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面脑膜瘤脑膜尾征其硬膜侵袭性的临床研究

2017-05-16 17:28张善宝
医学信息 2016年33期
关键词:临床研究

张善宝

摘要:目的 观察凸面脑膜瘤脑膜尾征的临床意义,并探讨其对手术中硬脑膜切除范围的影响。方法 选取从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SimpsonI级的凸面脑膜瘤患者共6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前影像学检查是否存在脑膜尾征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纳入患者33例,对照组纳入患者28例,术中均切除据肿瘤周边至少2 cm以上的硬脑膜,瘤体标本同时进行PCNA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33例中硬脑膜肿瘤细胞浸润阳性占45.5%,而对照组28例中硬脑膜肿瘤细胞浸润阳性者占42.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标本PCNALI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分别为78.8%、72.7%,对照组患者标本阳性率为75.0%、71.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凸面脑膜瘤周围硬脑膜侵袭性与是否存在脑膜尾征不存在相关性,因此在手术时,应常规对凸面脑膜瘤周边硬脑膜进行侵袭性切除,以保证肿瘤患者的手术效果。

关键词:凸面脑膜瘤;脑膜尾征;硬膜侵袭性;临床研究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原发性良性肿瘤。侵袭性脑膜瘤主要是指肿瘤向相邻硬脑膜、蛛网膜、颅骨及头皮等组织浸润性生长的肿瘤。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是脑膜瘤侵袭性生长及侵袭程度。对肿瘤的局部侵袭特性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的重要关注。脑膜尾征(dural tail sign,DTS)又称作“Flare 征”,是指增强MRI扫描时脑膜瘤在紧邻脑肿瘤的硬脑膜上出现的一扁平的或线状增强的现象,临床最常见于脑膜瘤。本研究旨在观察凸面脑膜瘤脑膜尾征的临床意义,并探讨其对手术中硬脑膜切除范围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0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SimpsonI级的凸面脑膜瘤患者共6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前影像学检查是否存在脑膜尾征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纳入患者33例,对照组纳入患者2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46.1±2.8)岁,肿瘤平均直径为(5.7±1.1)cm,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46.3±2.7)岁,肿瘤平均直径为(5.6±1.3)cm。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凸面脑膜瘤。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脑膜尾征依照以下标准进行判定:①从肿瘤起始的强化带至少在连续两个MRI层面上显示;②强化带靠近肿瘤处最厚,向远端逐渐变细;③增强后强化程度较肿瘤本身高。

1.3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肿瘤全切术,切除范围包括全部肿瘤、硬脑膜附着点、受累骨质和紧邻肿瘤基底缘及基底周围至少2 cm的硬脑膜。

1.4研究方法 瘤体及硬脑膜标本同时进行病理检查、PCNA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肿瘤标本病理结果 61例肿瘤标本中纤维型23例,内皮型20例,分泌型7例,血管瘤型8例,非典型性3例。观察组33例中硬脑膜肿瘤细胞浸润阳性占45.5%,而对照组28例中硬脑膜肿瘤细胞浸润阳性者占42.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标本PCNA LI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情况比较由表2可见,观察组患者标本PCNAⅡ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分别为78.8%、72.7%,对照组患者标本阳性率为75.0%、71.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膜可分为蛛网膜、硬膜和软膜三层。凸面蛛网膜向硬膜内伸进许多突起,称为蛛网膜绒毛,绒毛顶端有脑膜帽状细胞,一般认为脑膜瘤来源于蛛网膜颗粒处的脑膜帽状细胞。由于脑膜瘤常发生于蛛网膜颗粒的静脉窦处,并与此处的硬膜紧密相连,供血来源于颈外动脉,故凸面脑膜瘤常具有紧贴脑膜和邻近颅骨的重要特征。凸面脑膜瘤MRI表现为如下特点:邻近硬脑膜强化,并见脑膜尾;邻近颅骨内板单纯增厚;颅骨内板受侵蚀,瘤体组织突向板障或在板障内呈结节样、蘑菇样、匍匐状生长,瘤体组织再向外穿破颅骨外板,并侵犯头皮下形成肿块。早期临床上认为脑膜尾征是鉴别脑膜瘤与其他颅内肿瘤的一个常见而有效的指标,但近来许多病例报道“脑膜尾征”也出现在非脑膜瘤的肿瘤或炎症病变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观察组33例中硬脑膜肿瘤细胞浸润阳性占45.5%,而对照组28例中硬脑膜肿瘤细胞浸润阳性者占42.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标本PCNA 11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分别为78.8%、72.7%,对照组患者标本阳性率为75.0%、71.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凸面脑膜瘤周围硬脑膜侵袭性与是否存在腦膜尾征不存在相关性,因此在手术时,应常规对凸面脑膜瘤周边硬脑膜进行侵袭性切除,以保证肿瘤患者的手术效果。

猜你喜欢
临床研究
口干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小儿院前急救及急诊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吸附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复方硼酸含漱液的药理毒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