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

2017-05-16 19:30李巧玲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历史课课外活动价值观

李巧玲

价值观是人的素质中核心要素之一,中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最佳时期,面对高考应试化倾向日渐浓厚、逐渐忽视和淡化价值观教育的现状,笔者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提出几点建议,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渗透和引导,从而达到知识目标和价值观目标的共同实现。

一、把价值观培养作为教学目标的必要性

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具备多种素养的人格。素质教育与急功近利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不只是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公民素质和审美素质等,但教育改革实践中频繁出现的补短性的教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多或少带有急功近利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人的素质内化积淀的基本规律。而高中历史课的课程性质就是要引导学生密切结合历史知识,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此相契合的是设置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进行价值观的渗透是本课程的应有之义。

二、当前历史教学中价值观目标落实的现状

但实际的情况是,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历史课的应试化倾向十分浓厚,价值观教育正在被有意无意地淡化和忽视。而现实中,学生在价值观上的确存在一些不利的倾向,比如: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他们的努力方向不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是为了更好地通过竞争来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个人主义价值取向——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在处理与他人关系的时候,不讲互相帮助,只讲等价交换;享乐主义价值取向——由于家庭经济生活的好转,讲究吃得高档、穿得时髦,花钱要大方,不愿艰苦奋斗;片面追求文化素质的取向——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个人才,而忽视其品德培养和心理健康。另外,教师自身对价值观的引导缺乏深入研究和探讨,找不到较好的方式切入和渗透。一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惯于照本宣科,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度和广度以及针对性。

三、落实价值观目标的具体策略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渐认识到,有效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于落实其他两个目标有着锦上添花的作用,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有效性。下面将围绕着本人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来谈谈这个问题。

1.创设典型情境,以境促情,注重价值观引导。

历史课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要尽量创设贴近学生心灵的典型情境使其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让学生乐学、爱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完成历史课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恰当的情境设置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生活问题、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表演体验等方式进行。

2.拓展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促成能力和价值观生成。

课外活动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巩固和提高,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参与中不仅扩大了知识面,也有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课外活动形式多样,诸如指导学生写小论文、办黑板报和主题学习园地、开展主题演讲比赛、组织报告会等,不必拘泥于课堂教学这一单一的形式,课外活动丰富起来了,学生才有更大的兴趣。

3.注重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升华价值观。

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受教育、受锻炼,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提高。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同样,社会实践范围广泛、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社会服务等。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区周边的历史文物或纪念场馆等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主要应通过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来体验、培养。不同的教学活动所发挥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教師可以结合课本丰富的知识素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价值观教育。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更提高了自身的素养,反过来也会提高学习热情。加上教师的启发引导,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猜你喜欢
历史课课外活动价值观
课外活动类作文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