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数量在增多,除了社会人才急需的专业,如计算机、会计、商务管理等,一些如体育等人才供给足够的专业也陆陆续续进入高职院校。文章主要对高职院校竞技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简述高职院校竞技体育在竞技体育中扮演的角色,为学校运动员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推动学校竞技体育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竞技体育;现状;角色;转变
一、高职院校竞技体育在我国竞技体育中的现状及其原因
1.现状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获得体育部审核评估批准且能够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高职院校超过200所,高职院校培养的运动员整体水平较强,运动员的成绩提高速度较快,但是还有较大一部分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的体育教学资源少。虽然高职院校是为学生提供专业培训的院校,高职院校竞技体育在国家竞技体育中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其中还存在“学训矛盾”、运动员“挂靠”现象等问题,它们会影响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
2.原因
目前高職院校情况复杂,因此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运动员,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缺少竞技体育专项训练老师,学校现有的训练老师没有参加过国际体育竞技比赛,眼界窄,经验少,在教学上受到的约束力大。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招收的高素质运动员数量少,几乎没有,学生的底子差,上升空间小。现如今,我国体育实行举国体制,运动员几乎都是很小的时候被筛选进入体校,在学校进行专门的体育训练,再经过层层筛选,优秀的运动员被选入国家队。虽然举国体制存在较多问题,但是大部分学生仍然选择接受该体制而不参加教育部门的训练,其资源短缺现象明显。还有就是进入体育系统以后自己的衣食住行问题就能得到解决,运动员按成绩高低享受不同的待遇,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动力。但在高校,一切生活问题都需要自己解决,训练条件差,这是造成我国高职院校难以招收到优质运动员的原因。
二、高职院校竞技体育在竞技体育中扮演的角色
1.体育是育人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不是因为成绩而接受教育,高职院校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形成健康的人格提供了帮助。
2.现行体制没有发挥塑造人和教育人的作用
现在我国仍然实行举国体制,该体制在中国体育发展的某一时期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现如今其弊端日益明显,较为突出的有两点:一是资金消耗大,运动员一旦进入省队或者国家队,其一切消费都是由国家负担,这样的制度已不合理。二是在该体制下培养的运动员进入社会后生存能力差。近年来,退役运动员生活落魄的报道层出不穷,这类运动员是因为在国家队时将时间花在训练上,不重视文化知识学习,导致退役后生活经验不足,难有较大发展。这也是目前体育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
3.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场所
高职院校开设专业较多,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可以辅修其他专业知识,体育竞技专业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能力,还可以引导他们学习其他文化知识,保证学生能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
三、高职院校竞技体育角色的转变
高职院校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完善教学模式。现如今最合适的发展模式是校园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学校完善体育设施建设,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严格按标准招收学生,减少额外“好处”,降低学生的优越感,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引进优秀的体育竞技训练老师,为学生制订系统的训练计划,提高学生的成绩,为学生进入国际赛场打下坚实基础。
高职院校竞技体育专业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也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场所。笔者认为,举国体制不适合目前社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需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校园一体化教学模式适合现在社会发展需求,对学生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向宏.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整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吕 辉.湖南省高职院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