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国忠
(美国金宝公司)
奶牛跛足原因与预防管理
文/徐国忠
(美国金宝公司)
造成奶牛跛足的肢蹄损伤分为感染性蹄病和非感染性蹄病。对造成两种蹄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通过奶牛行走移动评分、正确的修蹄以及有效的蹄浴管理等方法进行预防。
奶牛;跛足;蹄病;原因;预防
跛足是现代奶业生产面临的最重要的动物福利和生产挑战之一。跛足会影响奶牛行走、采食及饮水,进而导致其福利水平和生产表现下降。85%的跛足奶牛都有蹄部问题,通常与肢蹄损伤有关。
造成跛足的肢蹄损伤分为感染性蹄病与非感染性蹄病。非感染性蹄病与细菌、真菌或病毒无关,而感染性蹄病可能是由一种或多种感染性病原所引起的。
1.1 感染性蹄病
当环境潮湿或不干净时,通常会发生感染性蹄病。最常见的感染性蹄病有:蹄趾皮炎、趾间皮炎、腐蹄病和蹄跟糜烂,其中蹄趾皮炎是奶牛场最主要的蹄病之一。许多奶牛养殖户通过蹄浴来预防及控制牛群中的感染性蹄病。
1.2 非感染性蹄病
非感染性蹄病种类繁多,引起非感染性蹄病的病因也较多。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创伤、环境和营养问题。通常可采取多种措施控制非感染性蹄病,包括减少创伤、提高修蹄技术等,以及降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风险等营养措施。
非感染性蹄病主要包括:白线病、蹄底溃疡、蹄底出血、蹄间溃疡、螺旋体、横裂等。
2.1 感染性蹄病的发病原因
所有常见的感染性蹄病均可在奶牛上见到,通常由几种主要原因中的一种或多种原因所致:一是卫生状况差或微量元素营养未达到最佳或营养摄入不足;二是皮肤屏障功能不全,使细菌更容易侵入皮肤并迁移到更深层组织;三是外界疾病引入牛群的生物安全问题(图1)。
2.2 非感染性蹄病的发病原因
图1 感染性蹄病的发病原因
图2 非感染性蹄病的发病原因
非感染性蹄病的发病原因通常有三类:一是机械性创伤,通常与管理不佳有关,如栏舍设计不良、行走地面粗糙、垫料不足、热应激和长时间站立,创伤可导致多种蹄病的发生,是白线病的主要病因,而白线病是奶牛上最常见的非感染性蹄病之一。二是蹄趾角质破裂,通常是指亚临床蹄叶炎,是蹄底溃疡和蹄底出血的主要病因。蹄底溃疡和蹄底出血也是奶牛上最常见的两种非感染性蹄病。三是奶牛的基因也会起到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螺旋体病例。早期检测、诊断并采取适当治疗是让奶牛康复和最小化经济损失的关键所在(图2)。
3.1 行走移动评分
行走移动评分是一种简便有效地判断奶牛跛足与否的工具,以观察奶牛背部姿势为重点,根据奶牛在站立和行走时的观察结果进行评分。采用1~5分值评分系统,数字越大跛足越严重,已成为一项被全球采用的用来确定奶牛跛足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操作方法(图3)。
行走移动评分可以帮助牧场经营与管理人员监测牧场跛足的发生率,鉴别和确定奶牛跛足的严重程度,判定跛足管理方法措施的有效性,便于牧场及早发现、诊断、治疗、管理跛足奶牛和改进跛足预防管理措施。
3.2 正确的修蹄
修蹄是奶牛蹄部健康管理的重要措施。正确的修蹄可以帮助减少因修蹄不当引起的跛足。
正确的修蹄能达到以下目的:一是平衡内外蹄趾的负重分配;二是控制蹄壁背侧蹄趾长度,恢复蹄角度;三是形成蹄趾和蹄趾间的同一负重平面;四是修出蹄趾足弓,疏通蹄趾间的排污。
修蹄中常见的6 种错误:一是将背侧蹄壁修得过短;二是修除后蹄内侧蹄跟角质;三是修除内侧或外侧蹄趾轴内侧蹄尖处的蹄壁;四是蹄底朝轴侧凹槽呈弧形,负重面凹陷;五是蹄趾外侧蹄壁被修除;六是蹄底过薄。
图3 奶牛的行走移动评分
3.3 正确的蹄浴管理
许多奶牛养殖户通过蹄浴来预防及控制牛群中的感染性蹄病。最大限度地发挥蹄浴的效果,取决于多个关键因素,包括卫生、正确的蹄浴设计和有效的蹄浴管理。蹄浴管理是圈养牧场感染性蹄病防控不可分割的部分。
无论奶牛场是何种类型,蹄浴系统都是一种迅速和有效防控奶牛蹄病的简单方法。但实际上,如果蹄浴系统建造和管理不当则会弊大于利。为增强蹄浴效果,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牛只的损伤,很重要的一点是,应遵循正确的建造指南,一旦建成,需要立即制定管理制度。
徐国忠(1978-),男,浙江萧山人,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奶牛产业相关的营养研发与牧场技术服务等工作。现就职于美国金宝公司担任北亚区奶牛研究营养师职务,负责为北亚区市场提供奶牛营养技术服务。
2017-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