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
新课改使得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全新的阶段,就语文教学来说,新课改在语文课程中怎样得以贯彻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加上如今国学教育已经成为了热门话题,虽然语文课程的改革在不断推进,但是语文教育的基本意义是永恒不变的。语文教育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在小学阶段向学生传授国学,就是教他们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就是把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生活。因此,国学教育是语文教学主旨内容的最好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也是小学语文改革的一个倾向。渗透国学教育,使语文生活化。如何去做?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策略。
一、汉字激趣中懂语文,识生活
汉字是中华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世界上唯一的方块文字。领略汉字之美,可以说是国学基础。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领学生走近中国汉字,让他们体会汉字的神奇与美丽。在识字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演绎汉字演变过程,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到小篆、隶书,再到现今的宋体。如“门”字的甲骨文“”很像两扇门的样子,指的是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这样不仅从形体的变化,而且到文字意义的认识,都给学生一个具体生动的意象,寓教于乐。让学生能感受到汉字从生活中来,同时又能服务于生活,语文的学习也亦如此。
二、诗词吟诵中悟语文,懂生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诵读诗词的重要作用。小学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国学诗词进行启蒙教育,讲授传统美德,让学生用传统文化做生命的底色。国学中的古诗词,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可以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从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让学生懂得惜时;从《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中,让学生懂得仁孝,明白做人的道理;从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学生懂得了怎样爱国;从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学生明白了为了崇高的理想,坚持不懈的追求态度;从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更让学生树立了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奉献的远大抱负。可见,在声情并茂的经典诵读中,让学生轻松记住一生受用的礼义廉耻,懂得谦卑,懂得真诚,懂得仁孝,懂得生活的真谛。
三、故事熏陶中思语文,演生活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这是孩子的共性。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粒明珠,正确地使用它,往往能起到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在课堂中开展以成语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听、说、读、写、记、演等形式的综合性语文训练活动,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文化素养。如“任重道远”成语解释: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教师在课堂中可这样说这个成语故事:曾子的学生问曾子:“读书人应该怎样做人?”曾子回答“:必须刚强而且有毅力!因为读书人要励志治理天下,这任务非常重大,道路非常遥远。我们要为实现这个目标奋斗终生——正可谓任重道远!”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由教师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故事,目的是让学生感到国学故事的无限精彩,对成语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从而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最后,由学生合作表演成语故事,他们积极性很高,表演欲望强烈。表演的过程正是对成语的理解过程,这样不但展示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且锻炼了其合作能力。
四、潜移默化中学语文,悟生活
如果我们教师认识到了国学对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意义,有一定的国学素养那么在每一次的语文课堂上都会捕捉到国学渗透的切入点。比如,在执教《唯一的听众》一课时,教师从自身出发,总结格言和新编三字经,以此来激励自己,并要求同学们有一颗感恩的心。教师出示格言:“善于鼓励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教师说到:“老师在今后与你们的相处中,会微笑着面对你们,会用老师动听的夸奖和鼓励让我们每一位同学快乐的进步。”
教师出示新编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与惰,俱可塑。教师说到:“同学们从一年级就开始领会‘人之初,性本善,是的,在老师的眼中,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优秀的。老师会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同学,有了老师的爱护和鼓励,同学们的性与惰是俱可塑的。老师也希望同学们对于别人真诚无私的鼓励和帮助常怀有一颗感激的心,并让这颗感恩的心激励着我们走好我们人生的每一步。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有一个精彩的人生!”
简单的几句话让学生体会到了国学丰富的内涵,并且让国学中所蕴含的哲理引导学生今后的生活,让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这难道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吗?
总之,在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倡导下,在语文教育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任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国学教育合理地结合起来,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国学教育,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在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中,讓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