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晓颖
童心育花蕾
——记北京小学大队辅导员童蕾
本刊记者 王晓颖
童蕾与队员们在一起
“如果说教音乐让我感到如同进入心灵的港湾,做合唱团老师是一种美的享受,那么,做少先队辅导员让我获得的就是精神上的幸福。”童蕾老师这样诠释自己的工作。说这话时,她眼里满是深情。在队旗的映衬下,她的脸庞显得格外动人。
初见童蕾,她那双弯弯的笑眼令人感到亲切、随和。她干脆利落、幽默风趣的话语,更显示出了作为大队辅导员的干练。
童蕾的爸爸是一位教师。在她小时候,爸爸常满脸幸福地给她讲学校里的故事,家中还有好多爸爸和学生的合影。她总觉得是爸爸的幸福感透过岁月的胶卷传递到了自己的身上,才让自己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
2010年,因为做年级辅导员表现突出,童蕾当上了北京小学的大队辅导员,孩子们也开始亲切地称她为“童大队”。 对此,她说:“比起‘童老师’,我更喜欢孩子们叫我‘童大队’。这个称呼显得亲切、自然,体现了朋友关系。”从“童老师”到“童大队”,不仅是称呼的改变,更是童蕾实现华丽转身的重要标志。每当队员喊着“童大队”扑进她的怀抱,敬着队礼向“童大队”问好,主动向“童大队”反映情况或请求帮助的时候,她总是觉得有一种责任感、一种幸福感伴随着自己。做大队辅导员的六年里,童蕾用充满爱的童心培育着祖国的花蕾,为少先队事业奉献着青春和智慧。她也因此收获了诸多荣誉:北京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北京市少先队辅导员高级人才导师制学员”“西城区第四届十佳辅导员”。她所在的北京小学少先队大队也被评为 “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
刚接手工作时,前任大队辅导员给了童蕾一个文件夹,里面记载着大队辅导员的30多项日常工作,这让她感到压力巨大。追求完美的她每天全力工作,十分疲惫。
▲童蕾参加 “十佳少先队员”赵采凝的颁奖典礼
茛童蕾在入队建队仪式上带领新队员宣读入队誓词
▲童蕾与回校的国旗班第一任旗手及学校国旗班队员们合影
一次,在听到一位老辅导员关于少先队小干部工作和管理经验的介绍后,童蕾很受启发。她研读了不少相关文章。在认识到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小干部队伍的重要作用后,她一边向前辈们取经,一边探索结合学校实际,建设好这支队伍。她和队干部们一起讨论,重新制定了大中队委员的各项职责,细化了大队委员的分工。她还鼓励小干部们去承担国旗班、地球村、“队长学校”等具体工作;改革红领巾社团小领袖职能,由社团部负责设计、开展各项小社团活动等。于是,“棋乐无穷争霸赛”“桌足团队挑战赛”等活动让队员们兴奋不已,更彰显了他们的个性。
童蕾始终坚持小干部轮换制度、竞争上岗制度和队干部例会制度。除了举办“队长学校”,她还在大队部设立了小干部顾问,以老带新,充分发挥有经验的小干部的传帮带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发现自己的工作变得轻松而有成效了,这主要得益于她抓住了小干部这个“龙头”,调动起了他们的积极性。
在实践的基础上,童蕾不断总结经验,撰写了论文《少先队小干部能力培养的策略与实践》。在这篇论文中,她提出了小干部培养的五大策略——“坚持轮换制度、树立服务意识、开展定期培训、合理调配分工、鼓励大胆实践”。这既是她实践的主要重大突破,也是她在少先队工作领域理论研究的专业方向,还辐射到了全区和全市,并起到了为新上岗辅导员传经送宝的作用。2015年伊始,她在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做了关于小干部队伍建设的专题讲座。少先队小干部队伍建设就这样成为童蕾大队辅导员生涯的“点睛之笔”。
小干部队伍日渐成熟后,童蕾又给自己确立了新目标。北京小学是首都唯一以“北京”命名的小学。它与共和国同龄,有着丰富优质、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借助这张“名片”,她在少先队特色文化建设上动了不少脑筋。
童蕾认为,升旗仪式是每周向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仪式,也是少先队政治启蒙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学校的支持下,她创立了小小“国旗班”,从升旗活动主题的确立到国旗班的训练、辅导员的讲话,再到主持词的修改、审定,视频的制作,她都会亲自设计、辅导、检查,力求每一次升旗仪式的主题都富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相关,达到入心入脑的教育效果。如今,升旗仪式已成为北京小学少先队文化特色品牌之一。
北京小学近几年大力倡导“学长制”特色工作和“家”文化。童蕾为此指导了优秀少先队活动课《北京小学我的家》,并通过这一活动课传递了“家”的文化理念,引导队员们以学校为“家”,把学长和老师当作“亲人”。她还将“学长制”引入少先队工作,形成了特色化队前教育模式:高年级红领巾志愿者们为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上队前“第一课”,讲解队知识,陪伴他们做游戏,辅导他们上队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此举帮助他们了解了队知识,并使他们通过参加入队仪式,亲身体验了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对于高年级队员来说,这是一次重温入队誓词的教育机会。这样充满温情和体验意义的队前教育也成为北京小学少先队活动的一大亮点。
在特色升旗仪式和入队仪式的创新实践中,仪式教育逐渐成为童蕾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她撰写的论文 《从少先队组织属性的视角出发,发挥仪式教育的功能与作用》获得了北京市少先队优秀论文二等奖;她还将学校“党团带队”的经验进行总结,撰写了《以党团带队为纽带,强化少先队组织教育》一文,并获得了北京市优秀论文一等奖。
童蕾常说:“我很感谢李明新校长的信任和支持,庆幸有北京小学这样一个舞台,使我有了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
近年来,为落实《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童蕾把推动少先队活动课的常态化作为第一要务。她在落实课表的基础上,强化教研,努力打造精品队课,也培养了一支骨干中队辅导员队伍。她指导的队活动课《北京小学我的家》获全国“星星火炬杯”少先队说课展示一等奖,《小豆包的红色成长日记》《探秘“责任金字塔”》活动获市、区展示课一等奖。《小豆包的红色成长日记》获奖后,童蕾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而是找到中队辅导员丁喆老师,启发她根据活动梳理总结教育思想、设计理念和辅导方法,帮助她从“激活教育主题、运用榜样力量、巧抓节日契机”三个方面探寻队前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丁喆老师在此基础上撰写的论文 《利用队前教育引领队员成长》被评为“北京市少先队优秀理论成果”。为中队辅导员搭设平台,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从而打造一支中队辅导员骨干队伍,带动学校少先队活动的全面开展,成为了童蕾的重要工作经验之一。她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队员的主体性,下放自主权,还活动本真,并把少先队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思想融入少先队活动课的指导中,将科学的儿童观、优秀的实践经验传递给每一位中队辅导员。
“童蕾老师做到了‘三真’,对孩子真心,对工作真爱,对同事真诚。”这是中队辅导员们对童蕾的评价。
在孩子们眼中,“童大队”就像一个亲密的伙伴,因此,每年教师节、过生日,都会有曾经的队干部回母校看望她,给她画奖状,送鲜花。他们忘不了“童大队”手把手地教他们写广播稿的情景,忘不了她及时的鼓励和耐心的培养。
童蕾对工作的真爱让身边的中队辅导员们有一种强大的“安全感”,因为不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她都会立刻找到解决方案。她总是真诚地给同事们提供切实的帮助,还建议中队辅导员学会分类整理文件,提高工作效率。在中队辅导员裴昱老师准备活动课《北京小学我的家》的过程中,童蕾就以独特的方式让她掌握了一些少先队工作的最新理念,帮助她提高了专业水平。
童蕾就像无声的细雨一样默默地滋润着孩子们,也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童蕾以对少先队事业无怨无悔的追求、一丝不苟的态度、竭诚服务的理念执着地奉献着。在她心中,奉献是爱心的流露,善意的升华,美德的弘扬……
(栏目特邀编辑 柯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