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设计:水的张力

2017-05-15 15:07刘智慧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7年4期
关键词:装满水回形针杯子

刘智慧

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下过雨后,树叶、草上的小水珠接近球形;小虫子可以在水面上跳跃行走……所有这些现象都与水的表面张力有关。孩子们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的经验,见过类似的场景。杯子装满水以后,还能继续向里面加水,使水面高出杯口而不溢出,这也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产生的现象。在这样的水杯中可以继续加回形针而不溢出。回形针的量可以达到几十甚至上百个。但是在加回形针的过程需要非常小心。轻轻、慢慢地加入水中,动作过大,水面就会因为震动而溢出。同时放水杯的桌面要稳,加回形针时,桌面的轻微震动也会让水溢出。

学情分析:孩子对水不陌生,但认识尚处于“知其存在”等大概的层面;见过与水特性相关的现象,但绝大多数不会主动思考现象与水之间的关系。好奇、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欢挑战,是孩子的特点。玩中体验、体验中有所發现、发现后的追因与表达,是孩子需要提升的要求。

设计思路: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感受水的张力,在不断增加回形针的过程中感知神奇,在交流互动中激发挑战的欲望,提升品质。

目标预设:

1.在挑战的过程中发现水的张力现象,在操作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2.在探索水的张力过程中,收获细心观察、耐心操作的科学品质。

教具准备:

学具:装满水的玻璃杯1个、勺子1个、回形针若干;

教具:

1.装满水的玻璃杯、勺子、托盘、回形针(按操作分三次投放)人手一份,装水的盆一组一个。

2.手机一部、电视一台、电视盒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装满水”挑战,导入活动

1.教师现场用手机拍摄两张照片,提问:看,两杯水,哪杯水更满?为什么?

追问:一杯水的水面是?另一杯是?

2.教师出示材料(装水的杯子、勺子、水),提出挑战。

教师:每人一杯水,一把小勺子,把杯子里的水装满,记住,不能让水洒出来。

3.幼儿尝试操作“装满水”。

4.分享与交流。

教师:装满了吗?洒了吗?

回应1:你是怎么做到的?

回应2:水洒了也是有原因的,谁愿意来说一说。

小结:装满水,不洒出来,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

(评析:有趣的挑战既吸引幼儿,还能迅速切入主题)。

二、“能放吗”挑战,初步感知水的张力

1.教师设疑,提出问题,幼儿猜测。

教师: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回形针吗?如果放了,水会怎样?

幼儿操作,验证猜想。

小结: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继续放回形针,水面鼓鼓的,水不会洒下来。

(评析:在集体操作的环节中初次感知水的张力,为下一环节深入体验打下基础。)

三、“还能放吗”挑战,探知水的张力的秘密

教师:到底能放几个呢?幼儿大胆猜测,带着猜测再次尝试挑战。

1.第一次挑战。

教师:10个回形针放下去,水会洒吗?试试看。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预设:

状态1:出现水洒出来的情况。教师:停。刚刚有人失败了,水洒出来了,什么原因?应该怎么做?

状态2:针对水未洒出来的孩子,教师表扬幼儿细心操作的过程。

2.第二次挑战。

教师:这次再放15个,水会洒吗?敢不敢挑战?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重点表扬比第一次更细心的孩子,与没有进步的孩子交流,指导他运用之前孩子总结的方法。

3.终极挑战。

教师:每人20个回形针,再试一试,水洒出来,挑战失败,请停下游戏,看一看同伴是怎么玩的。

请失败的幼儿一起仔细观察共同计数并说一说成功孩子的办法。

4.分享与交流。

教师:怎么样?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

小结:嗨,好神奇,满满的水杯里,回形针放了一个又一个,水面越来越鼓,水还是没有洒出来。

四、延伸活动“还能放几个”,激发继续探索的欲望。

教师:装满水的杯子里到底能放多少回形针呢?(拿一个比今天大的杯子)都装满水,大的杯子可以放的多还是小的杯子放得多呢?

活动反思:

科学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中班的孩子探索兴趣非常强烈,乐意主动探索各种材料,并能够积极讲述自己在探索中的发现。在平常的游戏活动中,部分孩子已经积累了利用身边物品解决问题的经验。对于探究类、操作类的活动,中班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明白操作过程的规则与要求,能够按规则进行操作。

科学素养的养成: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蹲下来”,“放一个,观察一个”,在游戏中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科学素养和操作习惯,幼儿操作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而且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够让幼儿更加细致地观察水面的变化。

信息“微创新”的整合:手机或者是平板的投屏技术能够实时将幼儿操作的现场或者是过程记录下来,幼儿在再次观察操作过程的细节中,能够做到细致有效。

猜你喜欢
装满水回形针杯子
杯子里有什么
漂浮的回形针
神奇的杯子
入夏
倒立的水杯
双别回形针