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情感教育融入于语文教学之中

2017-05-16 08:28李能旺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情感教学环节小学语文

李能旺

摘 要:语文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基础之上,获得情感方面的成长。这就要求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挖掘教材内容之中的情感因素来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为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学生;教师;环节

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感觉和反应。情感教育是丰富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手段,通过情感教育,用善良的、美好的、温暖的、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方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从心灵、道德层面给与指导,给与帮助。当然,把情感教育完美的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需要长期的摸索,找出最佳的适合学生,同时也适合教师开展教学的方法。把情感教育融入于语文教学之中,这也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教学水平一种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对丰富语文教学方法大有裨益。

一、深入了解学生

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需求也是一样,他们每个人对于情感的需求是不同的,有的学生需要的是教师不断的鼓励和赞扬,有的学生则需要的是教师更多的关注,有的学生则需要的是学生耐心的引导等等,教师需要全面的了解不同学生不同的需求,这样才能有更多更加有效的情感投入。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需要走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找到学生情感的投入点。具体操作时,可以结合不同年级教材的特点,在教材中找到和学生心理相通的篇章,通过文章的故事或者人物唤起学生对教师情感投入的反馈。重点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教材中寻找、检索、提取与学生情感需求相对应、甚至共通的信息,让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进而引起心理共鸣。

二、注重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双方在共同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流师生间的人际情感。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没有一种情感上的沟通,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就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教师的情感起着感染和动力的作用,师爱是这种情感的具体体现,犹如阳光、雨露。因此,教师作为组织者,应处处以学生为本,对学生既要“晓知以理”又要“动之以情”,发挥他們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心境和情绪,发展自己维持教学活动动态平衡的能力。即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选择适宜多变的教学方法,正确评价自己和学生,从师爱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授课艺术,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提供实践并获取成功的机会。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自然的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期待和尊重。相应地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敬爱、信赖和期待之情,并会积极配合教师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自信心也随之产生。学生的这种合作性的情感会促使教师的教学心境更趋良好、教学动机更趋合理、教学更具有创造性和反思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反思性学习。

三、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是一门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异常紧密的学科,在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充分的利用语文这门学科的这一特点,将教材内容之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能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来感悟教材内容之中的情感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情感体验会更加的真实,对于学生内在情感的熏陶和塑造作用也会更加的强烈。在这个方面教师也要不断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在生活之中学习,在学习之中生活,将时时刻刻的学习都变成一种感悟,用心去体会生活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非常有效的激发和提高。

四、掌握融合技巧

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

(1)深入品析文本,引导体味情感。教师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要点、重点,也要分析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努力体验,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要使自己在教学中能用教学内容所内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打动、感染。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就是教师体验作品的过程。教师理解得越透彻,给学生讲解就越透彻,对学生的感染也越深。

(2)创设教学情境,诱发情感共鸣。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感人情节,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电教化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不但能为语文课堂增辉添彩,还能拉近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三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

2.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学生作文是一个立足于个人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心智活动。学生之所以写不出作文来,就是因为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所以作文训练必须与生活、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从生活中寻求写作的素材,解决无话可说的矛盾。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语言积累也随之丰厚起来,作文自会大有长进。

(2)时常练笔,积累情感。除了在作文课堂上,学生的随笔本是教师培养学生积累情感体验的最佳土壤。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做读书笔记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与情感。同时,学生的随笔本也可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这样做,既能沟通师生情感,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加强评改,深化情感。评价和批改是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认真、恰当,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如果只是敷衍了事或者过于严厉,学生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水平因人而异,要给予不同的评价。例如,针对那些后进生,教师要发现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并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情感的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教学的激情感动学生,激发学生情感的投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

猜你喜欢
情感教学环节小学语文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
激发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