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研究

2017-05-16 22:20庄伟
求知导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特质中华文化少数民族

庄伟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艰巨。第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来自欠发达地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落到实处,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关系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国家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第二,团结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敌对势力企图煽动民族矛盾阻碍我国发展,利用各种手段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问题亟待解决。

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文化心理差异显著。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特殊,经济基础、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心理等方面的文化特质造成他们的价值取向相对特殊。

调研表明,文化特质和价值观念不同,它会造成学生的理解偏差以及对事物、事件的解读差异,而这必然会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传输,是一种转变教育,其难度远高于养成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两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相互冲突碰撞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价值观不稳定,使其产生自卑等消极情绪,这些问题都需要高校着力解决。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关系

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要依据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特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视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五观”教育,进行法律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

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是民族团结的基石,是“五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开展其他活动的支撑和抓手。

只有学生有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学校才能更好地开展其他主题教育。中华优秀文化既包括传统文化,又包括各民族优秀文化,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体、通俗、接地气、深入人心。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框架构建

(1)加强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化教育。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一体交融是内核,多元并存是共识。坚持一体 文化,坚持中华文化的核心地位,认识到虽然各民族文化形式不同,但内在都坚持勤劳、勇敢、团结的民族精神和尊老爱幼、诚实友善、和谐统一的共有特质。承认多元并存,便是既增进民族文化自信以更好传承传播本民族文化,又包容接纳其他民族文化并积极交往、交流。

(2)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练,而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和精神家园支撑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多优秀素材,使教育更加具体、形象。高校应以文化人、潜移默化,减少少数民族学生的抵触情绪,增加教育实效性。

(3)开展民族文化交流傳承教育。高校应在交流中增进了解,用了解消除误解,用交往增进包容,在借鉴传承中不断发展;应特别注重借助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转换语境,以少数民族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对话和教育,用少数民族学生更喜闻乐见的带有民族特色的形式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孙明福.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文化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2):23-24.

[2]杨庆毓,李光明.中华优秀传统伦理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49-154.

猜你喜欢
特质中华文化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喜新厌旧与神经特质有关
你看见了什么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Crying baby mammals all sound the same to Mama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