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兰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每天琐碎而必要的事就是各种各样的沟通。可现实情况是,有时我们会为了沟通而急于表达,却忽略了倾听对方的声音;有时我们会认真地倾听,却又忘记了在恰当的时机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以至于我们不能有效地沟通,甚至使沟通局面失去控制。沟通既需要耐心的倾听,更需要恰当的表达,尤其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小学生和文化层次迥异、社会经历不同的家长。
我班有一位个性比较强的男生,只要有不满意、不顺心的事,他就会不分场合地尽情宣泄,扔书本、接话等现象在科任教师的课堂上时有发生。为此,我与家长也进行过多次沟通,但效果并不明显。家长认为这是学校的事,应由学校和老师负责管教。要想解决这个学生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家长的思想问题。于是,我在交流的过程中尽可能让家长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让家长明白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对这个学生本人的发展也不利。沟通中,我向家长表明自己的观点:该生的问题表现在学校,我就不会让学生放任自流,定会竭尽全力帮助他,使之能够和其他学生一样会找到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同样,也希望家长配合我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因为学生在学校不遵守纪律的表现是思想问题,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问题。所以,家长有义务、有责任配合学校、配合老师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并能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快乐地成长。经过多轮交流沟通,家长终于改变了态度,不再认为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与己无关了。从她的表情看出,她不是在应付我,而是认真对待了。慢慢地,学生的行为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当然,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同,家庭情况千差万别,家长的素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有时即便你再表达,也改变不了一些不上心的家长,那么我们只好换一种方式。一次学校组织艺术节活动,这是学生盼望已久的大事。正当学生陆陆续续来到教室时,我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原来是小伟的姥姥为他请假,说他因病不能到校参加活动了。这时,我想起昨天临放学时小伟就表示不想参加艺术节活动,被我拒绝后失望的表情。因为小伟常年由年迈的姥姥照顾,老人家实在不容易,我不禁动了恻隐之心,纵然知道小伟姥姥打电话是为他开脱,可还是答应了老人家,让小伟在家休息。
刚放下电话,电话又再一次响起来。我一边接电话一边想:是谁又有事了?电话那边传来了小雨爸爸的声音:“孩子妈妈去外地了,我又很忙没时间接孩子,今天上午的活动他就不去了。”我当时听了心里很不舒服,但转念一想,小雨爸爸还算诚实,他没有谎称孩子病了让我不得不给他假。也许是他的诚实感动了我,我很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嘱咐他,小雨最近的作业写得不好,希望家长能在十一假期期间给予关注。小雨爸爸立即表示一定多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可假期后,我检查作业时发现小雨的作业就像天书一样,简直没法看。于是我告诉小雨,今天放学我要和他爸爸谈谈,可放学后却没看到他爸爸的影子。第二天,我问他为什么没等老师,他说:“我告诉我爸爸了,他没等。”听到这里我已经基本明白,肯定是家長没有监督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其实他心里很明白我找他的用意,他答应的事情没有做到。如果家长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督促孩子学习,或许我可以理解,但是对老师这种不在意的态度将影响孩子对老师和学习的态度,必须让家长理解我们是合作关系,是合作伙伴。于是我再次要求和小雨爸爸面谈。
放学后终于见到小雨爸爸了,还没等我开口,他就说:“老师,孩子妈妈去外地了,我工作又特别得忙,所以昨天……”小雨爸爸一口气说了众多为难之处。面对他的滔滔不绝,我觉得他说的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在故意推诿我,此时对他再多说也不一定能改变他的抵触和不在意的态度,于是,我干脆冷处理,倾听了他的宣泄之后,只心平气和地说了一句:“我知道了。”便不再多言。没想到,第二天,小雨的作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便问小雨昨天爸爸说了什么,他说:“爸爸叮嘱我一定要好好写,并一直监督我写完。”有时候冷处理也会取得意外的好效果。反复沟通无效的时候,冷处理表明了我们的态度,执行与否就让对方自己去体会吧。
小学班主任工作各种繁杂不言而喻,无论遇到何种学生、何类家长,我们都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态度,尊重学生个性和家长差异,讲究沟通的艺术,竭尽心力使家长感受到我们的诚心和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