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员工主观幸福感 构建和谐创新企业

2017-05-15 23:51陆中平明玉艳边琳娜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企业职工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

陆中平+明玉艳+边琳娜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4-000-02

摘 要 主观幸福感作为个体对生活质量评估的重要心理学参数,是近年来心理学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公司“员工幸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主观幸福感的基本内容;概括了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因素;提出了提升企业职工主观幸福感的策略。

关键词 企业职工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提升策略

一、主观幸福感的基本内容

(一)主观幸福感的定义

主观幸福感,是个人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是个体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性评价;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

(二)主观幸福感的结构

主观幸福感是由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体验和消极情感的缺乏所构成。其中生活满意度是主观幸福感的关键指标,是更有效的肯定性衡量指标。情感成分指个体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三)主观幸福感的主要特征

主观幸福感是個人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状态。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特点:(1)主观性。是指主观幸福感的评定主要是依赖个体自身设定的标准,是依个体内在的体验为评价标准的。在研究中多采用主观报告法来评定。(2)整体性。是指主观幸福感是对其结构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总体反应,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3)相对稳定性。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是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是个相对稳定的值。在一定的时间内它不随时间或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四)主观幸福感的主要理论

1.人格理论。简单的表述就是个体人格特质(性格)对影响幸福感因素的归因。

2.社会比较理论。“幸福或不幸源于比较”就是该理论的本质。与幸福的人比较(向上比较)会降低主观幸福感,与更不幸的人比较(向下比较)会提高主观幸福感。

3.期望值理论。期望值和实际成就之间的差异与主观幸福感相关,高期望值与个人实际差距过大会使人丧失信心和勇气;期望值过低则会使人厌烦。向期望值接近的过程比最终目标的实现对幸福感更为重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过程胜于结果”。

4.目标理论。主观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缺少目标、目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指向目标的活动受干扰则会产生消极情绪。成功的体验会使人们增加自信,建立起强大的自我效能,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

5.适应理论。适应是对重复出现的刺激反应减弱的现象。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节良性与恶性事件,不至于总是狂喜或绝望。个体对新事件反应强烈,随着时间推移反应逐渐降低。这个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小。

二、企业职工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

企业职工是社会中的重要群体,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及物价上涨等因素严重的影响着职工的主观幸福感。本文从主客观方面阐述影响企业职工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一)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个体在社会中得到认可的重要表现;是个人价值体现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朋友的支持排第一位,其次才是家庭社团等其他方面的支持。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因为社会支持可以提供物质或信息的帮助,增加人们的喜悦感、归属感,提高自尊感、自信心。

(二)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是指由于工作条件与个体特点相互影响,从而改变个体正常心理与生理功能的结果。性别上,男性职工工作压力比女性职工大;已婚职工工作压力比未婚职工压力大。

(三)经济收入

经济收入在一定范围内和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但当收入增长到一定程度,幸福感不再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一定范围内较高的收入会带来更多的物质享受、更高的权利和地位,伴有更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安全感加强因而幸福感较高。

(四)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表现在个体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个体获得支持性的信息,能够确定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感,维持健康的心态;反之则会导致自我价值感的危机,引起焦虑。

(五)文化背景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趋同并且多数人有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朴素的中庸思想,所以人们之间在生活满意度上无明显差异。

(六)人格特质

人格是成人独特的性格反应倾向,既表现生物的特质,又有后天习得的成分。人格的影响也包括人的行为,它可以增加或减少奖励生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如外向者对奖励信号敏感,其敏感性以积极情感的形式表达出来,促使外向者接近奖励刺激,由于社会情境相对于非社会情境更具有奖赏性,外向者的积极情感增加,也导致社会活动增加。

三、企业职工主观幸福感的培养

企业职工主观幸福感直接影响职工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影响到职工的工作和个人发展。提升主观幸福感水平就必须掌握提升主观幸福感的心理策略,这样才能在确定的环境中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比较有效的方法有:

(一)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生活辅导

通过心理认知水平和情感控制能力的提高,帮助企业职工正确认识自我、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与不足, 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人际关系、家庭氛围等方面确定合理的期望值, 做到既不盲目自负, 又不妄自菲薄, 自暴自弃,从而把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与个人实际结合起来。同时要关注特殊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特殊群体包括有女性职工、经济困难职工、心理困难职工等, 建立相关档案, 帮助他们端正态度,采取人文关怀、经济支持等措施, 提高主观幸福感。

(二)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价值导向,在历史文化、社会舆论、职业认同感等方方面面导向的共同作用,影响着员工的生活信念、生活态度以及生活方式,并最终影响到员工职业幸福感的获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大大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并能丰富企业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优秀的企业文化也能陶冶员工的情操,增强企业凝聚力,让每个员工充分参与到企业管理中,使员工发自内心的热爱本企业并且心甘情愿的付出自己的劳动和知识。

(三)让员工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社会和他人对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包括人的尊严和保证人的尊严的物质精神条件。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以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的。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第一为职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根据员工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学历、兴趣爱好等,安排合适的岗位,可以通过轮岗或挂职锻炼让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第二为员工提供提升自我的机会。组织员工进行多层次的培训,达到知识更新、能力培养、思维变革、观念转变和心理调节的目的。同时,要构筑公平公正的晋升通道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进步,进而增强员工的幸福感。

(四)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方法。目前,我们国家很多企业都是采取物质激励,但最有效的奖励是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机制,让员工对企业有向心力、有归属感、自豪感,相信企业可以为自己的发展提供足够大的平台。我们在进行激励的时候需确定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比例,激发员工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许淑莲,吴志平.“成年人心理幸福感的年龄差异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03).

[2] 李儒林,张进辅,梁新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理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1).

[3] 王芳,陈福国.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06).

[4] 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03).

猜你喜欢
企业职工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