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的中国机会

2017-05-17 13:14吴军
商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业者机会制造业

人类即将进入超级智能时代。未来的世界将是什么模样,中国能否在新时代成为主导,创业者的机会又在哪里?

人工智能崛起已然是不可逆的时代趋势,需要思考的是,当我们在谈论人工智能时,究竟是在谈论什么。

超级智能时代来临

过去一年,最被人们熟识的人工智能是AlphaGo,它在一个人类创造的游戏上战胜了人类,这使得那些曾认为这一切还很遥远的人们意识到智能时代已经到来。而AlphaGo仍只是人工智能发展中的一个阶段,远不是终点。比AlphaGo更值得期待的是“超级智能”。

超级智能有两个核心:一是机器智能,相当于人类的大脑;二是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相当于人类的五官。当机器智能的计算水平足够高,当IoT的触角触及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就形成了超级智能。未来的城市将会是一个大型的超级机器人。

比如说,为什么会有堵车?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我们行驶在公路上时,司机并不知道其他司机的行为,相当于所有司机都在做随机的布朗运动。为了不和别人相撞,司机们只能不停地启动、刹车、再启动、再刹车,过程中浪费了大量能源。但如果车和车之间可以相互沟通、预测对方的行动呢?现在最普遍的蓝牙技术连接范围是3~5米,但是已经有技术可以覆盖300米的范围。如果将这种技术运用在车上,意味着汽车之间就可以实现互联,进而可以相互预测行为。使用这种蓝牙技术,甚至不需要像有些人认为的,需要先联网到Wi-Fi才能连接,而是物与物直接相连。万物互联就是将所有的“物”连接起来,而这其中也会包括人。

观望等于被淘汰

智能时代到来之后,社会或将迎来一次大洗牌。在商业世界,很多传统企业的生意很快将消失。科技发展是没有刹车的,已经启动就不会停下来。

19世纪,汽车在英国开始流行。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机动车法案》,后被人嘲笑为《红旗法案》,法案规定凡是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都必须配备一名专职“旗手”,步行于车辆前方55米的地方,手持一面红旗警告周围的行人和马车。官方的说法是为了交通安全,但实际上是为了保护马车的生意。到1896年“红旗法”被废止之前,英国对汽车的研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也扼杀了英国在当时成为汽车大国的机会。然而,汽车却在同时期政策宽松的德国、美国得到了快速发展,英国从先驱变成了追赶者。

现在,机器智能时代来临,马上就有一种声音说要“向机器人征税”,本质上也是为新时代的到来设置障碍。在中国,政府不收“机器人税”,中国的制造业就有机会获益,而那些向机器人收税的国家,将落伍于时代。

这类似于这几年的房市投资。很多“笨牛”都挣到了钱,因为他们不考虑其他,只相信中国的发展一定是向好的。而随着房价的上涨,观望者则渐渐失去了机会。

机器人工智能也是如此,如同一辆正在加速的火车,如果你在旁观望,结果就是永远错过上车的机会。

无法避免的“副作用”

当然,智能时代也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比如人类的部分能力会退化。医学研究已经证明,在搜索引擎和互联网的浏览形式出现之后,人类用于快速、浅层思维的脑沟变深了,用于长期深入思考的脑沟则变浅。

另外,人类也在面临着记忆力衰减。回想一下,人们還在使用电话座机时,总是能记住各种电话号码。现在,不仅别人的电话号码记不住,即使是自己的手机号都未必记得。除此之外,GPS导航出现之后,大部分人的识路能力也出现了衰退。

我们很难简单去判断,这些副作用到底是好是坏。但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结论:但凡与“笨功夫”有关的工作,最终都将被计算机取代。新时代对人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创造力变得更加重要。

另外,从社会层面来看,自从工业革命之后,全世界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因为最先采用新技术的人,往往能迅速获得社会资源。到了互联网时代,新技术让资源聚集比以前更快。

在智能时代,98%的人只能获得很小的机会,2%的人将控制未来,要么成为他们,要么被淘汰。

中国制造业或将领跑

目前有不少报道称,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处于整个世界的领先地位,这种观点其实值得推敲。所谓的领先,很多人是以专利数、论文数做出的判断。但比这些更为重要的,是能提出问题的人。

西方的研究者善于提出问题,比如“明天的科技界应该研究什么?”而中国的研究者则擅长解决问题。但那个说出“明天人工智能很重要”这句话的人才是关键。

但是,虽然中国不是第一个说出“明天人工智能很重要”的国家,中国在智能时代依然有领先机会。以前我们的确错过了很多机遇,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中国就没有再错过机会。现在,中国已经处在和世界先进国家平行发展的时期。

进入智能时代,中国将有机会在某些领域领跑,比如使用机器智能让制造业升级。

如今的美国制造业,已经不只是一般性萎缩,而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空心化。原有产业加上机器智能等于新产业。原有产业是基础,当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之后,只剩下新技术是无用武之地的。

而中国的优势在于,原有的制造业很完整,已经进入产业升级阶段。如果将人工智能运用在生产制造上,不仅能得到全新的制造业,还可以从新的维度思考制造业。

例如,现在做电器,比拼的不是谁的手机能摔、有多少项核心专利,这些都还是单纯的制造业思维。相比之下,小米的思维更先进。他们卖电器的目的是运营一个家庭。

除了制造业升级,中国还有另外一个大机会——万物联网。美国曾铺设了第一代的互联网。如今万物互联是第三代互联网。中国擅长建设全国性基础架构的优势将得到充分体现。一旦万物联网得以实现,每一个IoT设备都会变得“聪明”。

创业者的四个机会

对于创业者来说,在IoT和人工智能基础架构领域,可能国外拼不过谷歌,国内拼不过BAT和科大讯飞。事实上,纯粹的互联网基础设施领域已经没有多少创业机会。反过来,大量的传统产业亟需借力互联网技术升级。创业者可以深入到每个行业,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做点“脏活累活”。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亚马逊的Echo。它既是一个能够放音乐的音响,也是一个可以与之对话,请它帮忙买东西的机器人。在整个产品的运作过程中,做语音识别和对话引擎的是亚马逊,但是完成购物和配送的是后端3 000个被连接的商家。帮助生意嫁接在超级智能上,这些事情适合中小创业者们做。

那么,创业者的机会在哪里呢?具体来说,可以从超级智能背景下新经济的四个特点中发掘:

1.共享經济

共享经济一定会成为趋势,因为未来存东西可能比买东西更贵。

现在北京房价很贵,有的房子已经达到十多万元一平方米。房子的面积有限,如果一个女生要专门空出几平方米用来存放各种手提包,换算成房租,她每个月存放包的成本将高得惊人。

有人因此看到了商机,比如美国有一家创业公司就提供了共享名牌包的服务。他们采购了许多名牌皮包,然后以十分之一的价格租给用户,使用期为一周。对用户来说,既使用到了名牌包,又免去了存包的成本,性价比非常高。

2.跟踪经济

跟踪经济带来的好处是,可以把很多的制造业变成服务业。过去的生意往往是一锤子买卖,现在卖完产品之后还可以卖服务。

比如金风科技,这是一家风力发电企业。以前这家公司不了解自己的用户,也不了解风车的损耗、是否需要更新风叶等信息。但后来他们在风叶上加上传感器,把每天的数据收集回来。现在全世界的风力发电机分布在哪里,什么时候该维护,哪里损耗比较大,是否需要更新,金风全都了如指掌。最后的结果是,现在金风科技把风车的生产外包出去,自己则专注于服务环节,盈利情况比之前更好。

再比如电动单车在国内市场体量很大,但是利润很薄,仅有2%的利润。而事实上,电动车非常适合做跟踪经济,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了解用户的出行习惯。这些数据即便自己不用,也可转卖,企业的利润必然超过2%。更何况,企业还可以借此介入到保养、修车等环节。

3.众筹经济

过去,人们对众筹的理解有一定偏差,认为就是在产品生产之前,对顾客进行预售,以获得生产资金。其实更加准确的理解应该是,众筹可以让各方充分参与整个生产销售链条,用新的基础架构让生产更有效。

比如特斯拉,它向顾客收取1 000~5 000美元的预付款,让用户参与设计,由机器人制造,然后绕过代理商通过互联网直销,最后拿到货款。因为有了众筹,每个环节的效率被大幅提高,绝非简单的只是为了提前获取资金。

4.合作经济

在将来的经济模式中,一些大公司将是核心的技术提供者,比如谷歌。但是他们同样需要各行各业中的资源来补给、结合。比如谷歌和苹果开发汽车,负责生产的是福特。因此,更加开放的合作经济,将成为大势所趋。颠覆将是异数,合作才是常态。

创业者需要转变思维,从“新技术+现有产业”,转变成“现有产业+新技术”。正如“互联网+”带来的教训一样。曾经,有超过一万家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但是只有三家上市,因为正确的思维应该是“+互联网”。

所以,智能时代的创业者需要了然于心的是:以原有产业为重,叠加新技术,即“原有产业+IoT=新产业”。

(来自吴军在混沌研习社演讲及与《商界》记者对话)

猜你喜欢
创业者机会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给进步一个机会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最后的机会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