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
“在糖业公司。职工的需要就是工会前行的动力。”工会专干穆王成说。糖业公司的职工一直都比较稳定。一些企业曾想到糖业公司“挖人”,但都没成功。相反很多大中专生、退伍军人都非常乐意到糖业公司工作。
职工心里有杆“称”。这杆“称”能称出企业的轻重。在糖业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职工的选择已经给出了答案。
日子越来越甜蜜
镇康县南伞125号界碑旁,两棵粗壮的榕树像哨兵一样守护着边疆。一阵风掠过,树叶随风舞动,阳光透过繁枝密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影子。
以125号界碑为界,一根简易的铁丝网将这片土地隔开,土地的这边是中国,另外一边是缅甸。
山相依,水相连。用来形容南伞与缅甸的地理位置恰如其分,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了一块田两国人民共同耕种的景观。
在这里,出国就像走亲访友一样容易,因此,经济、文化、生活上都非常相近,就连边民之间的交易都是使用人民币。
随着南伞口岸的升级,两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
镇康县南华南伞糖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糖业公司)就承担着这样的一个角色。
记者采访的时候刚好进入二月份,正是榨糖季节。
在南伞口岸,一车车从缅甸运进来的甘蔗正按秩序通过海关。糖业公司副总经理王正聪说,为了保障缅甸老百姓的正常收益,公司优先收购他们种植的甘蔗。
自从实施境外替代种植以来,糖业公司通过技术帮扶、资金支持和市场培育等多种措施,帮助缅甸边民走上了致富路。
在糖业公司的外墙上,张贴着公司对缅甸果敢群众进行甘蔗栽培技术培训的照片。
果敢地区的甘蔗面积已发展到数万亩,糖业公司年需要46万吨甘蔗,其中有23万吨来自果敢,甘蔗的大力推广,不但为缅甸老百姓带来了可观的收益,而且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深层次经济交流。
记者在中缅125界碑附近看到,缅甸果敢县的蔗田连成大片,一直延绵到远处的山脚下。
过去果敢老百姓也会种植玉米等农作物,因为土质并不适合,再加上缺乏技术、干旱等原因,他们的收入十分有限。而在山上,一些人都靠种植罂粟为生。
现在种植甘蔗,技术上有糖业公司支持,土壤又合适,糖业公司还负责收购,实现两国一样的公平价格,果敢老百姓的日子好过多了,原来在山上种罂粟的人都搬下山来种植甘蔗。
有一个农户种植了1000亩甘蔗,按照平均产量来计算,甘蔗的亩产在4.5吨左右,现在糖业公司的收购价是430元每吨。这样算下来,这个农户一年的收入在100余万元。
除了对种植农户进行栽种技术的培训之外,糖业公司还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生产有机肥料,每当农户收完甘蔗后,糖业公司就会为他们送上这种有机肥料。
在糖业公司的精心呵护下,中缅两国甘蔗种植户的日子越过越甜蜜。
给他们一样的待遇
生产原料有一半来自缅甸,在糖业公司的职工里面,也有一部分缅甸籍员工。
对于这些境外务工人员,糖业公司同样对他们实行无差别对待,不但为他们配备了集体宿舍,而且还有食堂。
吃住不用花钱,而且福利待遇还比较高,能进入糖业公司工作是很多缅甸籍员工引以为自豪的事情。
由于在车间作业,安全上岗是糖业公司“雷打不动”的规则。
每一个新来的员工,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并且还有专人负责带领他们作业,直到他们能熟练掌握每个工作流程。
由于糖业公司是每年1月到4月开榨,这3个月的时间段工作量大,因此糖业公司集中在7月份放假一个月。
王正聪说:“这个时间段放假有几个好处,一是让职工得到充分的休息,二是公司也能借这个时间段进行机械检修,同时还可以送职工出去培训。”
作为一个老牌企业,糖业公司的各项工作非常规范,特别是工会工作独具特色。
宽大的职工活动室里,职工可以在里面打乒乓球、排练舞蹈,在职工活动室旁边,天蓝色的雨棚下面就是一个网球场,职工打网球的时候不再受天气的影响。
2014年,糖业公司加大了职工书屋的建设力度,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投资了15万元,购置了50余套座椅,并增订了1000余份报刊,在这个有7000余册藏书的职工书屋里,总能找到适合职工需要的书籍。
职工心里有杆“称”
糖业公司的职代会对于职工来说是个盛大的“节日”。在职代会上,所有涉及到職工权益的事情,职工代表都要进行监督。
奖金分配、干部竞争上岗,都能见到职工代表的身影,从提出建议到签字认可,以及最后的贯彻落实,职工代表全程参与到其中。
去年涉及到分配方案的改革,因此,在职代会之前,工会就把分配方案下发到每个职工手中,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由于职工福利的逐年增加,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大多体现在企业的发展和生产上。
鲁明瑞是糖业公司生产线供排水车间主任,为了加强生产工艺技术管理,减少工艺用水量和用水污染,他在职代会上提出,工艺用水应该循环利用,不但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益,还能减少用水产生的污染源。
他提交这个建议之后,立即得到糖业公司的响应,糖业公司让他放手研发,并给予全力支持。
他带领车间同事对所有车间的管道进行排查,几个车间的管道有数千根,但在鲁明瑞和同事的努力下,每个管道的走向和分布都一清二楚。
摸排清楚之后,鲁明瑞拿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立即动手整改。
经过改造后的效益立即显现出来,原来鲜榨每吨甘蔗要12方水,经过鲁明瑞的改造之后,鲜榨10万吨甘蔗只需要3000多方水,用水量得到锐减。
工作上的难题摆出来,有解决的平台;生产上的建议提出来,有采纳的机制。
在一来一往的互动中,职工生产的主动性强了,被动性少了;关注企业发展的建言者多了,看热闹的旁观者少了。
2009年,工会为职工组织健康体检。职工李德华查出患有尿毒症,工会先后将其送到临沧市人民医院、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救治。
李德华妻子没有工作,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
糖业公司工会一边向上级工会反映,一边在企业内部进行爱心募捐,爱心倡议书发出后,一共为李德华募集到86104元的善款。
2011年,糖业公司工会成立了“职工子女助学基金”,每个职工每个月存入10元钱,糖业公司再注入一笔启动资金。
只要是职工子女在校期间得到一个奖项,职工子女助学基金就给予600元的奖励,考上大学的职工子女则按照不同的标准给予2000元到4000元的奖励。
字圆圆考入大学后,工会给予她4000元的奖励,由于她在学校经常获得表彰,她每得到一个奖项就到工会来报喜,因此工会对她的印象非常深。
从“职工子女助学基金”成立以来,糖业公司工会一共发放了262500元的奖金。
企业惦记着职工,职工心里就会装着企业。
在亲情一般的渗透过程中,不需要夸夸其谈,需要的是用心去做,从心底把职工当成家人,也许只是微小的举动,却足以打动人心。
职工对公司的情感和责任感,就在这一点一滴的感动中聚集。
“在糖业公司,职工的需要就是工会前行的动力。”工会专干穆王成说,糖业公司的职工一直都比较稳定,一些企业曾想到糖业公司“挖人”,但都没成功,相反很多大中专生、退伍军人都非常乐意到糖业公司工作。
职工心里有杆“称”,这杆“称”能称出企业的轻重,在糖业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职工的选择已经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