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慧++蒋媛++唐荣婷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一直以来都是高校众多艺术专业教学内容中较为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工作环节。在新时期素质教育新型教学理念的带动和影响下,对高校在校学生在艺术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上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如何才能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措施,全面实行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与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水平的提升,就成为了相关教师的重点研究内容。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实践能力
在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的带动和影响下,我国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工作无论是在教学方式的应用还是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质量还是效率方面,都被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民族舞蹈凭借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表现形式,逐渐受到了广大社会成员的追捧和喜爱。高校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的开设已经成为传播我国民族舞蹈艺术内容最为主要的方式和途径之一。
一、简析我国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
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是我国民间民族文化最为主要的存在特征。在我国当今社会的发展阶段,全国大部分地区高校民族民间舞蹈专业教育教学专业的授课教材,都是由相关授课教师在根据国家教育局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设定的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大纲相应教学规划内容的基础上编排而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我国汉族、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以及朝鲜族五大代表性民族的舞蹈教学。部分地区的授课教师在编排教学用书时,也可以根据授课地区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将其结合引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作为重点教学环节之一[1]。
在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新型教学理念的带动和影响下,经过高校民族民间舞蹈专业授课教师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其在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具体教育培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教材建设匮乏、教学方式单一以及教学理念守旧落后等一系列弊端现象。
二、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与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更新教学理念,开发创新能力
负责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授课教师应在素质教育新型教学理念的影响下积极转变自身传统的教学思想,将培养高校学生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作为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最终目标。传统以培养民族民间舞蹈专业型结构人才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和满足现今社会较为严峻的就业发展现状提出的基本需求。这就要求相关授课教师在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将现代社会多元化的社会元素最大限度的融入教学设计的内容当中。在有效培养学生全面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存在形态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各个民族其民间舞蹈的主要风格特点[2]。
教学理念的秉承是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工作最为主要的前提基础,对教学模式的应用以及艺术实践能力发展方向为主的培养方案的形成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授课教师可以在主修课程以及选修課程中适当加入与民族民间舞蹈人文知识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的思考方式,最终有效提升其在民族民间舞蹈方面的创新能力。
(二)完善教材建设体系,培养创造能力
进一步精确民族民间舞蹈在地域特色以及种类繁多的民族风格方面的提炼与选择,是在当前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相关授课教师尤为关注的重点工作改革内容。相关授课教师在安排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将民族民间舞蹈进行规范性以及原生态两种不同分类内容的划分。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应当在高度强调民族民间特色精神内容的基础上,将现代化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基本特点充分表现出来。在高校民族民间舞蹈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影响下,传统学院风的教材编制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在艺术实践方面的能力水平。这就要求相关授课教师要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教材建设体系,必要时还可以通过社会走访调查的方式,将授课所在地区民族风情等加入到教学内容设计当中,实现教材建设体系的因地制宜和有的放矢。
(三)丰富教学方式,提升实践能力
丰富授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专业在读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前提条件。授课教师在自身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可以适当引入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民族民间舞蹈知识内容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以动态化的教学形式更加生动立体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让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背后存在的社会自然风以及民族人文风的学习具有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3]。
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蒙古族生动活泼的马背舞蹈的体态发展特点、傣族舞蹈与自然相结合的发展趋势以及朝鲜族舞蹈中体态步伐的文雅等通过照片、图片以及视频短片的方式,展现给班级的学生。现代化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在帮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在动手实践方面的学习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全新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授课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这一教学目标的形成是在当今社会艺术教育教学事业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的带动和影响下产生的必然结果。只有相关授课教师真正认识到培养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才能采取科学的培养措施,最终实现教学质量和培养能力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曾婕,孟梦,夏宇航.立足区域,传承发展,放眼未来——第二届“全国区域少数民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朝鲜族)舞蹈课程展示暨课程建设研讨”[J].舞蹈,2016(08):10-15.
[2]冯墨凝.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音乐时空,2016(05):169-170.
[3]王岩.侨系高校复合型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音乐探索,2015(04):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