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探索

2017-05-16 01:32刘雅莉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2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对策

刘雅莉

摘 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农业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本文主要从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粮食成产能力强、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两个优势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农业及农产品加工效益不高、农业多功能性未彰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五个劣势展开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对策

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减灾能力不强。随着这些年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出现新形势,原来的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与需求不匹配,较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与增收。这些年,虽然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但是农田水利设施不齐全、物质技术装备落后、抗灾减灾能力不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015年秋季以来,在国内和国际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玉米价格大幅度下跌,严重损害了农民粮食种植的积极性,也暴露了我国粮食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和及迫性,现有的基础设施不能完全适应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要求。

(二)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科技支撑能力不足、农机装备水平相对较低,直接制约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制约科技支撑能力主要有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结构不合理、制度的固化。

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所谓的不足,一方面指绝对数量上的不足,虽然近年来,对农业的投入年年增加,但基础小较小,增速慢;另一方面指相对数量上的不足,针对庞大的农业基础和较落后的现状,农业科技投入在总体需求面前显得较为微弱。

乡镇农业推广人员的机构不尽合理,机制固化:人员结构一方面指人员的严重老化,已经多年没有引进新鲜血液,对新技术新装备的适应能力不足,且个别地区会出现人员断层的现象;另一方面指人员的配置不合理,推广能力不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工作人员少,其中种植业专业技术人员有其缺乏,占比不到总人数的30%。

(三)农业及农产品加工效益不高

目前我国农业粮食加工率低且集中于粮食的粗加工,例如面粉业和饲料制造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低,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存在的粮食的生产,是一个提供原料的角色,直接进入商品化程序卖到了其他地区,而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对粮食的精深加工比例小,规模效益低,农业及农产品加工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都进入了调整期,要大力提升农业生产力,优化农业生产关系,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将其作为当前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产长农产品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四)农业多功能性未彰显

农业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生态功能和文化功能五大功能,经济功能表现在为社会提供农副产品,以价值的形式表现,是农业的基本功能;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劳动力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政治功能表现为农业对保持社会和政治稳定的作用上;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审美和休闲的作用上;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农业对生态环境的支撑和改善的作用上,但目前由于科技水平利用低,种植方法落后,多年来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的土地板结和粮食残留过量等问题,生态功能弱化,农业环境和生态欠佳、农业多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彰显。

(五)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

我国农业一直面临着效益不高、竞争力不足的困境,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是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远远不够,普遍存在着生产与加工、销售脱节的现象,一部分地区出现卖粮难问题,农产品质量高而价格低,部分企业没有足够的粮食做原料,开工率低造成资源浪费,降低企业的整体收益。农业的第一产业即生产环节,农业的第二产业即农产品加工环节和农业的第三产业销售环节相互脱节,各自成为独立的个体,不仅增加了成本,也阻碍了一二三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依赖的物质基础,包括产前生产资料的供应、产中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和产后农产品流通各环节的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我国虽然是传统农业大国,但是基础设施陈旧且不齐全,制约着农业的发展,要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根据自身实际实施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建设高标准粮田工程,结合国土整治、农业开发、农业水利和千亿斤粮食资金项目,投资建设高产创建示范方并积极推广。

(二)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的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的一体化发展,立足于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强化以企业为市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弱化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鼓励社会投资于科技企业,加强对农业现代化经营主体的扶持,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其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引进新型科技人才,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的推广网络,逐步建立以乡镇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最后,加强技术和生产的结合,提高科技服务“三农”的能力。推动农业科技入户,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服务“三农”的能力。

(三)提高粮食精深加工比率

建立和扶持一批大型粮食加工龙头企业,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以期降低生产成本,延长产业链,提高粮食加工附加值,扩大粮食深加工的比例。鼓勵社会资金合理、可控的进入农业,为农业生产和加工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大力倡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粮食加工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的合作和对接。

(四)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

农业具有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五大功能,各功能又有多个不同的子功能。同时,农业各功能、内部各子功能之间又表现出极强的关联性;以生态功能为例进行分析,可得出一些关联链条:生态环境-人类生存质量-人口素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农产品-人类生存-社会基础-政治稳定-国民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各功能共同构建了一个有机整体,表现出了整体性特点,表现出了各大小功能之间的多重关联性及作用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对此,必然要强调在发挥农业多功能作用时,而应综合考虑各功能的关联性,以求得个体功能作用充分发挥、总体功能最大的理想效果。

(五)提品质、促融合

提品质:着力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和营养价值,运用新技术大力推广生态、环保、绿色的产品,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提高产品档次以增加附加值,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营销,培育自有品牌,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供给的信任度。

促融合: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基础上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进一步营销或者深化加工,延长产业链,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把农业生产、农产品的加工、流通和销售结合起来,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更好的满足社会对农业多样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沈农友,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政策聚焦,2016,(2).

[2] 周助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6,(1)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