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韩江上游水质污染因素及防治措施探讨

2017-05-16 23:01石俊海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7期
关键词:对策探讨

石俊海

摘 要:韩江是梅州市、潮州市、汕头市和揭阳市的重要饮用水源,是粤东人民的生命线。保护好韩江流域水资源水质,保障城镇饮用水源安全,是贯彻生态文明建设、为市民营造质量优良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最好体现。本文先浅析污染韩江上游水质的各项成因,进而尝试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韩江上游;水质污染;原因分析;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X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7-0016-02

1 韩江上游水质情况

韩江流域位于广东省东部和福建省西部,由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汇合而成,是广东省仅次于珠江的第二大流域,境内韩江干流全长470公里,流域面积17851平方公里。根据广东省韩江流域管理局近年来对韩江流域干支流的水质监测结果和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公众网发布的《2015年广东省环境状况公报》进行分析得知,目前韩江干流及中下游主要支流水质保持良好,从梅州-潮州交接断面开始水质长期保持Ⅱ类水质以上。但韩江上游水质近年已开始逐渐下降,韩江上游三大支流汇合处三河坝水质近年介于Ⅲ—Ⅳ类之间。水质超标指标主要是总磷、氨氮、溶解氧等,以生活源和农业源污染为主。如果不尽快遏制韩江上游水质下降趋势,必将严重威胁韩江中下游水质安全,而且随着流域城镇人口的增多和经济的发展,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将进一步对韩江水质安全构成威胁。

2 浅析韩江上游水质下降的原因

经查阅整理相关资料及多方面了解情况,初步分析出影响韩江上游水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2.1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治污能力严重不足

(1)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目前流域内县级以上都建有生活污水处理厂,但大部分镇级都还没有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截污管网建设进展缓慢,大部分河涌未进行沿河截污,导致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2)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垃圾收运系统不完善,未得到有效处理的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严重污染韩江上游水质。

2.2 发展方式粗放,局部污染较为严重

(1)高污染低效益企业为数不少,流域内梅州、潮州、汕头三市共有几十家企业列入省控重点污染源,涉及水泥制造、线路板、食品加工、陶瓷、造纸、印染等行业。(2)矿产开采污染较为严重,在韩江上中游的偏远山区,稀土开采、水选矿场等矿产开采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不按照环保要求进行相应的废水、废渣处理,造成局部地区污染严重。(3)农业源污染日益严重,养殖业无序发展,养殖场治污水平普遍较低,大量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农林业农药、化肥施用强度大,流失率高,也是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2.3 省际间跨界污染日益突出,水污染呈流域蔓延态势

韩江约有40%流域面积在福建省境内,福建省的小造纸、小冶炼和养殖场排放的大量废水造成韩江上游水质呈逐年下降趋势,水污染呈现流域蔓延态势。

2.4 梯级开发导致水环境情势变化,水生态问题逐渐凸显

近年来在韩江流域兴建了大量水利水电工程,加上流域水源涵养能力不足,加之年降雨量不均匀,导致许多河段枯水期生态流量得不到保障。此外,库区河段流速变缓,呈现湖泊型水文特征,导致河流自净能力下降,致使韩江水质呈现下降的趋势。

2.5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环境的压力持续增加

随着流域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大发展以及产业转移走入快车道,资源消耗和污染负荷必将大幅增长,韩江水质污染控制将长期面临削减存量与控制增量的双重压力。

3 尝试探讨改善韩江水质的对策和措施

韩江是梅州市、潮州市、汕头市和揭阳市的重要饮用水源,是粤东人民的生命线。为了更好地保护好韩江流域水资源环境,保障城镇饮用水源安全,建议从下列几个主要方面切入,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上下游合作,建立流域联防联治机制

建立跨省流域联防联治机制,设立韩江流域跨省协调协作平台,通盘考虑流域开发建设规划,制订水环境修复管理措施,建立流域内各地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及时通报和处理流域水环境出现的问题,整体推进韩江水体修复[1]。

3.2 强化规划指导,编制切实可行的韩江水质保护规划

编制韩江水质保护规划,明确韩江各支流和干流交接断面的水质保护目标。严格实施分区控制,划分生态红线区、有限发展区和集约利用区,生态红线区内禁止所有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无关的开发活动,从源头上禁止污染型项目进入该区域,防止一切导致生态功能退化的开发活动对区域生态的破坏。有限开发区内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实行从严从紧的环保准入,确保生态环境安全。集约利用区内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市集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以高附加值、低污染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现代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严格的产业准入,禁止建设重污染项目,严格控制矿山开发布局及规模。通过规划的实施,逐步改善、恢复韩江的优良水质。

3.3 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流域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水环境保护投入的比重,对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饮用水源保护、监管能力建设等项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各市、县要把辖区内综合整治工作的年度投资计划纳入财政预算,设立地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韩江流域整治。流域内所有中心镇以及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建制镇应建成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优化供排水通道,进一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网配套。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推行“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模式,建立城乡垃圾收集与转运系统[2]。

3.4 强化工业污染整治,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

流域内各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强化工业污染整治,全面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加快清洁生产改造和审核,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环保执法要与多部门之间形成合力,深入开展韩江两岸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集中排查沿江涉水企业,拆除违章搭建物,清理违规堆放垃圾,清理违规畜禽养殖场、渔排养殖网箱,清理违规开设饮食摊档、维修加工厂及休闲娱乐场所。加强水事执法,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强化船舶管理,减少船舶污染物排入江河,为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安全提供良好保障。

3.5 强化农業源污染整治,加快流域生态修复

按照国家污染物减排要求,进一步推进畜禽与水产养殖业污染控制,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关闭禁养区的养殖场,其他养殖场要尽量做到粪水还田、还林,切实减少农业源对韩江水质的污染。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广低毒高效农药和有机肥的使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流域内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生态修复,推进退耕还林,开展水土流失的生态修复,提高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能力。

3.6 落实责任制,加强考核

成立韩江水质保护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流域内全面推行“河长制”,由相应级别的政府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地市级和县(区)级河长,落实韩江水质保护责任制。加强流域水环境质量考核工作,严格执行环保责任追究制度[3]。

3.7 加强公众参与,提高流域内人民保护韩江意识

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保护水源水质的意识,树立保护水源人人有责的氛围,促使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推出韩江水环境整治专栏,曝光违法排污点,追踪污染源。推行举报环境违法行为有奖的举报制度,鼓励公众检举、揭发、曝光环境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王勇.政府间横向协调机制研究.跨省流域治理的公共管理视界[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闫骏,王则武,周雨珺,等.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现状及处理模式[J].中国环保产业,2014(12):49-53.

[3]李云生.从流域水污染防治看“河长制”[J].环境保护,2009(9):24-25.

猜你喜欢
对策探讨
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风险管理对策探讨
对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共同物流视角下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对策探讨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