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阶层心理学背景下的公平研究

2017-05-16 09:27陈冰赛
大观 2017年3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心理学

陈冰赛

摘要:社会的阶层代表了个人所拥有的全部社会资源,以及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等级的感受。社会阶层因广泛的功能、深刻的影响、系统的结论以及独特的概念,成为了心理学当中比较热点的领域。当前有五种研究的视角,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文化、健康心理、劳动和等级。而基于现有视角对社会公平和社会阶层的关系相对来说,研究比较少。本文从社会认知的角度出发,在社会阶层心理学背景下,对公平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社会阶层;心理学;公平研究

阶层是一种社会的现象,阶层分化是社会各阶层因为掌握经济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而在社会结构中逐步形成比较明晰的层次划分。阶层的分化除了能长期的存在,另外还会在部分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变革。科学地研究社会的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一二十年社会经济政治的变迁也使社会分层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随着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财富的增长速度也以过去数倍的速度聚集,贫富差距的增加也引发了学术界很强烈的兴趣,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均介入研究。短期的时间里,不管是研究上还是理论上,都有很多比较重要的成果,从而开始产生社会阶层的心理学。

一、不同阶层感知公平的差异性

(一)社会分层的研究

当代社会阶层分层研究的主流,目标被简化为描述社会阶级或阶层结构以及这些阶层产生或持续的过程。据此,他们主要是关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社会分层的方式和来源,二是当代社会分层的结构,三是社会分层的制造过程,四是社会分层的后果。

(二)贫富差距

人是怎样感知公平,又是怎样觉得社会不公平呢?研究发现,预测公平感最强的就是个体的归因方式,也就是能否感到公平,决定于个体对于事件的结果归因。例如,个体对贫穷以及富裕的归因倾向,对分配公平感而言有非常大的影响,假如倾向于机会不平等(外归因),分配公平感就不强,假如倾向于个体的能力,(内归因),分配公平感就比较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的样本中,这一结果都得到了强大的支持。当前在微信中流传最多的就是“阶层固化”,这固然是对阶层上升通道关闭的忧虑,也是对于暴富群体的仇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分配制度的调整和变化,商品市场促使了贫富悬殊的现象。贫富差距的加剧引起的分配不公平感已经成为较为热门的话题,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由于个体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有着相异的不公平感受。从而得知,个体感知社会公平的一个基础因素就是怎样对经济结果进行归因。从某种观点来讲,一些低阶层者倾向于对事件做外归因,但是高阶层者更倾向于做内归因[1]。

(三)社会不同阶层的公平感差异

一项研究的很多项指标显示,处于社会低阶层的人反会觉得社会是公平的。而且在此前后,也有一些研究在不同样本的基础上,得出相似的结论。这种低阶层认为社会是公平的观点被称作为地位公正化假设。但由于研究不断深入,很多的研究结果对此种观点也提出了质疑。由于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争议,所以,在中国样本的基础上,课题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考察,有两个指标可以对社会公平感进行反映,系统性正当性感知就是其中一个指标,而在生活当中常常会被提到的分配公平感就是另外的一个指标。在全国各地,这两项研究都在广泛地取样,而结果上也显示,不管是社会分配的公平感还是系统正当性感知,还是个人分配公平感,主观高阶层都明显的高于主观低阶层,这也与国外所研究出的结果相一致。而且在社会认知视角的基础上,我们也考察了归因的倾向在此所起到的作用,而且在实际当中也得到了证实,有一些低阶层之所以感到不公,主要是由于了解到了更多社会因素对个人的经济困境当中所起到的作用。但在目前,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的揭示,此外研究会为什么会支持公正化假设,有哪些深层的因素,还有待下一步探究[2]。

二、社会公平对阶层的影响作用

(一)社会阶层对低阶层产生的影响

要想改变我国的贫富差距太大的状况,就要让低阶层能够顺利地向上流动,但是这又决定于低阶层的人群追求的个人目标。但是,通常而言,低阶层一些比较重要的人生目标是比较难实现的。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对低阶层者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应用目标动机理论来解释,在支持性的这种环境下,个体目标更利于实现。但目标支持环境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公平,会在目标设定的期间,对目标的可得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决定了不同社会阶层者追求目标的目的以及动机。在组织行为学这一领域,一些研究者说组织公平可以对目标承诺进行预测,但是很少有研究将组织公平这种领域延伸到社会公平这种领域,这样才能对社会公平对个体目标的实现和承诺的影响进行考察[3]。社会分化的急速发展,使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走过了由学历社会向业绩社会的过度。学历社会有着身份社会的痕迹,同时又和业绩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都对于低阶层的发展没有可以占据的任何优势。社会阶层之间界限的清晰化,在阶层之间和阶层内部的成员之间,仍然有着流动化和灵活化的关系,而且不同阶层的人们均依靠法律契约保护自己。但是特权的荫庇又影响着穷人子弟向上的通道,没有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源的人,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越发困难。在八十年代初期通过高考获得分配工作以至改变出身的情况不再出现,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也幾乎完全封闭。

(二)公正的世界信念

假如说人们能够直接地感知社会的公平感,那么公正的世界信念就是人们更深的认识到自己所在的世界是不是公正。拥有公平的世界信念的人愿意去相信这个世界是公平并且是公正的,每个人所得到的都是应该得到的,而这种观念也和善恶终有报这种思想有着几分相似之处。公正理论指出:“对不公平的事件的再次认知,会使个体产生不舒服感和痛苦的情绪体验。”拥有这种公正公平的信念,首先是需要成年人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心理学家认为健全人格是生物进化所赋予人的本性在充分发挥时所能达到的境界,也是人类应该追求的价值目标。心理健康的层次可分为心理疾病或障碍、心理机能正常和人格健全三个层次。但是不一样阶层,要面对不同的生活实际善,他们也分别存在低层次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过度紧张和焦虑、对周围环境的顺从或反感、内心的冲突和挣扎等。阶层分化的过程中,阶层之间的政治差距逐步缩小,而经济差距则越来越大。对于一些高阶层,他们控制着资源分配的渠道,他们不公平的社会运作方式,也影响威胁到低阶层群体成员的信念和价值观。这种公正的世界信念可以更好地对其自身地位合理性以及自尊进行维护。一旦他们的优势权利受到威胁,他们也会做出反击以维持现状并消除威胁。而低阶层的如何则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而有改变现状的动机。社会公平在阶层的分化中对于民主和法制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些具有经济实力的阶层不断通过非程序手段谋求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甚至有些超越法制的念头。但是对于一些低阶层而言,情况就比较地复杂。低阶层者会按照情境信息来进行判断,当他们保持着这种信念的时候,就会认为自身所处的糟糕的处境是环境造成的,也是应当的,而这对低阶层者改变群体的地位是非常不利的。

三、阶层分化和社会和谐

(一)阶级分化的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

社会的分化实质上是社会分工在不同成员之间的差异体现。国家的市场机制调整了各阶层在各方面的比例关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全体成员起到了激励的作用。“阶层”可以体现社会群体划分的稳定性,而阶层之间的相互评价和阶层的自我评价也都是多角度的。人们之间地位和收入的差别,对于协调各阶层的关系也有着根本的影响。当前已经从“学历从社会认知视角进行分析,是客观物质资源和主观感知的社会地位差异,造就了人们对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认知。而处在同一社会阶层中的人们有着相对稳定的心理和情感认知,客观环境又导致了不同阶层者的认知倾向差异,这些差异也影响到不同群体的生活状态。

(二)阶层分化与社会和谐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高级成果,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经济上的共同富裕和政治上的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根本目的。一百多年前的社会科学家们就从社会和群体的层面对社会阶层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进行了研究,近二三十年心理学家对于社会阶层和健康的研究也显示,高阶层者有着更好的健康状况和更长的寿命,体验到的幸福感更强。在目前的条件下,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前提下,社会阶层分化对人的上进心的激励,强过于空洞的政治说教。

当前社会科学界对我国阶层分化的研究整体还处在初级阶段,但随着政治实践的进展,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反腐力度的增加,社会竞争也趋于公平和透明,对于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社会阶层的心理学还处在不断地发展阶段,揭示高低阶层心理和行为差异,也让我们看到了阶层给人带来的深刻影响。在微观上,可以在探索心理根源的基础上,对低阶层难以向上流动的一些因素进行挖掘,这样才能培育出低阶层的社会创造性和适应性。在宏观上,也要将很多种社会上的因素把握住,建立综合的模型,寻找当下限制低阶层发展的缺陷,为低阶层追求成功提供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彭心安.阶层分化与社会和谐[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2]郭永玉,杨沈龙,李静等.社会阶层心理学视角下的公平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15(08):1299-1311.

[3]郭慧玲.由心至身:阶层影响身体的社会心理机制[J].社會,2016(02):146-166.

[4]周春燕,黄海,刘陈陵等.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社会阶层对阶层刻板印象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04):511-515.

[5]刘宗粤;何苗;刘裔.没有过不去的坎:中国社会各阶层心理障碍分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6]黄希庭;郑涌.心理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肖航.不同社会阶层分配公平感的研究—公正敏感性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4(05).

[8]胡小勇,李静;芦学璋;郭永玉.社会阶层的心理学研究:社会认知视角[J].心理科学,2014(11):1509-1517.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心理学
社会公平对中央和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
“没有用”的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跟踪导练(二)5
统战部11年后再设正局级部门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
数码上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