要求少、工作环境轻松的“好工作”。第二,在进入社会之后,有66.67%的未成年工表示自己没有再学习,只有33.33%的未成年工反映自己仍然在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能力。第三,有62.5%的未成年工表示自己在业余时间主要是以上网,娱乐,看电影为主,75%的未成年工对自己的生活没有目标。
1.2昆明市未成年工工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1.2.1自身原因
未成年工受低学历限制,对自己的生活缺乏合理的规划。未成年工普遍文化程度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没有太多优势,在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之后,只能到技术要求和知识要求较低的工作岗位去就业。同时,大多数的未成年工对自己的自身情况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融入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1.2.2家庭原因
不良家庭环境对未成年工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家庭对未成年工的影响是第一位的,未成年工正处于青春期,对事务的认识仍是十分的感性,未成年工非常需要来自家庭的保护和照顾。然而不良的成长环境造成了未成年工青春期叛逆、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致使未成年工产生了厌学情绪。
1.2.3学校原因
学校是未成年工接受社会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对未成年工的影响十分巨大。但是很多学校缺乏正确的教育观,一味的重视升学率、重视名声,忽略了综合素质教育。因此,追求优秀成绩似乎成了学校唯一的培养标准,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最终过早脱离校园生活。
1.2.4不良社会环境造成未成年工行为偏差
虚拟的网络世界以及各种不良娱乐场所,不断迷惑着心智并不成熟的未成年群体。未成年群体对于社会当中的危险因素缺乏判断力,还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保护未成年工的建议及对策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发展,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保护未成年工的发展,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得到社會的认同与保护。针对未成年工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宏观、中观、微观三层面建议:
2.1宏观层面
(1)加强立法,增加法律的可操作性。对于聘用未成年工的工作单位要例行定期检查,以确保未成年工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符合基本要求。继续深化童工和未成年工问题的法制进程,制定出一套系统、完整、操作性强的法律制度。(2)相关部门定期开展未成年工专场招聘会,将未成年工与其他求职者区分开来,给予未成年工更多的就业机会,做好未成年工的岗前培训工作,让未成年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要求。(3)建立专门解决未成年工问题的绿色渠道,可以让未成年工在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得到帮助和解决,促进未成年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2.2中观层面
(1)加强社区方面的服务。定期举办关于未成年工的讲座,主要目的在于:表明未成年工是社会关注、关爱的一个群体。其次,任何一个个体都有着自身价值所在,未成年工也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再者,加强未成年工的归属感,对自己和社会充满信心。(2)社区定期开展未成年工调查回访工作,对未成年工基本信息做备案,注意社区未成年工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在生活和工作方面遇到的问题,给予反馈和解决。
2.3微观层面
(1)个人方面。未成年工作者必须对自我有一个清晰地认知和定位,清楚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2)家庭方面。家长有责任和义务扮演指引者、倾听者、教育者等多重身份,注重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对自己的子女言传身教。家庭成员应关注未成年工的思想动态,更加注重未成年工健康人格和道德修养的培养。(3)学校方面。学校应转变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摒弃唯成绩论、唯分数论思维。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自我辨别意识,培养出具备正确价值观、高素质、强体魄的合格学生。
参考文献
[1] 陈晓云.童工国际保护初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9).
[2] 谭振江.试论青少年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性[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1).
[3] 贾锋.我国青少年劳动保护之法制构建——基于德国、日本、英国、美国的法制比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2):21-26.
[4] 周业安.为什么管制再严也难消弭童工[N].上海证券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