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闵,敖 剑,李 军
基层卫生机构战救医学模拟训练的探索
孙小闵,敖 剑,李 军
医学模拟训练;基层卫生机构;探索
医学模拟训练是一种利用模拟创新技术,实现高仿真模拟伤病员和临床情景,从而代替真实人员的一种新型医疗教学实践培训[1]。战救医学模拟训练在“练为战”和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维护战斗力的新训练模式下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目前,武警部队已陆续将各类战救医学模拟训练装备投入基层单位的卫勤战救训练中,替代传统化妆型伤病员,实现了战场环境与伤病员生命体征环境模拟、战伤救治理论知识与实战的双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训练效果。
战救传统医学训练方式耗时,受限于空间,信息传递单向,方式枯燥,加之基层卫勤人员相对零散,场地和医学条件有限,实战经验欠缺,传统战救训练或以真实患者为对象的教学训练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大规模官兵的医学自救互救训练需求[2],处置效果难以判断,训练效果难以标准化衡量。但战救医学模拟训练可以解决上述各种限制问题。目前,大多数基层卫生机构均配发或购置了部分相应的医学模拟训练器材,训练的实效性大大增强(表1)。
表1 基层卫生机构开展战救传统训练和模拟训练的对比
1.1 战救模拟训练的现实意义 通常认为院前3 min为“钻石”抢救时间,4~20 min为“铂金”抢救时间,院内1 h为“黄金”急救时间。在处突和进行灾害救援时,迅速妥善的急救处理是挽救生命的第一要务,因此卫勤人员的战救技能训练尤为重要。鉴于武警部队多数基层卫勤人员均无实战中的战伤救治经历和经验,为使卫勤人员尽快掌握各类实战中的战救技术,结合模拟逼真的战伤和战场环境,有效提高参与各类任务中卫勤人员的现地急救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3],训练中采用各类战伤模拟装备代替化妆型伤病员具有重要意义。
1.2 模拟训练设备种类 目前,国内战救医学模拟训练使用的设备主要是以“模拟人”为主[4],其研究结合处突、灾害救援及教学训练等不同任务需求,多年来已形成一批成熟的产品。主流“模拟人”针对不同训练环境、对象及需求主要包括3种类型。
1.2.1 复苏模拟 主要分为基础心肺复苏模拟、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和除颤模拟、高级生命支持模拟以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模拟。包括:复苏模型、高级复苏模型、AED训练器等。
1.2.2 医护模型 主要分为普通病员模拟、创伤伤员模拟、静脉输液模拟以及妇幼医疗模拟。包括:高级护理模型、全功能创伤模型、气胸训练模型、多功能肌内注射模块、高级外科缝合肢体模型、触诊模型、胸腔穿刺引流模型、脊柱损伤搬运仿真标准化伤员、四肢骨折急救外固定训练仿真标准化伤员等。
1.2.3 气道模拟 主要分为气道梗阻、舌(咽)部肿胀、喉痉挛等模拟。包括:高级气道管理模型、梗塞训练模型、环甲膜穿刺和切开模型、高级气管插管仿真模型等。
战场环境下伤病员的疾病特征和救治原则不同于平时生活环境下的一般疾病。如何有效救治伤病员,最大限度保存伤病员的战斗力则是提高部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基层卫生机构作为参与一线保障的卫勤前沿力量,发挥着实践运用的主体作用。自配发及购置的各类战救模拟训练装置投入到战救训练后,基层卫勤人员的战地急救处置能力得到了快速提高。目前,在基层运用较为广泛的战救模拟训练器材主要为CPR、环甲膜穿刺和切开模型、高级气管插管仿真模型、全功能创伤模型、气胸训练模型、多功能肌内注射模块、高级外科缝合肢体模型等。从近年来多次参与部队处突、救援及演习行动中发现,基层卫勤人员在急救处置的流程、效果、时间和调查官兵满意度上均有了明显提高。例如,某支队在处置某地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时,出现多名战士不同程度的复合伤,参与处突的官兵和卫勤保障人员由于经过了日常各类战救模拟训练,卫勤人员对伤情判断准确、处置流程熟练、分工配合得当,对比之前处突任务中救治类似的复合伤病员,单在完成急救处置的时间上就缩短近15 min,伤病员的痛苦也得到有效减轻。实践证明,实战感受能有效引导官兵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战救训练中,卫勤训练考核成绩显著提高,呈现出主动参训、技能提升、人人达标的战救训练良性循环。通过各类实践及调研总结,在战救模拟训练中使用“模拟人”等各类模拟设备中,受训人员还需按照其主要用途、训练计划、使用计划、技术性能、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正确使用方能达到预期训练效果。模拟装备主要由“橡胶”、“发泡剂”、电子传感器、线路板、测量仪等组成,训练时需注意防潮、防长期光照、防过热、防霉烂;极低温条件下,要操作平稳,防止脆裂及温度骤变。对于不同模拟装备可根据技术指标规定,进行定期、定时保养和维护,可根据情况实施使用单位与生产厂家保养相结合,常规使用保养和集中重点保养相结合。在实际各类战救卫勤训练中,装备多、人员多、环境复杂,认真执行各项管理规定,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建立登记、统计、上报制度,严格“三定”责任制(定人管理、定人保养、定期维护检修),及时掌握模拟装备状况,对防止装备发生故障和技术状况下降而影响训练效果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战救模拟训练可使受训者在逼真的伤病模型和环境中提高训练成效,通过在模拟现实的急救工作环境,如战地场境、救护车或野战救护医院(所)内,实现对战救医护团队进行类似实战的培训,从而提高战救卫勤人员的临床判断和决定能力,同时也可训练指挥者的领导能力和卫勤人员之间的合作性[5]。美国海军通过使用外形和真人一样的模拟患者,模拟军事场景,实现军医在“真实”战斗场景下对伤员的救治。由于效果显著,美国海军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医学模拟培训机构和海军虚拟医院,并由专业机构负责管理[6]。未来可借鉴国际战救训练的各种先进经验,结合我国武警部队实际重点研究各类任务及灾害救援中战创伤模拟训练系统、心理健康指导模拟训练系统及战救医学教育的各类工具等,进一步补充完善体系建设中各级战救训练装备系统和训练管理体系,进而真正达到实战化的战救医学训练水平。
[1] 李 檬,罗泰来,常学宏,等.我国医学模拟训练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2015,15(6): 46-47.
[2] 罗泰来,李 檬,牛 振.我国医务人员医学模拟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2014,31(5): 408-409.
[3] Zimmermann K,Holzinger I B,Ganassi L,etal.Inter-professional in-situ simulated team and resuscitation training for patient safety: Description and impact of a programmatic approach[J]. BMC Med Educ,2015,15: 189.
[4] 李 檬,罗泰来,陈伯华,等.医学模拟训练设备类型及发展趋势[J].海军医学杂志,2013,30(2): 67-68.
[5] 常学宏,罗泰来,牛 振,等.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生命支持训练模式的启示与思考[J].海军医学杂志,2014,31(4): 310-312.
[6] 李 檬,王 敏,罗泰来,等.美海军继续医学教育和医学模拟训练[J].人民军医,2013,64 (4):401-402.
(2017-01-04收稿 2017-03-28修回)
(责任编辑 郭 青)
孙小闵,硕士,主治医师。
550005 贵阳,武警贵州总队医院
R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