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
在位于中缅边境附近的镇康县中缅鞋业轻纺文化产业园的鞋子生产车间里,近百名缅甸籍员工正在制鞋流水线上忙碌着。虽然都只是20来岁的小伙子、小姑娘,但他们裁料、缝线、定型等每一道工序都做得十分娴熟。
距离鞋厂几百米外就是中缅国界,遇到缅甸打仗的时候,枪炮声不绝于耳。特别是到了晚上。交战双方的炮弹划过夜空。不明情况的人还以为是一场小型的烟花表演。
眼前的战争虽然残酷,但生活总要继续。在中国打工的日子里。他们感受到了中国政府、工会和企业带给他们别样的温暖,不仅收入是国内的三倍以上。而且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给予他们细致入微的关照和尊重,正在全力建设的国门职工服务中心更是让他们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充满信心。
“墙”内外的和平与战争
镇康新县城所在地南伞镇,因与缅甸的果敢地区相连,可以说是一城连两国,早在明清时即有边民互市活动。
近年来,缅甸政府军和果敢部落武装冲突不断,给边境地区的群众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3月11日,一枚炮弹击中了果敢地区的红岩学校和学校周围的民房,造成了一名中国籍支教老师当场身亡,多名平民不同程度受伤。
一条边境线如同一堵墙一样隔开了两个国家,墙内外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战争与和平在这里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墙内的中国和平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墙外的缅甸战火纷飞,群众因此备受摧残。
为了躲避战争带来的危害,很多缅甸年轻人选择跨国进入中国的边境地区找工作,此举不仅能保证自身安全,而且在中国打工的收入也远高于缅甸境内。
为了发展边境经济,给两国边境地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中缅鞋业轻纺文化产业园于2012年正式开工建设。该园区位于镇康县城东南部,规划占地面积7315亩,紧挨着新建的国际会展中心,会展中心百米之外就是中缅边境线125号界桩,这里距离南伞口岸也仅有数公里。
通过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引入了深圳汇龙国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上百家东部沿海鞋业轻纺产业公司作为园区的投资建设方,园区建成后将打造为以制鞋业和轻纺业为主的产业聚集区,预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进出口额达4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万个,实现税收8亿元。
同时,园区将采用“一园两国”的OPA跨境产能模式,即企业产品由中国和缅甸合作生产,最终取得缅甸的原产地证,从缅甸直接出口到欧美国家,相较从国内出口,此举能够大大降低税收、人力等各类成本30%左右。
截止今年2月初,中缅鞋业轻纺文化产业园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4亿元,完成8栋标准化厂房建设,建筑面积达3.2万平方米。共有18家企业签订了入园协议,其中正式投产的有龙源鞋业、天马鞋业等4家公司。
据工会主席张京文介绍,目前这四家企业都是从深圳等沿海地区将原材料运到园区进行加工,成品大部分出口到欧美国家,一双皮鞋售价大都在几百到上千元。
但目前在园区的生产条件还只能把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最终的成品组装和包装出口还需要运回深圳等地,但是随着园区建设进度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入驻进来,规模化生产的优势将逐步凸显,这也就意味着更多的缅甸籍群众能在这里获得稳定且收入不菲的工作机会。
工会服务职工无国界
在首批入驻园区的一百多名职工中,近百名缅甸籍员工占了职工总数的90%左右,随着更多的公司和车间投产,今年估计还会招聘几百名缅甸籍员工人园工作,如何服务和管理这些职工成了一个难题。
2015年底,中缅鞋业轻纺文化产业园工会正式成立,很快与工会相关的机构、规章、办公场所都配置完毕,但却出现了一个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
由于首批入驻的职工90%为缅甸籍员工,根据我国《工会章程》的相关规定,这些外籍员工无法加入我国工会,无法入会也就不能享受工会提供的服务。如果这一情况不能解决,那么园区工会也将无法开展工作。
为此,园区工会将这一情况上报到镇康县总工会,并经镇康县总工会逐级上报研究。最终,各级工会一致认为服务职工是工会的职责所在,只要是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工作的职工,无论是什么国籍、不管能否加入工会,都应当一视同仁对待。这些缅甸籍员工由于国内爆发战争,工会更应该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让他们安心工作。
“可以说上级工会的这个决定为园区工会工作指明了方向,当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处理起来也更加有底气。同时,这也打开了一个双赢的局面,一方面这些外籍职工自身能有很可观的收入,同时又能为入驻的企业和地方经济创造效益。”张京文说。
在各级工会的大力支持下,中缅鞋业轻纺文化产业园职工之家建设与园区建设同步推進,规划的职工之家占地4200平米,总投资200余万元,建成后将包含篮球场、羽毛球场、藤球场等健身场所,同时阅览室、食堂、医务室、购物超市等配套设施也都应有尽有。
更好的消息也随之传来,在省市县三级政府和工会的大力支持下,镇康县将新建一个集帮扶、保险、培训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国门职工服务中心,专门用来服务在中缅边境工作的中外籍职工。
目前,该中心的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细微之处显真情
90余名缅甸籍员工中,大部分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语言障碍、饮食风俗习惯各异等问题必然存在,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真正用心去服务关爱他们,让他们在细微之处看见工会干部职工的真情,很多问题都能很好解决。
为了避免出现违法用工等方面的问题,园区工会从招聘外籍员工时就提前介入,积极督促企业方通过正规合法的渠道招聘员工,严格避免出现使用偷渡外籍员工和童工等情况出现。
员工招进企业后,必须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入职培训,签订用工协议后才能正式上岗。同时为了保障外籍员工的合法权益,协议中必须明确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同时必须与中国职工实行同工同酬和相同的工作时间和休假权。
据张京文介绍,目前园区内这些职工的工资由基础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正常上班的话每月平均工资在1500元左右,高一些的可达1800元。而他们如果在缅甸工作,相同的工种每个月只有500元左右的收入。因此,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收入可以说是高薪阶层。
“每个月1500左右的收入可以说是纯收入,因为他们的吃住都是免费的,就连入职时的被子、洗漱用品也都是厂里统一提供,因此算下来他们每月的工资在镇康当地也不算低。”张京文说。
对他们的关爱和尊重还体现在一些微小的细节方面。
缅甸籍员工无法办理中国境内的银行卡,因此每个月的工资只能现金支付。领到工资后,厂里专门给他们一天的假期让他们把工资带回缅甸储存或交给家人保管。
由于缅甸籍员工大多不会说汉语,厂里专门聘请了翻译人员,让劳资双方实现及时无障碍沟通。同时,厂里和车间出台的每一项规章制度,都要分别用汉语和缅甸语打印出来,第一时间让他们了解清楚。
按照缅甸的风俗,他们不过中国传统的春节,最盛大的节日是圣诞节和泼水节。每逢这两个节日,厂里都会给他们专门的假期回家过节。没能回去的,工会也会组织他们搞一场文艺晚会庆祝。
缅甸职工喜欢玩藤球,园区工会就会定期组织他们打藤球比赛……
由于园区尚处于建设阶段,各项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前期入驻的企业职工生活中难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便之处,最大的困难就是从园区到县城的几公里路程没有交通车,此外园区里没有医务室。
为了解决交通车的问题,园区工会请镇康县总工会出面协调,最终公交公司同意职工放假期间开一条公交专线到园区。
目前,县卫生局也正在积极协调将在园区开一个医务室,在医务室正式开诊之前,园区工会购买了一些常用的医疗药品提供给职工,一旦职工身体不舒服,也会及时开车将他们送到县城就诊。
“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建成,我们有信心将园区工会真正打造为中缅籍职工之家。”张京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