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蕾
内容摘要: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已是共识。目前,尚未有包含制度因素的新疆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的研究,本文建立C-D生产函数,利用岭回归对新疆1990-2014年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制度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和贡献率进行了测量,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 影响因素 岭回归
引言
大量国内外学者研究了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库兹涅茨认为经济增长离不开技术和制度两种生产要素,二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很显著,但是制度具有技术所没有的激励经济主体的作用。以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通过对大量现实问题的研究,依托经典的计量模型,提出制度是推动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此外,Acemolu et al.(2002)、Khan&Sokoloff(2004)、Klein(2005)、Doucouliagos&Ulubasoglu(2004)、 Justesen(2008)、Law &Bany(2008)、Lee and Kim(2009)、Siong et al.(2013) 和Ryan et al.(2014)、孙斌栋、王颖(2007)、谭永生(2007)、杨有才(2008、2009、2010)、雷韵、谢里、罗能生(2012)、王军、邹广平、石先进(2013)等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从理论和实证分析方面入手,分析制度对经济增長的作用机理、贡献率等。
由于对制度的度量方法、采用的计量模型以及研究的时期不同,不同学者的计量分析结果有较大出入,但是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却是共识。目前,尚未有包含制度因素的新疆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的研究,本文将各要素引入C-D生产函数,丰富和发展了新疆有关研究的内容和视角,力求找到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主体模型选择
经济变量的选取与数据处理
(一)经济增长(Y)的度量
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指标有不少,本文采用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1991-2015年),并以1990年为基期进行平减。
(二)劳动力(L)的度量
劳动力用历年年末新疆就业人数来衡量,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1991-2015年)。
(三)人力资本(H)的度量
人力资本存量的计算方法较多,此处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法计算得到。计算时以6岁及以上人口作为统计口径,将居民受教育程度划分为文盲或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5个等级,5个等级教育程度的受教育年限依次设定为 2 年、6 年、9 年、12 年和 16 年。计算公式如下:人力资本存量=平均受教育年限×就业人数,平均受教育年限=(文盲、半文盲人数×2+小学人数×6+初中人数×9+高中及中专人数×12+大专以上人口数×16)/地区六岁以上人口数。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1-2015年)。
(四)物质资本存量(K)的度量
本文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得到物质资本存量,即某一期的物质资本存量是由上一期的物质资本存量减去当期的折旧,加上当期的固定资本投资。固定资本投资采用国际通用的当年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数据可以从历年新疆统计年鉴获得,但是需要折算成不变价格表示的实际值,本文数据根据单豪杰以1952年为基期计算出的1952-2006年新疆相关数据得到,2007-2014年的数据根据单豪杰的方法计算补齐。
(五)制度因素(M)的度量
本文借鉴金玉国(2001)、王文博(2002)的方法,从产权制度变迁、市场化程度提高、城市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扩大四个方面来度量制度因素。一是产权制度多元化。本文选取经济成分的非国有化率FGYH来度量,即工业企业总产值中非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所占的比重。二是市场化程度。参照靳涛等学者的做法直接省略经济参数市场化指标,仅仅考虑要素市场化指数,用公式表示为SCH=0.8×(利用外资+自筹投资+其他投资)/总投资。三是城市化水平。本文采取城市化率CSH来考量,即总人口中非农人口所占的比重。四是对外开放水平。本文对外开放水平的替代标量(DWKF)主要从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的角度来度量,用公式表示为:DWKF=年度进出口总额/GDP×0.5+年度利用外资总额/GDP×0.5。在构建了制度的指标体系之后,需要对总指标进行合成,本文采取熵权法将制度因素合成为单一指标。上述变量的统计性描述如表1所示。
模型的建立与初步分析
(一)多重共线性检验
由F=3669.31,p值<0.0001, R2=0.9986,判断回归是显著的。参数估计的t检验除了lnK和lnM的p值小于0.05显著外,其余参数的p值均大于0.05,不显著。因此,需要进一步对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诊断,由岭迹图可以看出lnK、lnL、lnH、lnM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本文采用专门处理共线性的岭回归法来消除多重共线性。
(二)岭回归
岭回归属于有偏估计,当K=0时,岭回归就是最小二乘法。岭回归主要以损失少部分信息和精度为代价,来寻找一个有偏的估计量。这个估计量虽说有偏差,但是精度远远高于无偏估计量,回归系数的标准差小于最小二乘估计,获得的回归方程更符合实际情况。
(三)模型参数估计和结果分析
本文在分析过程中,分别将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和制度因素等生产要素逐步引入模型,检验不同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本文将分别使用以下三个模型:
其中:Y代表产出,K代表资本投入量,L表示就业人数,H代表人力资本存量,M代表制度因素,t表示不同时期,α、β、γ、θ分别表示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的弹性系数。
模型一参数的估计及显著性检验。假定物质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由F=6307.18,p值<0.0001,R2=0.9983,得知回归是显著的。参数的t检验除了常数项的p值大于0.05不显著外,其它参数均显著。但由岭迹图可以看出lnK和lnL是共线的。由输出的数据集可知,取k=0.03时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5。
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4年期间,新疆劳动力每增加1%,能够拉动GDP上升0.84%;物质资本投入每增加1%,GDP能上升0.59%。劳动力对经济的拉动超过了物质资本存量,因此新疆物质资本的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模型二参数的估计及显著性检验。假定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即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为0.4706,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0.2571,人力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为0.787。
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4年期间,新疆劳动力每增加1%,能够拉动GDP上升0.26%;物质资本每增加1%,GDP能上升0.47%;人力资本存量每增加1%,拉动GDP上升0.79%。加入人力资本存量因素后,劳动力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下降,物质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超过了劳动力,可见人力资本具有外溢效应,它一方面作为生产要素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其他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模型三参数的估计及显著性检验。假定物质资本存量、劳动力、人力资本存量和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最小二乘回归方程为:
即物质资本的产出弹性为0.275,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0.7051,人力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为0.634,制度因素的产出弹性为0.7219。
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4年期间,新疆劳动力每增加1%,能够拉动GDP上升0.71%;物质资本每增加1%,GDP能上升0.28%;人力资本存量每增加1%,拉动GDP上升0.63%;制度因素每增加1%,能够拉动GDP增长0.72%。可见,加入制度因素后,物质资本的弹性进一步下降,低于人力资本和劳动力的弹性,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优势凸显。劳动力的弹性上升,而人力资本的弹性反而有所下降,说明在模型二中人力资本弹性的一部分来自制度,只是没有计量出来。
式中,Rc,i、Ri、Ei、RG分别表示要素的贡献率、要素增长率、要素产出弹性和产出增长率。1、2、3、4分别代表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经过测算,新疆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表2所示。
结论与对策
上述岭回归的结果证实了假设,1990-2014年各变量对新疆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在诸要素中,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其次是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再次是制度因素,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贡献很小。因此新疆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仍然是物质资本以及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仍然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在只考虑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时,二者边际产出弹性之和大于1,表明经济增长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新疆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2.17%,劳动力的贡献率高达20.97%,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为-3.14%,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大于劳动力,但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明显。
在引入人力资本存量后,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了16.18%,劳动力的贡献率下降到6.47%,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为29.49%,全要素的生产率的贡献率为-1.94%,人力资本的贡献率超過了劳动力,随着人力资本的引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所提高。
在引入制度因素后,劳动力、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说明制度因素也具有溢出效应,本身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其它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但是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比制度因素要大。
因此,新疆要实现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可以通过加大对教育投资制度,户籍制度、人事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创新人力资本收益分配制度等,优化人力资本制度,促进人力资本存量、结构的提高与优化;要进一步出台有效的科技人力资本政策和措施,深化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进一步改善科技人力资本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待遇,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和财政税收、金融环境,吸引国内外的科技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向新疆流动,向新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流动;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和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数据信息平台,监测科技人力资本和产业变化情况,使生产要素投入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并通过制度创新、科技支撑、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发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发现和反映[M].商务印书馆,1981
2.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谭永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王军,邹广平,石先进.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3(6)
5.孔令宽. 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释放研究[D].兰州大学,2008
6.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0)
7.金玉国.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1(2)
8.王文博,陈昌,徐海燕.包含制度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2(2)
9.靳涛. 揭示“制度与增长关系之谜”的一个研究视角[J].经济学家,2007(5)
10.禄进.中国西部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演进[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