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迪轩
益阳市银桥有机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11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目前基地面积达到1900余亩。基地位于益阳市赫山区衡龙桥镇伏魔山村,距益阳市城区30千米,距宁乡县城9千米,距长沙城区55千米,距长沙市新开业的国家一级农产品物流中心“大河西农产品中心”3.5千米,交通十分便利。合作社由该村村民杨利明发起,并联合其他人员共同创立,是集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企业。
2015年,合作社申请注册“鑫新绿”商标,并通过了农业部绿色农产品产地和7项产品认证,合作社步入现代产业化农业发展轨道。2016年合作社生产蔬菜350多万千克,主要品种有菜心、白菜薹、红菜薹、藤蕹、辣椒、茄子等20多个品种,销往长沙、益阳市场,为湖南蔬菜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年合作社全年产值1127.1875元,净利润达到76.372万元,为150多户入社会员创收450多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
舍弃“铁饭碗”,创立农业合作社
杨利明,男,出生于1970年,中共党员,益阳市赫山区衡龙桥镇伏魔山村江家洲组村民,益阳市银桥有机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益阳市赫山区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益阳市农产品流通协会副会长,益阳市赫山区残疾人创业协会名誉会长。
杨利明原来在某事业单位上班,拿着一份不菲的固定工资,但他不安于现状,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原始资金积累,毅然辞去了让人羡慕的工作,来到平安保险公司当起了业务员,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他成了一名经理,并拥有一大批客户,3年后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老板。
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利明看到国家对农业和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大,就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在本村创建蔬菜基地,开始转型创业。他联合本村及周边村组的4户农业生产大户,于2012年11月从荣华合作社转包一部分土地,再组织部分村民以土地入股,成立了基地面积约有500亩的益阳市银桥有机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创业的过程是艰辛的。杨利明带着合作伙伴先后前往山东、河南等地考察先进的温室大棚生产管理技术,经常参加有关蔬菜的农资展览、学术会议,在学习并掌握了多种蔬菜的种植技术后,最终决定种植茄子、白菜、黄瓜等常规蔬菜品种,这样不必担心滞销问题。果然产品一上市,受到市民的欢迎,销量喜人。
两年下来,合作社年创产值845万元,利润320万元,合作社成员年人均红利4.81万元。旗开得胜让杨利明看到了希望,也振奋了合作社成员的信心。购农机、买设备、扩面积,截至2015年年底,合作社的基地面积发展到1900余亩,年产蔬菜500多万千克、稻谷100多万千克,年产值1500多万元,成员年分红达6万元左右。合作社成员彭兴独立管理大棚基地22亩,年创产值近30万元,利润达8.4万元。合作社的效益陆续吸引了在外打工的年轻大学生陈天奇、徐朗等加入,自此合作社逐渐在人才、资金、规模、技术等多个方面得到提升。
制订合作社章程,确保成员利益
合作社设理事长1名,负责召开理事会,并向理事会报告工作,执行理事会的决议,决定、实施合作社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订合作社的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利益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以及合作社合并、分立、变更合作形式、解散方案;决定合作社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聘任或解聘合作社的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决定其报酬事项;制订合作社的基本管理制度。设监事1名,负责检查合作社财务,对理事长等管理人员执行合作社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合作社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提议召开临时理事会。合作社常规运转设总经理1名、副总经理2名,下设办公室、财务室、仓库保管室、技术部、农残检测中心、加工部(含采后处理中心)、营销部。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负责合作社全盘工作安排。
技术培训与市场拓展并重
3年前的10月,合作社新建了50个钢架大棚,并栽上茄子,由于定植时间过迟,遭受冻害,收成全无,损失万余元;另有部分合作社员工把西葫芦苗栽在未充分腐熟的粪肥上,导致10余亩秧苗发生大面积肥害死苗。“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员工都必须懂技术,否则将会血本无归。”这两件事让杨利明认识到技术培训的重要性。2013年,合作社在区农业局的支持下,开展了《赫山区蔬菜果茶桑园艺工培训班》,培训员工100名。每年聘请赫山区农业系统有关专家开展对口专业集中培训1次,不定期在田间开展理论与实践的劳动课。
杨利明特别注重市场拓展,他认为找准市场定位非常重要。比如2016年他种植了100畝迟豆角,由于事先与益阳世林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豆角价格非常理想,亩平均利润在1600元以上。2015年,经过市场分析,他看好丝瓜种植,于是2016年种植了89亩,采用外地的经验,用镀锌钢架做支架,管理起来简单,丝瓜批发价格每千克3元多,比其他基地的高出不少。
此外,杨利明还注重销售途径的多样化,产品主要以学校直供、平价直销以及市场批发为主,目前在益阳地区共开设了自营平价直销店4家,同时与益阳、宁乡、长沙等21家平价直销店联营对接,并提供长沙马王堆菜市场部分商贩的蔬菜供应,以及承包华荣包装、环宇塑业等多家企业以及白石塘中学等学校的定点定时供应粮食蔬菜项目。
合作社的市场慢慢打开了,品牌质量的保证变得尤为重要。为加强质量管理,确保蔬菜生产优质、高产、高效,他组织引导本社社员全面推广应用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种植技术,按照《绿色蔬菜技术操作规程》《绿色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和《绿色农产品生产用肥使用准则》的要求进行规范化操作。产品上市前,均进行农残速测,并对每次检测结果进行登记,合格的产品才能上市,合作社自成立以来,未出现一例农产品农残超标事件。
通过广泛了解,杨利明认定了“五统一”管理模式: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销售、统一分配。在蔬菜品种、种植数量、种植时机、种植技术方面,聘请专业的蔬菜种植服务公司全面统筹规划,所有产品由公司统一收购后利用自主设计的“鑫新绿”包装袋进行包装,打造自己的名优品牌。
合作社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互利合作、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走“合作社+农户”的路子,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在引进良种、科技培训和市场流通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同时,合作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销售模式,加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搭建,“鑫新绿”牌系列产品的品质和价格始终排在益阳市同行业前列。
由于杨利明思路清晰,又肯吃苦,合作社各方面成效显著,得到了省市区各相关部门的认同,承担了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多种肥料实验、省级扶贫项目,2016年开展农业部蔬菜标准园的创建和湖南省特色产业园的申报,均圆满完成任务。经过4年多的经营,合作社生产的各类蔬菜品种达20多种,带动当地320户村民致富 (其中特别贫困户60户),解决200余人就业,提供大学生就业岗位4个,完成技术培训3000人次,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保证市民蔬菜供应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合作社先后被评为“益阳市示范合作社”“益阳市优秀富民示范企业”和湖南省“三品一标”示范基地,杨利明也荣获湖南省“四化两型富民强省”杰出人物。
软硬件建设并重助推合作社做大做强
2016年,基地先后遭受了3月份大雪压垮50多个钢架大棚,7月份的洪涝灾害,这些使杨利明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园区软硬件建设的重要性。硬件建设方面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园区内路渠、灌溉系统配套畅通,配电线路到达园区每个角落。搞好沟渠硬化及高台渠道建设,使基地达到雨住田干,提高抗旱防涝能力。新建塑料大棚150座,温室连栋大棚1座,设施蔬菜面积达到300亩以上。进一步完善办公场地建设,扩建采后处理车间,开展粗、精加工,延伸产业链;升级农残速测室的软硬件;扩建土壤肥力检测室,达到测土配方施肥;升级农资仓库,为周边农民提供农资服务;升级图书室为农家书屋,提升员工及周边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尽快建成水肥一体化设施,对水渠进行硬化;修造抗旱机埠,硬化化粪池,有条件时再自制有机肥。集约化育苗区全部采用穴盘基质育苗,发展漂浮育苗、嫁接育苗、潮汐式育苗等育苗新技术。进一步加强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采用物理防控手段防治病虫害,实施配方施肥,确保基地可持续发展。大棚全部实行防虫网覆盖,引进示范粘虫板、性诱剂、诱虫灯防治虫害。鉴于目前合作社资金有限,贷款和融资尚有困难,杨利明计划用3~5年时间配套完善这些设施。
此外,在软件建设方面,杨利明认为要通过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和分等分级规程,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5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使园区成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的典范。
笔者通过几年的跟踪调查发现,银桥合作社规模越来越大,以销促产的产业链不断得到延伸,这些得益于合作社的制度合理、管理规范,得益于理事長杨利明的注重科技、以社为家、无私奉献,以及全社成员的齐心协力,相信在杨利明的带领下,合作社未来的事业定会更加红红火火。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青年路295号蔬菜局院内 邮编:4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