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欣
【摘 要】现代家庭教育中,亲子交流的方法、质量直接影响到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能及时了解孩子内心的变化和想法,并与之进行有效的交流也是孩子身心健康的保证。本文中,笔者根据本学区中的家长和孩子的特点,在口头交流遇到瓶颈的时候,寻找到一条以家长品读和接写孩子的循环日记为交流方法的道路,将孩子的循环日记变成亲子循环日记,并在实施过程中,总结出家长日记要学会放低姿态、要做到感情充沛、要体现鼓励为主、要表达理解万岁几种有效的交流方法,从而打开了亲子沟通的大门。
【关键词】亲子沟通;循环日记;促进交流
一、缘起: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作为下沙一所小学的老师,在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笔者深深觉得故事中的大锁就是我们的孩子们,而故事中的铁杆就是我们的家长,那一把打开大锁的钥匙却难以寻得。下沙是一座杭州东部快速崛起的新城,而这座新城点点滴滴的变化离不开来自全國各地的建设者们,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下沙学校中外来务工子女比例达到百分之八十之多。这些孩子从小跟着父母走南闯北,身上有着诸多的优点,但是进城务工人员家庭长大的孩子很大一部分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他们的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少之又少,这样的问题在小学高段尤其突出。
在台湾铭传大学教授江惜美所著的《爱他就要鼓励他——培养孩子100招》一书中,第一招就是常常和孩子沟通意见。可见,在家庭教育方面,亲子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多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疑难困惑甚至是心理问题,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正确的进行疏导,这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有很大的益处,做父母的应该细心观察和研究自己的孩子,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根据上述思考,笔者就亲子沟通的问题在班级家长中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
问题1:多久和孩子交流一次?(单选)
A:每天 B:2、3天 C:一周 D:更久
问题2:和孩子交流的主要内容?(多选)
A:学习 B:饮食 C:学校生活 D: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问题3:在亲子交流时,孩子的状态?(单选)
A:很愿意交流 B:一般 C:不耐烦 D:没话说
问题4:如果当天未能与孩子交流,原因是什么?(单选)
A:下班太迟,孩子睡了 B:孩子认为和父母没有共同话题 C:总是问学习,孩子嫌烦 D:其他
调查结果见下表:
根据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家长们并非不想和孩子交流,部分的家长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部分家长有心、有时间和孩子沟通,却没有掌握沟通的方法,或总是单一地只跟孩子沟通学习上的问题,导致一开始沟通,就遭到孩子厌弃或不耐烦面对这样的现状,尽快找到一条连接家长和孩子心灵的道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尤为重要。
二、“亲子循环日记”的实践
(一)沟通之法,近在咫尺:“亲子循环日记”的实施设想
家庭是每个人情感的港湾,尽管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步入青少年阶段,随着独立意识、自主性的增长,对父母的依赖性会逐渐减少,但和谐的亲子关系依然是青少年心智健康成长的重要养料。笔者也经常思考,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拉近家长和孩子心灵的距离。
一次,笔者批阅学生的小组循环日记,一个叫小坤的孩子写的日记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日记的大意是这样的:一次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竞赛之后,小坤发挥略有失常,回去被父亲批评了并让他罚抄,他不服,跟父亲顶嘴,本来抄一遍的,结果被加到4遍,最后含着泪抄完了,结尾处写到抄的过程中冷静了,也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孩子的文章让笔者看了很感动,在这样的年龄,在罚抄的过程中能明白父亲的苦心,着实是不容易的,拥有这样的儿子,是这位父亲的福气。为这篇文章写完评语,笔者觉得这篇文章要是让孩子的父亲看一看就好了,父亲看到孩子能明白自己的苦心,一定会大感欣慰。
何不让家长们都看一看孩子的循环日记,既是日记,有相当一部分文章其实就反应了孩子的内心状态和内心活动,内心想法,用笔谈的方法促进亲子沟通,把学生的小组循环日记变为“亲子循环日记”。较之笔谈,口头交流,随口而出,经常会带着一些情绪化倾向,随意性强,容易伤害孩子,或对孩子造成误导。或者唠唠叨叨,不疼不痒,过耳即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笔谈是书面语言的交流,其交流的内容也一定会经过家长的深思熟虑,也可以反复修改,有较强的理智性和条理性。孩子看后,可以引起思考,并与家长之间彼此深入了解,也可以冷静、理智地交流沟通;可以彼此心悦诚服,也可以求同存异。所以笔谈在笔者班级这样的亲子沟通并不是很顺畅的状态下,或许不失为一种拉近亲子关系的好选择。在征得孩子们的同意后,笔者开始尝试推广“亲子循环日记”,即每个孩子日记写完后,让家长品读,并以跟孩子聊天的形式在孩子日记后面写家长日记。
(二)倾心培育,花香满园:“亲子循环日记”的实施策略
任何一种好的方法都需要操作者的精心设计,笔谈也是一样,作为不同于口头交谈的一种可尝试进行亲子交流的方式,若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必须注意对象的特点,精心组织好交谈内容。既然这次笔者所用到的方式是亲子日记,家长在与孩子进行循环日记对话之前,就必须要将孩子所写的文章看懂,明白孩子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绪,因为了解是笔谈的基础,只有了解才能有的放矢。而家长在撰写日记,跟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也在站在孩子的角度多考虑,在理解、尊重的前提下将自己所想表达的思想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心心相印”也是沟通的前提,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家长和孩子也是一样。
在尝试了近一年的“亲子循环日记”以后,笔者与家长一起总结出一些好的方法。
1.交流要学会放低姿态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关系里,父母往往以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样子出现在孩子面前。大多数的父母自我壁垒性很强,不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给孩子们看,通常,他们习惯用命令式或者指派式的语言跟孩子沟通,教育孩子,而这种强硬的口吻,往往会孩子造成一种被打击、被轻视的不平等感。
要想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父母应抱有一种与孩子平等做朋友的意愿,放低姿态,以民主、自由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展现一个真实的、不完美、可亲近的家长形象。
案例1:
有一回,一个叫小悦的女孩子写了一篇日记,大致内容是说自己以后的梦想,她的梦想是环游世界,并且文章还写了一些对于美好未来的设想,小悦的妈妈在阅读以后,在家长日记栏写道:
看了这篇文章妈妈想说,想点实际的,不要整天想一些不着边际的东西。不过么,老妈还真希望我宝贝女儿的梦想能成为现实,那样你就可以带上老妈去环游世界啦,哈哈……老妈小时候也和你一样成天爱东想西想,那时候我的梦想就是做一个好妈妈,现在我的梦想实现啦,哈哈……
笔者在批阅这篇日记的时候,看到家长日记的前面一半,还感觉到家长不解风情,心头紧张了一下,但是在批阅后一半的时候,不禁微微一笑。这位家长的话语风格充分让人感受到母亲是站在跟孩子同一年龄阶段,以理解的、幽默的口吻在跟孩子进行交流,还以自己小时候也爱胡思乱想的例子让孩子感受到一种同理的存在。这种蹲下身子对话的模式,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尊重与慈爱、和善与平等。相信如果父母都能以这样的方式跟孩子交流理想、交友、人生等各方面的话题的话,孩子再也不怕把心中的小秘密告诉父母了,那时候,何愁跟孩子不贴心?
2.交流要做到感情充沛
用笔“说话”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充分渲染感情。家长以朋友兼师长的身份,充满感情地与孩子交谈,容易使孩子感到被人尊重,容易感动。从而拉近亲子之间的心灵距离,让孩子体会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
案例2:
有一回,学校组织学生、家长一起听了《中国梦˙我要上大学》的演讲,现场好多人激动流泪。小航在听后写演讲后了一篇听后感,内容大致为被演讲所感动,作为一个孩子、作为一名学生要懂得感恩父母,感谢老师,并且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小航的父亲在看了文章以后在家长日记栏写道:
听了这个讲座,你好像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文章很生动,很感人,好好努力,希望更多地看到你们的精彩,切记,老师的勤劳和奉献我们不能不爱!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们没有不爱的理由!
小航父亲话语中的两个感叹号让笔者热烈盈眶。这则评语掷地有声,直入笔者内心深处,相信也这些话也直入孩子的心灵深处,并且也一定在孩子的心灵中轻轻悄悄地栽下感恩和爱的种子,懂得爱和感恩的人一定是善良的。在这位父亲这样的情感教育下,不愁孩子和家长不走心。
3.交流要体现鼓励为主
青春期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已经比较明白事理,但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还没有那么强,就像有时候他们明明知道该好好学习,却仍然控制不住想要玩一会儿游戏或者看一些电视节目,每当因为这些事情浪费了复习的时间,而在测试中没有取得良好的成绩的时候,家长还没有批评他们,他们就已经自责万分,如果这个时候家長能够适时地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起加强自控的信心,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发试卷是孩子们日记中经常会写到的题材,当孩子把一不太理想的试卷给家长看的时候,总会遭到家长的批评,可这事儿从孩子口中变到纸上,结果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案例3:
一个叫小琦的女孩是笔者班上成绩比较稳定的学生,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的,有一次考试前因为贪看一本课外书,耽误的复习和休息,以致考试发挥失常分数不太理想,因为在发试卷的时候被老师批评了,小琦以此为内容写了一篇文章。小琦的妈妈看到文章后,在家长日记栏写道:
妈妈对你这次考试成绩也不满意,不过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妈妈想你应该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老师既然已经批评过你,妈妈就不批评你了,希望你经过这次事情以后能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相信我的宝贝女儿能做到,并能在下次的考试中挽回失去的分数。
看了妈妈的日记,小琦不禁又在下面加了一句回复:谢谢妈妈的原谅和鼓励,我会记住这次教训,努力学习的。
从这则亲子日记,可以看出,选择的笔谈的方法后,家长的话语还是非常理智的,而且家长日记也充分建立在了理解孩子、鼓励孩子的基础上,内容把握很有分寸,深浅适宜,不挫伤孩子的自尊,以理服人,给孩子提出了良好的建议,而不是粗暴的批评,家长日记中的话语语气温和,方式委婉,使孩子乐于接受,也不再害怕跟家长沟通学习上的问题了。而且在家长日记后面,孩子又跟写了一句,说明亲子日记已经起到让孩子愿意与家长“谈”的目的。
4.评语要表达理解万岁
青春期的孩子缺乏理智而又比较情绪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喜欢图一时痛快。“我喜欢”、“我愿意”常被他们当成口头禅,当然冷静下来后也会为自己的冲动行为而后悔。而父母是相对成熟的理性的成人,因此,经常会从自己的社会阅历和理性思考出发去教育要求孩子“你应该这样做”,这成了家长的口头禅,这就与孩子情绪化的“我愿意”发生了冲突,孩子往往更加听不进去。这时,父母首先需要去理解他们情绪、行为的合理性,与孩子达成共识后,再告诉孩子正确的道理,笔谈更容易促进家长在遇到孩子身上的问题的时候冷静处理。
案例4:
一回,一个叫小城的孩子写了一篇日记,内容是关于他们五六个男孩子在放学后没有及时回家,而是如何躲过值周老师的检查,偷偷留在校园里踢足球的事,小城觉得这件事很刺激,文章写的也颇具幽默的特点,小城的妈妈看了这篇文章在家长日记栏写道:
哇,儿子,原来你们的生活中还有这么惊险的事情,这篇文章中妈妈也看出你那颗热爱足球的心,妈妈以后会支持你踢足球的,不过妈妈也想劝你放学不及时回家爸爸妈妈会着急,迟了,路上也不安全,如果你喜欢踢足球,双休日约几个同学一块儿去,并且要让妈妈知道地点和回家时间,妈妈会同意的,好吗!
小城妈妈的评语让笔者激动万分,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还有些紧张,怕小城的妈妈看到这篇文章会批评他,第二天小城也很高兴地与笔者说很惊奇妈妈这次会写这样的评语,以前这样的事情根本不敢让妈妈知道,肯定挨一顿猛批,况且妈妈不喜欢他踢足球,没想到这次妈妈不但没批评他,还理解了他,他以后也要理解妈妈的心,要完成作业再去踢足球,决不让踢足球影响学习。
是笔谈让小城的妈妈冷静下来,采取先情后理的策略,先与孩子的达到情感交融,情理同步,达成与孩子心灵的相通,再说出父母的道理,这时的道理孩子才能听进去,孩子才能遵照去做,这时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帮助。这次小城妈妈在教育小城的问题上打了漂亮的一仗,笔者也为他们母子感到高兴。
三、实践反思:流于笔端,行走心间
经过近一年的“亲子循环日记”实践,许多家长和孩子感受到了亲子交流带来的好处,每次有优秀的家长评语,笔者都会在经过家长同意后,将这些优秀的评语放到班级QQ群,供大家学习、交流、讨论。通过这样笔谈的方式,孩子们感觉到父母比以往宽和了,更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们了,而家长们更是明白了父母既要当孩子的生理父母,又要当孩子的心理父母,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情绪变化以及心理需求。不论年龄多大,每个孩子都有各种各样的情感、独立、自尊、平等和成就等各种心理需要。亲子关系的和谐,父母需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需要良好的有效的亲子沟通。
现在,笔者班级中,多数家长都越来越会写,很多工作忙碌的家长也非常珍惜这一周一次关注孩子内心所思的机会,家长们的日记也是越写越长,欲罢不能,仿佛跟孩子有说不完的话,在批阅循环日记的时候,笔者也越来越多的在家长日记后面看到几句孩子们的回话,而家长又在回话后面再接着与孩子用笔交谈,让笔谈真正气到了亲子交流的作用。亲子循环日记在家长和孩子的心灵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家长们走进了孩子的心。
打开了亲子沟通的大门,笔者的思考并没有结束,家长跟孩子的笔谈越来越好,但是亲子交流不能仅限于笔谈,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重要的还是在言语的沟通,不知道每回家长们写家长日记的时候,或者是写完以后,他们之间有没有言语的交流,是就此打住,还是就一个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怎样打破家长与孩子之间言语交流的障碍是笔者下一个突破的目标,相信在笔谈的基础上,这个目标的实现将在不久的将来。希望每位家长都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真正的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伙伴、朋友。
參考文献:
[1]詹万生等《和谐德育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吴增强《青少年心理辅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