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观察物体(二)”一课是在学生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并达到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即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这一教学目标。虽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于教师的不同,所上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都不尽相同,呈现给我们的是独具匠心、各具特色的两节课。两节课“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教师的教学个性彰显无疑。
纵观李晓璐老师的课堂教学,以“学导”结合的模式贯穿全课。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空间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中充分体验、感知,通过自觉主动的思考探究,以及积极有序的合作交流,在教师适时的设疑和点拨下掌握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1.创境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往往对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会全身心地投入,并主动参与其中。把数学问题转化为潜在的问题情境,有利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存在,进而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本节课李老师创设了“猜一猜”的教学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猜猜照片中有几名同学,他们都是谁这一活动,不仅对前期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检测回顾,同时又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之中。
2.开放课堂,操作交流中建构知识。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是思维的课堂,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交流思考才会获取学习的經验和方法。李老师就为学生呈现了这样一个开放的课堂。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搭建四个小正方体,同时观察所搭建物体的三视图(前面、侧面、上面)。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自主探索的空间中,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能力也在不断形成。另外,这样的放手还有效地扩充了课堂教学容量,学生在交流中,也会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虽然是同样的四个小正方体,但不同的操作方式其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和提高。
3.巧练延伸,感悟数学魅力。
教师的练习设计层次递进、目标明确,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又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拓展。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反转后的变化,以及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教师很好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可以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数学的魅力。
栾宇老师在教学中关注于知识建构的过程,以拼搭—观察—辨认—猜想为主线,把知识点分层夯实。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点拨,让学生在观察和想象中初步体验到三维立体图形与二维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关系,从而经历了一个丰富的数学学习过程。
1.教学层次分明,关注知识的建构。
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它需要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去主动获得。栾老师在本节课中,首先从情境入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先巩固学生对单一长方体的正视图、上视图和侧视图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接着,栾老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不同位置,对由四个小正方体搭建起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随后让学生搭四个小正方体,尝试有几种搭法。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同时,这样的设计完全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考虑到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分组合作探究,关注学生发展。
本课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形成离不开观察和想象,栾老师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自主观察和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创设了适应学生认知需要的操作活动——摆一摆,通过引导学生在搭建学具(小正方体)的过程中开展观察、操作、想象、推理等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使他们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头脑中建立表象,到最终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分辨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图。在活动中学生不断经历认知错觉与真实图形之间的矛盾冲突,经历不断修正的过程,进而建立起三维立体图形与二维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空间感知力。
3.补充丰富教材,使数学生活化。
教学过程中教师立足于用好教材,尊重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各个层次的教学活动基本围绕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需要对教材有适当的突破,进行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细化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恰当地利用了学生坐在教室里不同的位置,因此不能同时看到物体的左面和右面这一课程资源巧妙设问,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引发思考,在交流中得以解惑、形成感受、获得新知。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了学习热情,也促进了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