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初中生学习美术兴趣的教学策略探讨

2017-05-15 00:16付文彬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兴趣美术策略

付文彬

【摘 要】初中美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应认真领会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美术教学中要根据当地特点,本着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容易获取的原则,提出了激发初中生兴趣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提高初中美术的效率有所帮助。

【关键词】美术;兴趣;策略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去。就如孔子所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才会使他们产生无穷地渴望和勇往直前的热情。因而在教学中要学会适时地进行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情绪的调动,促使每位学生都被你深深吸引,促使他们自始至终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地探究氛围中。

一、充分挖掘校内教学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1)组织部分美术书画爱好者开展活动,以点带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认真学习美术知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学期我根据学校自身现有的条件,充分利用专用美术教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校内教学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组织兴趣小组举办师生画展等各类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身的美术专长,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开创更大的空间。比如,开设美术兴趣小组,使学生在兴趣小组的学习中,由兴趣体会到乐趣,由乐趣转化成志趣,这也正是兴趣小组活动所起的作用。组织美术兴趣小组,在校园艺术节期间举办校园师生美术作品展览,这样通过以点带面,不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自立的能力得到锻炼,而且对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

(2)美术教学要与平时的节日活动、校园活动相结合。美术课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就能领悟到美术的独特价值。墙报是校园里每个班级进行学习宣传的常用方法,墙报制作涉及文字编辑、版面设计、花边、插图、文字抄写等综合内容,这些都是美术知识的具体运用。美术教师要指导学生应用学习到的美术知识进行图案设计、文字书写,运用多种多样的字体和颜色配置,将学生引到丰富多彩的美术世界中,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校里的运动会、联欢会等文艺活动涉及到海报设计、队列编排、舞台设计、舞台化装、时装秀、面具头饰制作等多项内容,这与美术知识息息相关,通过参加活动挖掘学生的创作灵感。如学习《面具》一课时,我是安排在节日期间进行,尽可能多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带着娱乐的心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美术活动,通过整个活动的组织策划,对原始艺术的激烈探讨以及个性的充分展现,让学生自觉地运用美的创造法则和表现语言,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二、组建兴趣小组,通过小组的课内外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开展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对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审美、品质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目前一切以中考应试为主的初中,如何开展好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呢?我认为:

(1) 美术课外兴趣小组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合理化、科学化。我们开展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初衷不是培养未来的画家、美术设计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情操及人格魅力,使他们在充实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接受审美教育。使他们对学习、对生活充满激情,充满无限向往和追求的动力。在和其它学校美术老师交流时,都谈到一个很相同的现象:那就是学期初,报名参加学校美术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非常多,但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到学期中的时候,能够坚持下来的同学已经是凤毛麟角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呢?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课程内容设置不够规范、合理,且过于强调专业性,没有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接受能力。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期下来,每节兴趣小组课程都是静物铅笔素描和静物色彩等绘画基础内容,作为一个十四、五岁的还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初中生,能不感觉到枯燥、无味吗?所以说,在具体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不要过分追求专业性,我们应把握准开展美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定位点。有的放矢地设置课程内容,多教授一些动手能力强、可操作性强,和他们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工艺项目和课程。例如:卡片的制作、编织布艺的制作、卡通动漫画的设计制作等。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感受到在愉悦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如果我们把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演变为一种学习任务和负担,那么,他们当然就不会坚持下来,因为他们还有更重要的学习任务。因此,我们应力求课程内容实用性,易操作性,使他们感受到参与这种学习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只有这样,才能把他们的心留住,只有这样,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才能持续地开展下去,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2) 在美术课外兴趣小组的招收人数和招收对象上要合理控制。很多人以为人越多说明学生的美术兴趣就越高,实则不然,通过多年的美术课外兴趣小组的教学,从中得出这样一条准则:课外兴趣小组的人数不宜太多,以20名左右学生配备一名教师为宜。因为参与人数太多,在管理、学习指导、心态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对统一教学带来很大的阻碍,使得老师有些无暇顾及、力不从心的感觉油然而生,不利于后续活动持续开展。当然,在开始阶段报名人数肯定会超过预估设定人数,但是我们可以设置一周左右的观察期,熟悉、掌握这些学生的绘画特点和智能、艺商水平,为下一步控制人数,及针对性的培训留下第一手的资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当初踊跃报名的学生当中,其实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三分钟”热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我们不难找到答案,因为这些年龄段的孩子还处在生长发育期,他们对任何新生事物都存在极大的好奇性,心中都有跃跃欲试的心理冲动。随着初初中习课程的增加,他们大部分感觉日常学习的枯燥乏味。尝试新鲜事物的欲望非常强烈,所以他们对于校园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但是随着好奇心理的逐渐消退,他们继续学习的心理动力也没有了,自然也就坚持不下去了,但是在他们当中也有极少数能坚持到最后。这些同学往往在班级中其它学科成绩都是非常优秀的,且在课余非常喜爱美术,完成课堂规定的作业后,他们也会自觉地画一些自己喜爱的绘画内容,像这些学生才是我们课外美术兴趣小组真正要招收的对象。这时有人会问:“这些好学生会参加美术兴趣小组吗?”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他們业余爱好绘画,参与进来应是毫无悬念的,甚至有些学生宁愿报名参加社会上收费的美术培训班,但是话又说回来,他们未来并不想成为一名画家或设计家,对美术如此喜爱,完全来自于自身心理的强烈向往和需要,他们未来也不需要以美术为业,他们通过正常文化联考可以很轻松跨进重点高中的校门。这些学生既有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文化基础,在美术学习中接受能力、理解能力非常强,培训效果非常显着,应是我们美术兴趣小组优先考虑的招收对象。

总之,初中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方法很多,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总结。通过有趣的绘画活动,让学生在愉快、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里陶冶情操。让他们在绘画的天地里得到美的启迪。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巩美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美术兴趣教学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8)

[2]海彬.浅议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J].成功(教育),2011(05)

猜你喜欢
兴趣美术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创意美术
我说你做讲策略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