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现代汉语叹词的重叠

2017-05-16 05:47王晓凌
关键词:声调音节面子

杨 婕 王晓凌

(华东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200062)

试析现代汉语叹词的重叠

杨 婕 王晓凌

(华东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200062)

在日常交际中,叹词重叠已成为一种愈渐频繁的语言现象。文章从结构形式上对叹词重叠式进行分类,以大量语料为例证,采用比较法分析叹词重叠前后在语音、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异同,并依托系统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理论,分析叹词重叠的内外动因,以期对当代汉语叹词重叠研究有所助益。

叹词重叠;类型;对比;动因

在当代日常会话中,叹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而其中,叹词重叠现象日渐频繁,并对言语交际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学界对叹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叹词本身的词性、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很少把叹词重叠纳入研究范围。基于此,本文试图对叹词重叠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首先根据结构形式将叹词重叠分类,再着重探讨重叠前后在语音、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诸种异同,最后从汉语词汇双音节化趋势、文化语境、语言人际功能的实现和言语交际中的面子需求等方面探讨其重叠动因。本文的语料主要来源于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CCL语料库)和齐沪扬主编的《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用法词典》,还包括互联网搜索的语料及生活中积累的语料。

一、叹词重叠式的类型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叹词的重叠式,但排除重叠后作为语素与其他词根构成ABB形式的词和AABC形式的短语以及叹词单独成句后句子的连用或作为独立成分的反复使用。本节根据叹词重叠式的音节结构,将其分为AA式、AAA式、ABAB式和ABB式四类。

(一)AA式

AA式即单音节叹词重叠一次,这种重叠形式的使用频率很高,结构紧凑。例如:

①哈哈!我当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想来我这里工作,小事一桩。(齐沪扬《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用法词典》)

②额吉多2号:说实话就是不想改掉,舍不得改掉。

绅士华仔:唉唉,好好想想吧,趁年轻做自己喜欢的事,学习有用的,让生活更充实。(百度贴吧“烟台南山学院”吧)

(二)AAA式

AAA式是单音节叹词重叠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形式,这种形式由于重复次数不限,较AA式更灵活,表达效果也更强。例如:

③这位小姐……闲闲说:“适才经过花园道,那领事馆门外的人龙,怕没有一哩长(注:原文如此,应为“怕有一英里长”),啧啧啧,日晒雨淋,怪可怜的。”(亦舒《流金岁月》)

“啧啧啧”表示叹惜之意,若替换为“啧啧”,表达效果就会被削弱。

④痕lonely:请问qy是什么意思?

良橙与妄丶:qq好友。

痕lonely:哦哦哦,谢谢科普!(百度贴吧“90后网恋”吧)

“哦哦哦”表示明白、了解之意,若替换为“哦哦”,表达效果同样会被削弱。

(三)ABAB式

ABAB式是双音节AB式叹词的整体重叠形式,一般来说AB式的叹词都可以重叠为ABAB式。例如:

⑤他活动着胳膊,畅快地伸着腰,嘴里发出“哎呦哎呦”的声音。(齐沪扬《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用法词典》)

⑥因为每次台青一出现,尹白的母亲就会过去把她抱在怀里,用平常从来不用的肉麻声调说:“唉呀唉呀,台青你怎么会长得这么可爱。”(亦舒《七姐妹》)

(四)ABB式

ABB式源于ABAB式,是ABAB式在长期使用中第二个“A”音素的脱落而形成的,属于不完全的重叠形式。例如:

⑦哎呦呦,简直不敢看,真是太可怜了。(齐沪扬《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用法词典》)

⑧唉呀呀,我的老爹,你说得对。(弦子、迪克牛仔《老爹》)

二、叹词重叠前后的对比研究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比如人类的特点——直立行走,制造工具,使用语言等等,都是跟别的动物比较才认出来的。语言也是这样。”[1]可见对比研究方法在语言研究中的重要性。叹词重叠前后在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等方面都存在异同,但由于在语法方面,叹词重叠前后均可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等语法成分,故本节不再作专门讨论。以下将从语音、语义和语用等三方面入手,进行叹词重叠前后的对比分析。

(一)语音方面

1.声调数量

一个叹词常常具有多种声调①,但重叠(叹词重叠一般是同音重叠)后,原本多声调的情况有时会发生改变,只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声调可重叠,即一词对应的声调数量减少。

如叹词“嗳”[ai]对应的调值分别为55和214。调值为55时,表示应答或叹息,如“嗳,我知道啦!”“嗳,有什么办法呢?”调值为214时,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如“嗳,话可不能那么说!”当“嗳”重叠时,一般仅保留55这个调值。故一般只有前两例的“嗳”可以重叠,即“嗳嗳,我知道啦!”“嗳嗳嗳,有什么办法呢?”

再如叹词“嚄”不计声调有[xuo]和[o]两种读音,[xuo]对应的调值分别为55和51,表示惊讶,如“嚄!好大一条鱼!”“嚄,挂牌了!”[o]对应的调值为214,也表示惊讶,如“嚄,你们也去呀!”当“嚄”重叠时,一般保留[xuo]的读音,对应的调值分别为55和51,即一般只有前两例的“嚄”可以重叠,即“嚄嚄!好大一条鱼!”“嚄嚄,挂牌了!”

2.内部松紧

叹词多用于口语,故不论是原形还是重叠式,其发音轻重有极大主观性而难有普遍规律。但王洪君指出,汉语的节奏是一种松紧的节奏,即“一段语流总是某两字或某三字的内部结合得比较紧,两字或三字组之间结合较松,由此而形成松紧交替的回复”[2]27。松紧的不同往往借助于标点符号的作用,如“啊,啊,啊”以逗号间隔,其发音时长较“啊啊啊”更长。而这种差异导致了“音步内两字衔接处的声调曲线与音步之间两字衔接处的曲线”[2]27存在显著差异,即调型的差异。由此与叹词原形相比,重叠式内部结合得较紧,使其每个音节的调型都发生了变化。如“嗨”,单念三遍,即“嗨,嗨,嗨”,三字各成音步,结合较松,每个字都有一个从中等音高3升至55再从55回到中等音高3的完整发音过程;将“嗨”重叠为“嗨嗨嗨”,即视之为一个三音节音步,内部结合得较紧,就只保留了第一个“嗨”从3升到55的过程以及第三个“嗨”从55降到3的过程,中间部分的55连成了一线。具体调型变化如下图1所示:

图1 声调曲线对比图

3.发音长短

叹词会因发音长短不同而产生词义的区别。如叹词“啊/à/”发音较短时表示应诺;发音较长时表示醒悟、赞叹或惊讶。叹词重叠式同样会因发音长短不同而产生语义的区别。例如:

⑨“嗯嗯,懂一点儿……”(王朔《我是你爸爸》)

“嗯嗯”是对前述项的肯定回答,若替换为“嗯嗯——”,由于发音延长,在表示应答的同时还起到了居中停顿的作用,表示说话人正在思考或犹豫。

⑩哪知屋里的几个男人都嘻嘻哈哈笑起来,有一个说:“好了好了,现在知道怎么出火了,喝绿豆汤,哈哈哈——”(艾米《山楂树之恋》)

“哈哈哈——”模拟人的笑声,表现大家对男女主公的调侃。若替换为“哈哈哈!”,发音时长缩短,调侃的意味则被削弱。

(二)语义方面

叹词的语义非常丰富,一个叹词常常包含多种语义。不同的语义通常与声调相关,如升调可以表示疑问、意外等,降调可以表示应答、认同、感叹等。但部分叹词重叠后,由于语音的变化即读音数量的减少,与叹词原形相比,义项也相应减少。

如叹词“哦”[o]有两种声调,调值为35时表示惊讶、意外或将信将疑,调值为51时表示醒悟、领会。“哦”重叠后一般仅保留51这个调值,即仅指醒悟、领会,如“哦哦,我想起来了”“哦哦哦,原来是他啊”等,语义范围明显缩小。

再如叹词“嗯”[η]有三种声调,调值为35时,表示疑问、责问和确认等;调值为214时,表示出乎意料或不以为然;调值为51时,表示肯定的回应或用于句中停顿。“嗯”重叠后一般保留51这个调值,如“嗯嗯,我知道了”“嗯嗯嗯……要不我下周答复你吧?”故“嗯嗯”或“嗯嗯嗯”只表示应答或用于句中停顿,语义范围较重叠前缩小。

也有部分叹词重叠后在保留原有语义的基础上还产生了新的语义。如叹词“呵”,调值为55,表示惊讶。重叠为“呵呵”后保留了原有的惊讶意义,还新增了表示敷衍、想要尽快结束对话的意义,如例⑪,及无奈或嘲讽的意义,如例⑫。

⑪A:他竟然不和我商量一下就答应对方了!

A:现在出了问题反过来怪我?!

A:以后再也不和这种人合作了!

B:呵呵。

上述对话中,B的回复表明他对A的话题并不感兴趣,但出于礼貌,还是要象征性地给予回复。“呵呵”是听话人B做出的一种敷衍、想要尽快结束话题的反应。

⑫一到关键时刻,他就“呵呵”了。

“呵呵”表达了对每逢关键时刻他就掉链子的无奈和嘲讽。

(三)语用方面

叹词具有表现说话者的情感、表达说话者对命题内容的评述态度和缓和语气等语用功能,重叠式继承并加强了上述三项功能。

1.加强叹词的表情功能

叹词本身就能表达人的各种情感,重叠式亦是如此。但由于形式的变化,重叠式使说话者的情感更为突出,其表达效果自然强于原形。例如:

⑬哎呦呦,这么好一个姑娘,怎么就出了这种事呢?(齐沪扬《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用法词典》)

“哎呦呦”表现了说话者对于某个姑娘不幸遭遇的惋惜之情。若替换为“哎呦”,这种惋惜之情则会被削弱。

⑭他是想着这么办:进门冒充自己是东关外医院的人,到这儿来买药。把药买到手,就说没有带着现款,让他们跟着到医院去算账。把药带走,只要是出了城门,嗨嗨,那就完全由我了。(刘流《烈火金刚》)

“嗨嗨”表示肖飞心中那种把药带出城门,情况就完全由自己控制的得意,甚至带了点儿夸耀的意味。若替换为“嗨”,这种得意的表现力度就相对减弱了些。

2.加强叹词的表态功能

叹词还能表示应答,在具体的语境中可以反映说话者对命题内容的评价,“把存在于说话人意识中的对命题内容的认识状态通过语言得到外显”[3]。叹词重叠式能加强这种表态功能。一方面,它可以强调说话者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例如:

⑮“我想在这儿放一盆吊兰,让它从上垂下来。这个玻璃柜放酒具高脚杯,这几格子放几本书。”石静兴奋起来,指指点点地对我说着她的设想,“再买些小玩艺儿小玩具动物四处一摆,整个调子就活了。”

“嗯嗯,挺好,就按你说的办吧。”

“我说咱买什么样的窗帘好?”石静兴致勃勃地说,“我想来想去还是自己勾个‘勒丝’(注:原文如此,应为“钩个‘勒丝’”)好看,和这套家具配得起来。”(王朔《永失我爱》)

“嗯嗯”表示“我”对于石静的设想的认可,重叠形式起到了加强这种肯定态度的作用,若替换成“嗯”,“我”对此的认可程度必然被削弱。

另一方面,说话人有时并不希望做出明确回应,而是想用模糊的话语如运用叹词或其重叠式来含糊表态。相较于叹词原形,重叠式往往能加强表态的模糊程度。例如:

⑯王东岳:那么天下共主的这个事,就直到商以后到周的时候才开始,周的时候开始的这个天下共主还不是那种中央集权制,那是典型的封建制。实际上中国的封建制仅指周代这800多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已经不是封建时代了,封建时代在中国就结束了。

梁冬:噢,呵呵。

王东岳:对不对?

梁冬:对。(旅游卫视《梁冬对话王东岳》)

“呵呵”是王东岳阐述自己对“封建制”的理解后,梁冬给予的回应,表现出梁模糊的态度,他可能赞同王的观点(噢,呵呵,确实如此),也可能不赞同(噢,呵呵,我觉得有待商榷),故才有下文王东岳进一步的追问。“呵呵”比单用“呵”更能模糊说话者的态度,下文王的追问也更显得顺理成章。

⑰说着说着,郭凤莲伤心地哭了,她恳求领导能考虑她的实际困难,把她调回昔阳,让她搞农业或者做妇女工作。那位领导听罢没有吭气,只是“嗯嗯”了几声,那种官腔带有明显的冷漠和轻视。郭凤莲气得跌坐在椅子上,眼泪夺眶而出……(《作家文摘》1994年A卷)

面对郭凤莲的哭诉,领导只用“嗯嗯”来避免做出正面回答。相比于单独一个“嗯”,重叠形式的“嗯嗯”更能帮助领导模糊自己的态度且愈发体现出他的敷衍。

3.加强叹词的缓和语气功能

在言语交际中,某些话语或行为可能会对交际产生负面影响。为此,人们会利用某些语言或非语言的手段来削减负面影响,缓和语就是常用的语言手段之一,叹词则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策略。相较于原形,重叠式更能缓和语气。例如:

⑱“嗯嗯嗯,质量的问题您不用担心。”小王边点头边道,“但如果您无法按期汇款,我们这边的进度就很难说了。”(《青年文摘》1990年春季卷)

“嗯嗯嗯”是小王对客户提出的产品质量要求的应答。对比“嗯”,“嗯嗯嗯”缓和了语气,为下一句提出按期汇款的要求作铺垫,使之显得不过于强硬,以谋求合作的顺利进行。

⑲你这孩子,出了这么大的事竟然不和家里人说?!……唉唉唉,妈妈知道你也是怕我们担心,但你要是早点说,大家可以一起给你想办法,事情也许会有转机不是吗?”(非倾《常相见》)

母亲责备“我”出了事却瞒着他们的做法,但责备的语气通过“唉唉唉”缓和下来,表现出她的无奈和心疼。相较于“唉”,“唉唉唉”更能减轻母亲责备的力度,从而提高她接下来的话被“我”所接受的可能性。

三、叹词重叠的动因

作为愈来愈普遍的语言现象,叹词的重叠有诸多动因。本节从汉语词汇双音节化趋势的影响、语言人际功能的实现及言语交际中的面子需求等方面探讨其动因。

(一)汉语词汇双音节化趋势的影响

众多研究表明,汉语词汇存在显著的双音节化趋势。冯胜利指出,汉语中最常见的音步是两个音节,也存在单音节音步和三音节音步。他将双音节音步定义为“标准音步”,即“标准韵律词”,又“把其他音步形式看作‘标准音步’的变体:单音步是‘蜕化音步’(degenerate foot);三音节音步是‘超音步’(super foot)”[4]3。受到汉语词汇双音节化趋势的影响,人们常会不自觉地利用停顿或“拉长该音节的元音”[4]3等手段使“蜕化音步”变为“标准音步”,从而满足一个标准音步的使用习惯。所以在使用单音节叹词时,人们有时也会不自觉地停顿或拉长发音来满足一个标准音步的使用习惯。以“嗯我明白”为例,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会在“嗯”后停顿,如“嗯,我明白”,或将“嗯”发足两个音节的长度,如“嗯——我明白”。单音节叹词的重叠亦可以满足这个要求,如上例中的“嗯”可替换为“嗯嗯”,此时两个音节构成一个标准音步,即一个标准韵律词,符合使用习惯。也正是受到这种习惯的影响,叹词重叠式中AA式占到大多数,AAA式只占少数。

(二)语言人际功能的实现

具体的情景语境,即人们进行言语交际时具体的语言环境。人们之所以能够通过语言进行交际,是因为语言具有人际功能——这种人际功能也影响着人们对叹词的重叠使用。系统功能学派认为,语言的人际功能是指“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等功能”[5]115。这一功能是“讲话者作为干预者(as intruder)的‘意义潜势’,是语言的参与功能。通过这一功能,讲话者使自己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来表达他的态度和推断,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5]115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功能,更有效地参与到某一具体语境中并凸显话题,说话者通常会利用某些语言手段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态度或评价,吸引听话者的注意力并影响其态度和行为。

叹词的重叠就能有效帮助说话者达成目的,更好地实现语言的这种交际(interpersonal)功能。比如,叹词的重叠式继承并加强了叹词的表情功能,当说话者认为单个叹词不足以清楚表达其情感时,就会重叠使用叹词,使表现的情感量增加,以期对听话者产生更深的影响。如第⑬、⑭例均能证明叹词重叠式的运用可以帮助说话者更好地表情达意,在此不再赘述。

(三)言语交际中的面子需求

为推动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人们会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礼貌原则就是其中之一。礼貌原则最早由英国语言学家Geoffrey N·Leech提出。1978年,英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发表了《语言应用中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6]一文,在礼貌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子理论体系。一般认为,面子是指“交际事件中的参与者所互相给予的,相互协同的公共意象”[7]96。由于很多言语行为都可能威胁到面子,故交际者会采取各种语言或非语言的方法或手段去降低、缓和这些言语行为的威胁力度,以满足面子的需求[6]。正是出于这种需求,加之意在表现人的感叹、招呼或应答的叹词本身就在言语交际中被广泛运用,重叠叹词成为交际者经常选择的有效方法之一。

Brown和Levinson提出,参与交际者要满足两种面子的要求,即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指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要表现出与对方关系融洽,它“满足的是说话者在个人方面希望被人认可欣赏的需求”[7]100。Brown和Levinson认为,道歉、忏悔和搪塞等言语行为会损害说话者的积极面子,反对、蔑视和抱怨等言语行为会损害听话者的积极面子。出于这种求同的社会心理需求,说话者会利用叹词的重叠式来表现自己对听话者较高的认同程度,以维护听话者的积极面子。如第⑮例,相较于“嗯”,“嗯嗯”所体现出的“我”的认同程度更高,更好地维护了石静的积极面子,那么下文中她的“兴致勃勃”也就不难理解了。说话者还会利用叹词重叠后加深模糊功能的特点来减少对听话者积极面子的威胁。如第⑯例,对于王东岳对“封建制”的观点,梁冬先以“呵呵”回应,直到王东岳再次追问后才给出明确答案。这段对话发生的语境是电视对谈节目,梁冬是主持人,而王东岳是主讲人。面对主讲人的观点,主持人在可能不完全赞同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其积极面子,选择用叹词重叠式来避免正面表态。

消极面子指在言语交际中交际者不要得罪对方,它“满足说话者对领地、个人活动范围及不受侵扰权利的基本要求”[7]100。Brown和Levinson认为,感激、找借口、不情愿的允诺等言语行为会损害说话者的消极面子,命令、要求和建议等言语行为会损害听话者的消极面子。出于这种自足的个人需求,说话者会利用叹词重叠后加深模糊功能的特点来维护自身的消极面子。如第⑰例,面对郭凤莲的哭诉,领导以“嗯嗯”作答,看似同意实则态度模糊,保持了自己亲民形象的同时又避免作正面表态,维护了自身的消极面子。说话者还会利用叹词重叠后加强缓和语气功能的特点来降低对听话者消极面子的威胁。如第⑱例,小王以“嗯嗯嗯”来应答客户的要求,叹词的重叠使其应答的态度更为诚恳,缓和了语气,维护了客户的消极面子,推动了合作的顺利进展。

注释:

①本文涉及的所有叹词的注音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为基础,暂不考虑叹词声调超越一般词汇语音系统的情况。

[1]吕叔湘等.语法研究入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3.

[2]王洪君.试论汉语的节奏类型——松紧型[J].语言科学,2004,3(3):21-28.

[3]何自然.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79.

[4]冯胜利.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Brown,Penelope,S C Levinson.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 [C]//Ester N Goody.Questions and Politeness: Strategies in Social Interaction.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7]孙炜,周士宏,申莉.社会语言学导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Overlap of Interjections in Modern Chinese

YANG Jie WANG Xiaoling
(School of Chinese for Foreigners, Huadong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The overlap of interjections has become a more and more frequent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daily communication.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form, the overlapped interjec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And then by lots of pieces, this paper not only takes comparative method to analyze a variety of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phonetics,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between the interjections and the overlapping, but also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motivations of overlapping interjections on the basis of system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sociolinguistics. It is hoped that our research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study of the overlap of interjections.

interjection; overlap; comparison; motivation

H146.1

A

1008-8318(2017)01-0076-06

2016-09-20

杨婕(1994-),女,浙江舟山人,硕士研究生;王晓凌(1977-),女,浙江义乌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猜你喜欢
声调音节面子
面子≠尊严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坐着轿车学声调
拼拼 读读 写写
单韵母扛声调
某贪官的面子
看音节说句子
《做错题》《给足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