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要:唐代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唐代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座奇峰,既崇尚法度又重情感表现,并且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成为一种普遍认同。楷书和草书体现着唐代的书法规则,也同样是唐代书法的最高成就,唐人尚法书风的形成,不仅为书法确立了社会地位,并作用于其他艺术,现代书法仍然需要这种精神。
关键词:唐代;尚法书风;书法
寻找书法的典范,自唐以前早已开始,从先秦到魏晋,各种书体的完成可以看作是书法规范的过程,甲骨文时期的参差不齐要向整齐划一均匀努力,金文要从错落有致走向規整。走向楷法,既是魏碑的发展从实用走向艺术追求,也为了利于对书法的应用与研究,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漫长的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唐代之所以会形成自上而下的尚法书风,不仅有二王书法的传承,还有唐代政治经济繁荣的历史背景,唐代尚法书风已经渗透到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个时代,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书风并存,呈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唐代尚法书风上承魏晋余韵下启宋意先河,树立了书法史上的第二座丰碑。从魏晋的尚韵到唐代的讲求法度,使极端工整的楷书和纵横神逸的草书在同一个时期发出历史最强音,并且书法理论在此刻也同时辉煌。
书法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文化范畴,因此,“法”作为一种规律规范,并不仅仅指楷书的法度。它“既是人们对书法整体性,本质性的智慧把握,又是人们感情的抒发,精神气质的流露和知性的成果及理性的结晶,它极大的促进推动着书法艺术的向前发展”。所以,唐尚法的书法艺术特质是书法内在艺术规律中的一种体现。提起唐代书法,就会想起颜筋柳骨,初唐四家。唐代楷书,风格繁复,法度完备,规矩森严,令后世书法望而却步。唐代书家及理论研究、技法、法度著作特别多,例如张怀瓘《论用笔十二法》,欧阳询的《三十六法》,智永的《永字八法》,张彦远的《法书要录》等等诸多对于书法的执运,结体,章法提出一系列的规则,范式,从这一方面体现了唐人的尚法意识。但是尚法只是唐代书法艺术的一个方面,并不能完全概括历史近三百年的唐代书法艺术全貌,也不能准确揭示唐代丰富的书法艺术思想本质特征。后世习惯以“唐书尚法”、“晋书尚韵”、“宋书尚意”、“明书尚态”、“清书尚质”来概括不同书法发展时代的书风特色及审美变化,这样的说法太过于片面,只是对一个时代书体的大体概括,单单指一个时代的书法艺术,就如同我们经常说到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只是一个时代的经典缩影。
人们习惯的认为,唐楷至颜柳,法度森严,结体谨慎,已经到了无以复加,另后人望而生畏的地步,其实此看法只是看到了现象的表面性。实则颜柳二人推陈出新,在当时来讲,是一种适应发展的新书风,是有创造性的。例如颜真卿追求的是一种“自然雄媚”的审美理想,其楷书《自书告身》结字大小错落,行距疏密有度,字矩上下参差,不追求形式的整齐,但整篇筋骨疏朗,血脉通畅,充满了雄浑博大之气。颜氏行书《祭侄文稿》,圈涂抹改,惟见满腔忧愤,不工而工,犹现苍穆之气。柳公权则给后人留下了一句“心正则笔正”,书如其心,字如其人,谨严法度间传出一种坚贞铁骨的力量,这是他学识、修养、人格的整体体现。
在各种书体中,草书便是拘束最少,最能抒情展意的一种书体,到盛唐也已经到了巅峰状态。张旭的草书豪迈潇洒,连绵婉转。怀素行笔如疾风骤雨,使转流畅,结构奇异多变,把狂草推向极致。从二人所流传下来的真书看,他们的楷书流露着一股阳刚之美,正由于在楷书上的严格训练,才会对草书笔意有独到的见解。他们的草书虽是以“狂”为特色的,但是是不乱法度的,是在熟练技巧的法度上“从心所欲不逾矩”。挥毫自在洒脱的外在不逾越形式美的规范,是尚法与尚意的完美融合。
书法要表达的最终在于抒情性,通过创造文字的外在形式结构表达情感,用自己的形式和语言,用现下新时代的精气神结合法度将其规范下来。唐代书法艺术,继承了六朝书法传统与名家墨迹,是六朝书法的发展,富含金石气质,显露流美风韵。唐代书法的这种书法面貌,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开放的心态和宽容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书法家在思想上从不同的文化传统中汲取精华,从而造就了书法艺术的多元性和共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