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东红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学任务也显得越发重要,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问题教学法便是近些年所衍生的一种全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并且在许多高中学校应用和普及。但是,就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现状而言,问题教学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问题设计的技巧仍然存在缺陷。因此,对优化问题设计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一、开放式问题,促使学生思维扩散
促使学生思维扩散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所应当追求的目标之一,学生的思维只有在不断拓展、发散的基础上,才能够获得相应的优化和发展。传统的高中地理问题设计,大多都是以封闭式的问题为主,答案普遍是固定的,学生的思维也只能在固定的框架中进行,最终呈现的地理课堂教学实效并不好。伴随着新课程的推動,教师必须转变传统设计思路,将传统的封闭式问题转变为开放式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高中地理《区域经济发展》的教学中,该课程中所指的农业发展主要是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进行讲解,此时教师便可以开放学生思维,让学生尽情想象:我国除了东北地区,其他地区是否也存在农业经济?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经济的主要形式是怎样的?除了种植业还有农副产业的经济发展吗?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掌握这一章节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开放式问题:说出一个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并让学生说出该地区是否符合农业发展;如果你是市长,你会选择发展工业还是农业,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开放式问题,必然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区域经济的相关知识,认识到农业与工业对生态环境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开展高中地理学习。
二、引导式提问,激发学生思维
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便可以借助提问来引入新课,从而在课堂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学习氛围当中。就当前的教学来看,大多数教师都是以陈述和阅读课本的方式引入课堂,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普遍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教学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少数教师虽然在课前设计了相应的问题,但是问题要么过于简单要么难度过大,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导致引导式问题无法体现相应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高中地理《人口的合理容量》课程教学过程中,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关于人口增加而呈现的各种人口数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问题。在这一课程的教学开始之前,教师便可以借助引导式提问引入课堂。如:我们这间教室能够容纳多少人听课呢?如果再加上30个人会是怎样的?通过类似问题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能够启动思维,并围绕“合理容量”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合理地引入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进入课堂的速度和效率。
三、递进式问题,提升思维能力
问题设计不仅需要注意问题的难度,还需要控制问题的顺序。一般情况下,为了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度,教师可以将问题以从简至难的方式设计。递进式问题主要是将几个连贯性的问题根据从易到难的顺序提出。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充分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当中,哪怕是成绩很差的学生也能思考前几个问题。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思维不知不觉更加深入,从而提升课堂中的整体教学质量。
例如,在《荒漠化的防治》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设计递进式的问题,并且最终呈现的教学效果非常理想。首先,荒漠化的防治来源于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荒漠化的防治?其次,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主要有哪些?最终呈现的荒漠化防治效果应当是怎样的?最后,荒漠化防治之后还应当完成什么工作?通过这样递进式的问题,促使学生跟随教师的思维一层一层地思考,逐一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借助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开展和谐课堂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要,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合理设计地理问题,并根据教学的进展状况不断调整、优化地理问题,促使学生能够沉浸在问题中对地理知识进行思考和学习,从而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